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記憶大師 --Battle of Memories

记忆大师/记忆战/催眠大师2

6.4 / 1,220人    119分鐘

導演: 陳正道
編劇: 任鵬
演員: 黃渤 徐靜蕾 段奕宏 楊子姍 許瑋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大海裡的針

2017-05-01 02:30:26

反轉很牽強,bgm像噪音,糟蹋了這個陣容和題材


這個片子本來是我4月份最期待的一部國產片了,衝著黃渤、段奕宏這樣的演技派,再加上導演陳正道之前的《催眠大師》也還不錯,本來覺得這部片怎麼也能達到及格線,看完之後只能說很失望。

這片豆瓣上能得7.4分,恐怕是不少人看在國產片的面子上給的鼓勵分吧。

(提示:本文有劇透)

國產片在科幻、懸疑題材上本來就是比較空白的,很難駕馭好,論科幻元素肯定和好萊塢特效大片沒法比,所以就要看劇本。但是《記憶大師》的劇情很沒勁,表面上借了科幻的殼,實際上還是很俗套的家庭倫理劇。

懸疑片最大的看點就是劇情的層層解密、推理和反轉。最好的效果是讓觀眾看完後有種恍然大悟的感覺,回味的時候也覺得這是唯一合理、唯一能說得過去的結局。但《記憶大師》顯然沒做到這點,後面完全是為反轉而反轉,段奕宏的角色黑化的很突兀,黃渤和段奕宏兩人互換記憶的前因後果也交代的很不清楚,剪輯的不夠巧妙,甚至有些混亂。

當然影片之前已經有一些細節伏筆,段的黑化在邏輯上是說得通的。其實作為懸疑片,說得通僅僅是最基本的一個層次,劇本的解釋權在編劇手裡,如果連說得通都做不到,那編劇趁早別幹了。一部好的懸疑片最大的優點在於結局不僅說得通,更能讓觀眾感覺到這才是唯一合理的解釋(或者是開放式結局,留給觀眾自己去思考)。

在《記憶大師》裡,段飾演的警察黑化顯得非常不合理。他有童年陰影,所以看到受家暴的女人而伸出援手,甚至想要佔有對方,在被拒絕後痛下殺手。黃渤的童年閃回片段也有交代這些細節,那如果是段殺了受家暴的女人,他為何還要在審問家暴丈夫的時候故意問:「到底是你殺了你妻子嗎?」也許他是在確認自己是安全的,沒有嫌疑,但萬一對方想起什麼呢?這完全是在給自己找麻煩,或者說這段劇情很多餘。並且,一個家暴殺人的丈夫,會這麼淡定的認罪而不是給自己開脫,這個家暴丈夫的角色塑造的也太單薄了。我覺得如果是一個長期家暴、酗酒的無賴,這種時候應該不會放棄任何脫罪、求生的機會。

個人覺得電影中途的一個反轉就已經很好了,一個有拉拉性傾向的女醫生,不斷地尋找受家暴的女人當戀人,為了幫助和佔有受家暴的女人,走進受害者的生活,對女性受害者的強烈佔有慾導致因愛生恨,最後殺死對方。可是最後又一個反轉,把兇手換成了男警察。試想一個受家暴的女人,當一個長相如段奕宏,並且很強壯的男警察聲稱要保護她,她拒絕的可能性有多大?

如果幫助者換成是一個女人,雖然受害者被家暴,但是強行掰彎自己的性傾向,受害者肯定還是接受不了的,甚至說出「很噁心」這種話也不難理解,並且影片醞釀了很久的女醫生和徐靜蕾的拉拉氛圍,最後又推翻了,純粹是為了誤導觀眾,這樣的劇情有什麼意義?

作為很少見的國產科幻懸疑片,《記憶大師》模仿國外電影的痕跡還是挺多的,比如兩面鏡子對在一起的空間效果,以及螺旋狀的樓梯、文字,似乎有了這些鏡頭就能顯得很燒腦,但其實對劇情一點作用也沒有。再加上那個像噪音一樣吵的bgm,在影院裡聽真的是很受罪的一種觀影體驗。最後結局時徐靜蕾依偎在黃渤身上的那段結尾曲倒挺好聽,不過那個畫面加上那個曲風,分分鐘跳戲的節奏,以為徐靜蕾又和黃立行演什麼愛情劇了。

黃渤和段奕宏兩大影帝,在片中的表現和他們的巔峰之作相比真的是差遠了。黃渤飾演一個面臨離婚的丈夫,沒有表現出陰鬱,也沒有在推理時表現出作家的睿智。段奕宏演警察也比不上《烈日灼心》,作為反派他為掩蓋事實設計了什麼巧妙的陰謀?沒有,最後開槍打死女醫生還不忘強行解說一下自己的「原本計劃」,唯恐觀眾看不懂,難道就不能在黃渤醒來前把證人都解決掉?其實那裡我只能感覺到劇情實在是太扯了。

目前豆瓣上這片7.4分,我覺得根本不值,甚至不如同天上映的《拆彈專家》(豆瓣7.0分)好看。有些人可能覺得是國產,又是很少見的科幻懸疑題材,所以要給點友情分、照顧分什麼的。我覺得豆瓣上不應該繼續這個風氣了。打個比方,這就和國家把大把資金補貼一些半死不活的國有企業一樣,商業電影就去按照商業競爭規則,優勝劣汰適者生存,溫室裡培育不出能抗衡國外大作的國產影片。

如果說因為制度或者什麼原因導致我們真的無法拍出像樣的國產懸疑片、恐怖片,那我們就不要拍、不要看,而不是降低自己的標準,給一些原本不值這個分數的片子打高分。政策可以閹割導演和編劇的創作,但觀眾不應該閹割自己的審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