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記憶大師 --Battle of Memories

记忆大师/记忆战/催眠大师2

6.4 / 1,221人    119分鐘

導演: 陳正道
編劇: 任鵬
演員: 黃渤 徐靜蕾 段奕宏 楊子姍 許瑋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半半半隻文人

2017-04-30 07:32:30

野心和格局可以大,但是導演功力得跟上


相比上一部《催眠大師》來說,陣容和製作都是大升級,劇情方面野心也更大,攤子鋪的很大,但是執行力和完成度明顯不如《催眠大師》。 年代背景幾乎淪為雞肋,並沒有融入劇情里,科幻設定也只有記憶的刪除和重載,其它事物顯示都是當代的事兒,實在說不過去。 碎片化的剪輯讓整部電影看起來很燒腦很爽,但同時也弱化了人物行為邏輯的連貫性,讓人覺得莫名其妙,人物動機交代的也過於草率,出現不少bug,好在有黃渤和段奕宏的演技撐著,劇情推進中「誘導觀眾」這一點完成的也很好,懸念性和驚悚性(朋友圈裡的女性朋友都表示被嚇到了)也確實做出來了,可看性還是很高的。 看完電影以後,在網上翻看一些評價,發現除了上面我提到的問題,還有兩點遭到詬病,就是類型的混亂和人設的模糊,我都不太認同,簡單說說。 首先是類型的定位問題,很多人說是這片劇作類型不明確,糅合了太多類型元素,一會兒是科幻懸疑燒腦,一會兒是越獄動作片,一會兒是家庭暴力,一會兒是八點檔婆媳劇,最後又成了一部愛情片,類型定位模糊怎麼怎麼地。我看完發現也確實塞滿了各種元素,但是覺得這完全不算問題啊,個人感覺看的過程中並沒有什麼違和感,而且這些類型元素的出現也完全符合劇情的發展,服務於劇情,只能說導演想表達的太多,野心太大,塞得太滿了而已。 現在隨便拿一部電影出來,誰敢說這部電影是只有一種兩種類型而完全沒有其它元素的?一部電影既然可以同時容納愛情、懸疑和動作,可以同時容納犯罪、懸疑和人性,可以同時容納科幻、愛情和犯罪,那麼再多塞進去一點別的元素就不可以了?只要是服務於劇情的,一定是可以的。這麼說吧,《記憶大師》是一部以懸疑燒腦犯罪為主要元素,融合了軟科幻、動作、人性、愛情,順便指責了家庭暴力的一部電影,太正常了。拿類型定位模糊來指責影片,完全沒有必要。 另一個問題是人設或者說是角色塑造的缺失,很多人覺得配角人設太單薄,站不住腳,這一點確實存在,可是這是一部主打懸疑燒腦的電影啊,咱們就拿同類型的國外高口碑電影來說一下,比如《彗星來的那一夜》和《恐怖遊輪》,以及最近比較火的《看不見的客人》,看完這些電影以後,你對主角仍是表面的認識而已:博學、可親、漂亮、好色、愛孩子等等,這類影片不可能像《隱藏人物》和《她》一樣,深刻細膩的描述人物的性格、成長和心理變化。《彗星》的女主角最後為何選擇如此極端化的做法,來回到原來的世界中?《恐怖遊輪》的女主角為何最後決絕地要殺掉船上的所有人?基本上,這些選擇只與影片的概念設定有關,與人設無關。這類電影中的角色,從影片開始到結束基本都沒有成長和變化。 這種懸疑燒腦科幻片有點類似類似於玩魔方、猜謎或解數學題,樂趣主要在智力挑戰方面,其它都變成了附加值。由於影片全部力量都用在把一個簡單的故事線通過複雜的、多重的敘述展現出來,這類電影子乎都沒有精力和能力去鋪墊故事、展開背景、深化角色和主題。 反觀《記憶大師》,兩位男主的人設已經足夠豐滿,人物前史和行為動機大部份也都有交代,再加上各類元素、主題表達和劇情推進的負擔,做到這個份上著實可以了,甚至應該做做減法,實在不必過份苛責。 說說我看到的一個問題,看完這部電影以後,一開始沒太明白,感到有很多bug,就去豆瓣看了一篇解析,看完覺得人家講得頭頭是道,感覺整部電影都講圓了,之前覺得有問題的地方也完全沒問題了,這篇解析下面網友也是各種驚呼原來如此,都怪自己沒注意細節。可是轉念一想,難道一部電影能不能看懂都得靠網友解析和觀眾腦補嗎?那還要導演有什麼用?電影沒拍明白就是沒拍明白,那些bug不該靠網友解析來掩蓋,而應該靠剪輯和鏡頭語言來完成,這個問題,就一定是導演的功力問題了。 上一部《催眠大師》拍的很明白很清楚,結局還解釋一通那就是多此一舉,這一部攤子鋪的太大,最後的反轉沒拍好,結局也不解釋了,用快節奏和碎片化的剪輯帶過,讓觀眾去腦補,真是「燒腦」啊。 但是,還得說但是,陳正道導演能把這麼一個簡單的故事講的懸念迭起,多重反轉,繞了又繞,還是很厲害的,鑒於國內同類型作品的缺失,肯定要支持一下,吹一波,二刷是必須的,這才是健康的國產類型片,國產類型片就該拍拍這樣的。 《催眠大師》講醫生和病人,《記憶大師》講警察和罪犯,下一部是講老師和學生呢?還是商家和顧客呢?當然,不管講哪種關係,都期待下一部《xx大師》。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