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記憶大師 --Battle of Memories

记忆大师/记忆战/催眠大师2

6.4 / 1,221人    119分鐘

導演: 陳正道
編劇: 任鵬
演員: 黃渤 徐靜蕾 段奕宏 楊子姍 許瑋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糯米糖呀

2017-04-30 22:57:44

中國電影的類型自覺


作為類型片《記憶大師》的完成度相當高,雖然後半程的情節推進有些生硬,但不至於讓人齣戲。更重要的是,在國產電影裡,它是少有的具有類型片自覺的一部。

首先是造型方面的自覺。片名是「記憶大師」,它是一個提供記憶刪除和移植服務的公司。很科幻很後現代對吧?但是這個公司的儀器卻像是來自19世紀,具有繁複的機械傳導裝置,閃爍著金色的金屬光澤。這種「弗蘭肯斯坦」式的美學趣味貫通了影片中的每一個場景:警局、警車、家宅……這種造型設計說不上多有新意,但它說明,導演有意識地營造了一個完整的異世界場域。造型不直接參與敘事,但它作為視覺符號同樣具有表意功能,而今天的國產片卻常常將造型這一環節忽略了。

其次是媒介方面的自覺。記憶的可分享性是影片最大的噱頭,也是連綴情節最重要的線索。同一段記憶,在刪除、重置和再次裝載之後,行為主體都會發生變化。於是,我們在那些黑白畫面中看到同樣的事一次次地發生在不同的人身上。這種表現手法只有在數位介質電影時代才會存在——影像再也不能指向真實,只要願意,它可以被隨意改寫。膠片的紀錄功能和它標誌的視覺真實隨著數位對市場的全面佔領漸漸消隱。這種情況下,我們與影像的關係是什麼?在《記憶大師》裡,這個問題被置換成了我們和記憶的關係。記憶曾經意味著肉身完全的在場,但現在,它不一定是情感的在場,我們只能用它來探尋事實,發現真相。當黃渤帶著「我在做夢」的心理暗示在回憶中自我分裂,觀看記憶和其中的自己時,像不像對今天走進電影院觀看類型電影的我們的一個隱喻?我們都知道螢幕上的故事是假的,它或許和我們的生命體驗毫無關係,它或許不具備真實的情感,但我們還是想看。為什麼?對於一部懸疑片來說,這種觀看的動力當然就是「解謎」,和黃渤觀看記憶的動力相仿。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是電影類型方面的自覺。什麼是類型電影?就是有套路的電影。生活是沒有套路的,但是在類型片裡,我們卻能期待一個固定的結局。對於一個懸疑片,這個期待就是「正義必然戰勝邪惡」,就是「人類情感必然戰勝冰冷的科技」。於是,腦中裝載著黃渤記憶,因而也懷著對妻子愛情的段奕宏無法殺死自己的妻子,他作為殺人犯被繩之以法了。這與數位媒介的現代邏輯,影片的前百分之八十展示的「記憶」邏輯多少有些矛盾。這種矛盾就是類型片的本質:它精準地抓住一個現實問題,最後又用完全超現實和反現實的方法童話般地解決問題。女性在婚姻中的現實處境是影片的切入點,這個現實是:受到家暴的女性永遠無法自己走出不幸的婚姻,她們苦難的人生只能以被動的死亡終結。但是其他女性呢?為了丈夫的事業犧牲自己的夢想,為了生育吃盡苦頭的徐靜蕾就不痛苦嗎?答案是肯定的,但是類型片要做的是把觀眾帶離不幸的現實,以催眠般的方式告訴觀眾一切都會變好。除了借段奕宏之口說出的來自男權社會的道歉,一個妻子還能期待什麼?有愛就足夠了,不是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