電影訊息
記憶大師 --Battle of Memories

记忆大师/记忆战/催眠大师2

6.4 / 1,221人    119分鐘

導演: 陳正道
編劇: 任鵬
演員: 黃渤 徐靜蕾 段奕宏 楊子姍 許瑋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贊助瘋人院

2017-04-29 09:31:13

【嚴重劇透!!2.0】 我就成為了你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關於幾個問題?
圓圈一:老段是否重載黃渤的記憶?
      1.重載了,理由,老段內心需要愛情,需要呵護愛情,他想要知道並且了解黃渤的回憶,應對以下的工作部署,確保後續工作圓滿完成,能在記憶深處了解黃渤知道黃渤的動向,老段想要收穫一份愛情,渴望愛情,渴望家庭,渴望被愛,種種表現都在說明他重置了,片尾的回憶帶入,車內的瞌睡。
圓圈二:老段是兇手?
    1.是,導演告訴我們的,種種表現告訴我們的。
    2.不是,理由兩種不同的殺人模式,一種殺害自己母親,為什麼不殺害自己的父親,因為害怕,害怕自己父親的淫威,在開車衝向海邊的時候(尿褲子),不敢面對父親,給父親錢,一味的妥協,一個懦弱的人,因為一句我覺得你噁心,起意激情殺人,重物捶擊頭部致死,兩種不同的殺人風格,一個警察在激情殺人後,迅速冷靜下來,拿起隨身的塑料手套開始殺人,編造謊話,欺騙女孩。邏輯上講不通,而且李惠蘭沒有任何理由說一個男人噁心,也許有一個,李惠蘭和老段存在親屬關係,李惠蘭可能是,老段的小姨,老段存在著戀母症,把李惠蘭認為是自己的母親,李惠蘭覺得老段和他存在不倫的感情,所以會覺得他噁心,但是邏輯上又出現紕漏,不能的,自己的小姨死了,老段卻像陌生人一樣在審訊犯人,不可能的,至少從徒弟角度我們看來老段和李惠蘭沒有任何關係,甚至說可能都不認識。
圓圈三:記憶
    1.什麼是記憶,記憶的基本過程是由識記、保持、回憶和再認三個環節組成的。識記是記憶過程的開端,是對事物的識別和記住,並形成一定印象的過程。(百度百科)
    2.我們能把自己經歷的事情稱之為記憶,我們看到的東西是否也是記憶,在《記憶大師》對記憶的解釋中,我們都將成為記憶的旁觀者,我們看到的東西,感同身受的東西也將成為記憶、也將帶入自己腦海中,想到自己的童年帶入其中,在黃渤看來,沒有任何區別,因為黃渤是片段記憶,是零碎記憶。
圓圈四:李惠蘭被殺兇案現場有幾個人
   1.四個人,李惠蘭一家三口,老段
   2.五個人,理由,時間線,開始李惠蘭和兇手在樓上想要帶李惠蘭走,李惠蘭不同意,將兇手推入房間,女兒是聽到爭吵聯繫老段想要保護母親避免家暴,而後母親打暈父親,兇手殺死母親,兇手離去,老段從旁目睹一切,女兒懷疑是父親殺死母親,鄰居敲門,女兒怕老段有麻煩,選擇撒謊,而後下樓並倒數一百個數報警。
圓圈四:殺人兇手。
    兇手,應該是個女性,和李惠蘭有密切的交流,正像小徒弟說的一樣,李惠蘭老公懷疑李慧蘭出軌,卻毫無辦法選擇家暴,而且李惠蘭覺得這個兇手對她的愛讓她覺得噁心,不能以接受,並且抗拒,與李惠蘭有生活交際,李惠蘭作為一個長期家暴的受害者,兩種人會和他有交集,一種是醫生,一種是警察,兩種職業都是有帶塑料手套的習慣,醫生,李惠蘭被家暴驗傷,治病,在被家暴,在治病,在治病。。。。警察,家暴,報警,再家暴,在報警,再家暴,選擇不報警。哪種感情更親密,我想會是女醫生,在李惠蘭一個害怕老公對她一而再,再而三家暴的女人,大機率不會和一個男警察走的更近,先後級,應該是女醫生>男警察。應該會和女醫生走的更近,進的超過了,李惠蘭老公的容忍,女醫生只有一個人,陳姍姍。
圓圈五:結尾and陳姍姍為什麼會被老段槍擊。
   1.誣陷黃渤,但是誣陷黃渤的先決條件是必須殺死所有人,為什麼下不去手,殺徐靜蕾,在我們排除記憶重載後,我想到的是,塑造一個嶄新的自己,一個活在別人身體的裡的自己,一個穿著黃渤外衣的老段,黃渤是絕對有可能成為下一個老段的,老段的核心是,看到女性被家暴,選擇殺害女性,對自己深愛的人,痛下殺手,但是卻被施暴者無力反抗,黃渤在監獄內眼神的改變和對同監犯的施暴,都在暗示他的改變,在自己吞入刀片後,用利器挾持醫護人員,後逃跑手扣刀片,甚至面對一個自己內心認為的犯罪嫌疑人,一味選擇逃跑,甚至是暴力脅迫自己的妻子,最後無奈中選擇拿出刀片對陳姍姍選擇殺害。他已經變成了那個同獄犯口中的會殺人的人,他的記憶揉雜了陳姍姍的性格,激情殺人和老段的懦弱逃避,他變成了,他們的合體。更恐怖的人,老段沒有對徐靜蕾痛下殺手為什麼?因為徐靜蕾懷孕了,即將有孩子了,一個渴望家庭溫暖的人,不忍心撕碎一個家庭,並且,他現在是愛徐靜蕾的,與其殺害,不如讓自己活在黃渤身體裡感受家庭的溫暖。一個有孩子,有愛情,有著變態殺人情節的思想的人,卻有正常人,並且沒有任何罪孽的活著,不用去記憶大師忘記記憶。-----------------------------------------------陳姍姍回頭再寫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