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記憶大師 --Battle of Memories

记忆大师/记忆战/催眠大师2

6.4 / 1,220人    119分鐘

導演: 陳正道
編劇: 任鵬
演員: 黃渤 徐靜蕾 段奕宏 楊子姍 許瑋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ü

2017-04-30 02:31:13

淺談《記憶大師》的優點和不足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這部電影跟前些天上映的《綁架者》有很多相似的地方。首先都是圍繞著主人公失去記憶和找回記憶來展開故事情節,在人物嘗試找回記憶的過程中不斷設置懸念,直到記憶全部恢復,真相也隨之浮出水面。其次在人設上,都是前半部份警察作為配角推動故事發展,直到最後變身為幕後黑手,這也成為了劇情上最大的發轉。最後,兩部電影都和徐靜蕾關係密切,一部是她導演,另一部是她參與主演,比起前些年讓我昏昏欲睡的《有一個地方只有我們知道》,徐靜蕾最近的這兩部作品明顯質量更高。
      下面說說這部電影在我看來的幾個優點:
      1.首先這部電影並不滿足於設置懸念和講訴刑事案件,在主題上還有更多想要表達的東西。家庭暴力過程中男性的殘暴無度,女性的隱忍退讓,以及對孩子造成的負面影響,這些都在電影中反覆呈現。尤其是童年的警察和小女孩,作為家暴的旁觀者,在目睹了一切之後,在母親死去時表現出的淡漠和解脫,比起刑事案件本身更令人感到恐怖。而作家和妻子之間的感情,恰好與家暴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即使在離婚和消除記憶之後,作家也時刻想著要保護妻子,幾次試圖越獄都是為了營救妻子。在越獄的過程中,作家表現出不同於往日的暴躁和衝動,完全是出於對妻子的擔憂,這種暴躁恰好影射了那些家暴的丈夫,同樣是暴躁,一種是關愛,一種是傷害。
      2.雖然「失去記憶」已經成為懸疑片裡面很常見的套路,但在這部電影裡出現的「記憶大師」作為專業的記憶消除和提取機構,可謂是一種思路上的創新,讓觀眾耳目一新。電影中將「記憶大師」與美容整形做對比,指明這種技術的設計靈感和未來的發展方向,這讓電影在超脫現實的過程中又不像科幻電影那般完全脫離現實。
      3.與近年來國產懸疑片在劇情上漏洞百出不同,這部電影的兩處關鍵反轉都有鋪墊,邏輯上也能說得通,雖然劇情有一些瑕疵,但總比將一切不合理的地方都歸結為主人公有精神問題這種不負責任的編劇行為要高明得多。
      4.在演員表演上,黃渤,徐靜蕾,段奕宏作為演技派,都很好地完成了對人物的塑造,尤其是黃渤和段奕宏的對手戲,從開始的共同破案,到最後的殊死肉搏,讓人看得很過癮。
      這部電影也有很多我覺得不足的地方:
      1.回顧前些日子的《綁架者》,黃立行開始時是以綁架者的身份出現的,只不過他身上不斷表現出的正義感和責任感與黑社會形象很不相符,直到最後發現自己其實是警察臥底。這種劇情設計讓觀眾容易接受。而這部電影裡,段奕宏這個警察角色,一直都是很正面的形象,沒並沒有展現出因為從小家裡暴力留下心理陰影,對待外界的殘忍和冷漠。即使做過記憶手術,消除了兩段殺人回憶,可是童年家暴的陰影並沒有消除,為什麼親手處理了那麼多家暴案,沒有一丁點個人情感表現出來。這讓他最後突然跳出來作為幕後黑手,顯得十分突兀。
      2.「很多家暴中的妻子,並沒有意識到丈夫家暴是一種犯法行為。」這是電影裡段奕宏表達出的一種觀點。那麼既然段奕宏作為警察,對待家暴事件如此清楚,那麼在回家打妻子的時候,為什麼要躲在房間裡?為什麼不出來阻止?他的行為和忍氣吞聲的妻子有什麼差別?
      3.除了黃渤,段奕宏,吞刀片的囚犯這三個人形象比較鮮明之外,其他人物基本上是廢掉的,劇情發展需要就拉出來,不需要就被拋棄。警察徒弟可以有「兇手是閨蜜」這種誤導性觀點,也可以最後時刻力挽狂瀾,徐靜蕾自始自終就是不明真相,擔憂丈夫的狀態,基本都是為了配合劇情發展。黃珊珊這個形象更加可憐,前半段作為雞肋一筆帶過,中途一直作為兇手被人懷疑,後來發現是被警察利用,最後失去價值了直接一槍幹掉。影片結尾黃渤和徐靜蕾在救護車裡飆上英文,秀上恩愛,鏡頭難道就不關心一下一直被誤解,一直被利用的黃珊珊嗎?怎麼黃珊珊的待遇還不如兩個死去的女人?不過吞刀片那個囚犯確實是影片的亮點,雖然戲份不多,但是起到了很好的襯托作用。尤其是在囚牢狹小的空間裡,和黃渤兩人,一動一靜,一正一邪,令人印象深刻。
      最後說說這個電影很打動我的一個細節,雖然徐靜蕾扮演的妻子自始自終都在掛念著丈夫,但是在劇院散場時看到丈夫手裡拿刀,情緒激動,還是毅然選擇地向警察揭發。如果每個妻子都能像這位妻子一樣果敢警覺,有自我保護意識,可能電影裡那些家暴的悲劇就不會發生。這也是電影想要傳達給觀眾的一個主題。
      比起前些年《催眠大師》劇情上的拖沓和反覆,這部電影劇情比較流暢,主題更加深刻,是近幾年國產懸疑片裡面的佳作。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