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樂來越愛你 La La Land

爱乐之城/爵士情缘/啦啦之地

8 / 690,804人    128分鐘

導演: 達米恩查澤雷
編劇: 達米恩查澤雷
演員: 雷恩葛斯林 艾瑪史東 Amiee Conn Terry Walters Thom Shelton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梅家小茴

2017-05-01 06:23:07

人人都能擁有俗套的愛情,但並非人人都能堅持一個俗套的夢想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這個故事不看到最後一個鏡頭的最後一禎,都不能算是一個好故事。

結局應該講是整部影片的靈魂,這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都是一個不言而喻的事實——我也深以為然。

可是為什麼呢?難道就僅僅因為所謂「悲劇更容易被人記住」嗎?大概也不盡然。我想,這結局的精妙之處,在於它昇華了一個小人物的俗套愛情故事。

我們不妨來討論討論影片中的男主人公Seb和女主人公Mia究竟是什麼樣的人:在眼下無數個城市的無數角落,都能找出許多與他們相類似的「夢想家」。說到做音樂,如今小到一個街頭藝人,大到已然成名成家的歌手、作曲者、演奏者,都大可以說上一句,我的夢想是做出代表一個時代/一個群體/一個民族……的音樂。即便是那些自命不凡的「獨立音樂人」(此處不包含任何貶義),也把『做出有態度的音樂』當成了口頭禪——而Seb,他就是這滾滾洪流中的一份子;至於Mia,每年電影學院招考時絡繹不絕的人群就可以告訴我們她『成為一名好演員』的目標本身是多麼平凡。

再看看他們的愛情:兩個素不相識的人因一次又一次命運一般的邂逅碰撞出火花,最後走向戀情。類似這樣的橋段,在古往今來不知多少愛情故事裡被用成了沒有新意的套路,就像換無數個人來穿同一件衣服,哪怕這衣服再華麗,哪怕人再惹眼,對於這種搭配,到了最後也只剩下無話可說。

廢了那麼多話,並非要批判這故事多麼不好,只是為了說明,Seb和Mia,他們只是最常見的一種人,擁有了最常見的愛情而已。到此為止,他們可以是我、是你、是成不了「人生贏家」的任何一個人——可他們,卻脫穎而出了。

因為他們最終所選擇的專一:以獻身的姿態去堅守看起來很一般的夢想,於是俗套的夢想和愛情因為這取和舍而變得深刻。說到底,他們的生活、目標和戀愛,本身都並沒什麼偉大之處,真正偉大的,正在於這種近乎獻身的堅持。

相信許多人看完影片都有過諸如這樣的感慨:文藝的如「在實現自我以前,浪漫不應該是生活的全部」;直白的如「夢想都沒了,要愛情幹什麼」……總之大多都感動於Seb和Mia為了追逐夢想而放棄愛情的意志與勇氣。甚至,大概會有那麼電光火石的一瞬間,我們會忍不住問自己:「那麼你呢?你說過的想做成的事,是不是也可以拿出這種意志來實現了?」

可等到感嘆完,我們中的大多數,又會將許諾過自己的「夢想」丟到腦後。我們仍然會拿起手機消磨掉漫長的上午、下午和晚上,仍然會三五成群地去吃一頓大餐,從下午五六點,吃到凌晨一兩點……與此同時,那些曾經被我們稱為夢想的東西,仍舊塵封在角落——這時候,我們已經忘了那一瞬間的意志。

與愛情一樣,夢想說到底,百分之九十九都不免俗套,若真要講到它的偉大,可能只在於專注於此的那種儀式感。很多人看到電影的結局,沒法理解男女主人公為何非要分手——當然,他們固然也可以選擇兼顧——但我想,這大約就源於這種「儀式感」:你與夢想都可能成為我的此生最愛,可最愛只能有一個,所以我選擇夢想而放棄你。

當男女主人公說出「I'll always love you」作為整段愛情的結束,當Mia離開Seb的俱樂部時,他們終於因為堅持著夢想變得成熟而冷靜,逃離了芸芸眾生俗套的人生設定。

大千世界的多面性無從可知,不會有哪一件憑藉我們的大腦想出來的事情會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也不會有哪一件事是這個世上除了我們便再沒有第二個人做的。所以,真正引人注目的不是我們正做著什麼,而是我們專一時的執著。

是這姿態讓人稱為特別的存在。

正如人人都可以擁有俗套的愛情,卻不是人人都可以堅持一個俗套的夢想。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