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記憶大師 --Battle of Memories

记忆大师/记忆战/催眠大师2

6.4 / 1,220人    119分鐘

導演: 陳正道
編劇: 任鵬
演員: 黃渤 徐靜蕾 段奕宏 楊子姍 許瑋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Jody.L 李九弟

2017-04-29 22:50:10

一個「錯位」的故事,不變的是人的本質


《記憶大師》是一部有關「錯位」的電影。

大部份影評在梳理故事線,這篇短文打算從另一個角度出發,探尋片中錯位與矛盾的要素。

關鍵詞:科幻感VS年代感

看到黃渤坐在提取記憶的椅子上時,我沒想到陳正道拍了一部「軟科幻」。精密儀器,不斷閃爍的紅色警燈,語言禮貌但語調單一的公司員工,整齊劃一的白色或黑色制服,玻璃,透明,乾淨無菌,環形設計的建築結構,灰藍色調,乃至開篇就出現的T國俯瞰航拍,這些典型烏托邦元素為電影鋪呈了第一層色調——未來感與科幻感。

這是數據化的世界,人也是數字的,記憶可以刪除可以重組。你可以逃離任何濃烈的情感關係,像個機器般「背誦」任何與曾經的愛人相關的細節。這是死去婚姻的表象,正如江豐與張代晨家中的佈景,空曠堅硬冰冷,正如出現的第一個關鍵道具密碼箱,丈夫偷偷上鎖,妻子默默裝睡,各懷心思。

開場10分鐘,醫院與家兩個場景交相出現,彼此強化,交代清故事背景和人物關係,乾淨極了。而醫院中一對飲彈自盡的絕望夫婦和對已被破壞的取記憶密鑰的特寫,為即將到來的洶湧波濤做了鋪墊。

故事行進至警察局,風格卻突然起了變化。

偏黃的色調,八九十年代長椅,人聲鼎沸,按指紋簽字,堆積如山的實物材料,這些元素完全打破了此前營造的科幻感,而讓電影有了煙火與人氣,而真兇就隱藏在這個錯綜複雜的環境中。

為什麼電影會營造兩種截然相反的氛圍?

因為與警官沈漢強相關的是「過去」,江豐從「未來」而來,走進沈漢強的記憶宮殿,探尋他過去中隱藏的秘密。沈漢強童年的陰影讓他一直活在他的年代,他被他的過去牽絆,並即將在未來做出傷害。

*這裡說一個小細節:電影中沈漢強警車是右邊開車,而非中國的左手開。一是這個T國,二是沈錯位身份的某種體現(一個警察殺人),帶給觀眾一種刻意的疏遠感。

電影在「監獄」的部份,把江豐和沈漢強融合在一起。

審訊室還是有年代感的,一盞泛黃的孤燈,狹小的窗戶,這是沈漢強的天下。然而到了監獄,初看到帶孔的透明觀察走廊立在一個歐洲古典風格的建築內,會感覺很奇怪。這個空間,江豐的未來感與沈漢強的年代感直接對撞,他們也在這裡展開了智力與勇氣的交鋒。

關鍵詞:記憶錯位,而人的本質是不會改變的

《記憶大師》中的科幻元素是一種工具,它只是假借交換記憶的皮,講一個犯罪故事背後的人性交戰。

為什麼我說《記憶大師》是一部「錯位」的電影?

除了上文所述的佈景錯位與融合,人物的錯位是更直觀的。天性善良溫柔的江豐拿到了殺人犯的過去,變得暴力衝動易怒;而手辣心狠的沈漢強卻感受到了從未有過的甜蜜和溫暖,殺人如麻面對毫無關係的張代晨卻遲疑了。

然而交換了記憶,人就真的會改變嗎?

儘管喪失了與張代晨種種過往的真實體驗,江豐在分析出兇手性格特徵後,第一反應還是「快去救我妻子,她有危險!」他費盡心力,甘願以身冒險,唯一的目的就是把怪獸繩之以法,保護妻子。而沈漢強,一段感情的溫暖恐怕是無法讓他堅硬如冰的心生出溫柔的。

愛是一種習慣,恨也是。即便刪去了親歷時的感情與體驗,刪不去的是因事件造成的影響。釘子砸進木頭裡,那道傷痕就會永遠存在;而泉水澆灌的靈魂,是很難乾涸的。

關鍵詞:與觀眾的互動,讓我慢慢將你引入歧途

在電影中探討「記憶」是很有趣的事情,一方面情節的推動有賴於觀眾對過去情節的印象,而另一方面,作為懸疑片,還要把那些能夠揭示兇手是誰的線索深深埋下,出現而不引人注意,還要能自圓其說。

如何把大家的注意力引向錯誤的兇手?《記憶大師》採用的方法是理解「錯位」,站在不同視角聽同一段話都能成立。李慧蘭的事件中,江豐的存在是揭示事件發生原委,姍姍的存在是煙霧彈,沈漢強是真實。每個涉案場景,觀眾都能看到這三種身份存在的可能。這也是片子的缺點,尤其是陳姍姍的線,需要靠觀眾腦補情節和聯繫,或者是在對眾多細節的記憶中找出可能性最大的來讓邏輯自洽。

最後給一句總體性的評價:《記憶大師》繼承了《催眠大師》的套路,故事上可能後者將懸疑與感情融合得更為自然,但前者在攝影和剪輯上更為成熟,尤其是江豐「清醒夢」的橋段,先是江豐跳出兇手身份以旁觀者反觀自己因為記憶植入產生的變化,再是無窮迷宮走入記憶的死胡同,流暢有趣,觀感非常舒服。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