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記憶大師 --Battle of Memories

记忆大师/记忆战/催眠大师2

6.4 / 1,220人    119分鐘

導演: 陳正道
編劇: 任鵬
演員: 黃渤 徐靜蕾 段奕宏 楊子姍 許瑋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林遠夏fable

2017-05-01 09:22:07

看完【記憶大師】總覺得哪裡不對?請看完這個再打分吧(答疑Q&A)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記憶大師》這部電影已是上映的第4天,自己看了3遍。回想起28日凌晨看完首映後自己的感受是有些失望,腦子裡總覺得有些地方不對勁,但是靜下心來躺在床上一五一十梳理了一遍後,發現真的很難找到bug。因此,這兩天翻閱各種評論,總是能發現「邏輯有問題」、「人物動機不明確」、「反轉刻意」、「沒有說服力」等字眼,可以用「痛心」來形容。因為這是一部好電影,在缺乏足夠積極思考的基礎上,妄自給出劇情上的惡意評價,實在是對主創人員辛勤努力的抹殺。這也是我寫這樣一篇答疑貼的初衷,因為我想作為一個很普通的影迷來證明:《記憶大師》真的是一部很用心很優秀的國產佳作。(建議二刷,釐清所有的細節,再欣賞段奕宏的神級表演,真心很棒很棒)

那麼現在,就正式開始關於案件和劇情的答疑,這些問題有些是看網友評論提煉的,有些是從身邊朋友處收集的,回答儘量以清晰、完整、到位為原則,也就不想啥文筆啦,請見諒。如果後續覺得有比較重要的,不知能再加入不(第一次寫豆瓣影評,不太會...)

問題索引:

1.沈漢強作案的動機?

2.為什麼沈漢強要重載江豐的記憶?

3.為什麼沈漢強在做了記憶刪除手術後仍然記得自己是兇手?

4.陳姍姍這個角色是幹什麼的?她是兇手也很合理啊?結局說沈漢強是兇手這個反轉太刻意了吧?

5.李慧蘭為什麼會對沈漢強說「你讓我覺得(停頓,- -)噁心」?「噁心」不太能理解?

6.「會飛的金魚」是什麼意思?

7.影片中間江豐重回夢境出現分身又是什麼意思?

8.為什麼李慧蘭的老公不配合警方的審訊?

9.音樂太做作了吧?

10.影片後期在審訊室沈漢強身後電視螢幕裡放的老電影是什麼?有什麼含義?

11.為什麼會誤認為陳姍姍是兇手?導演用了怎樣的障眼法?

12.「914」這個尾號那裡是什麼意思?為什麼後面撥打的號碼是兇手的號碼?

13.看電影的時候覺得影片後期陳姍姍和張代晨兩人在花房外散心時的對話有點奇怪啊?特別是陳姍姍在說啥?

14.花房裡那個詭異的人頭木雕有啥意義?

15.還有哪些容易忽略的細節?(很精彩,希望不要錯過)

16.兩大影帝的表演妙在哪裡?

17.電影主題還有什麼值得深究的嗎?

18.我為什麼要寫這樣一篇影評?(探討觀眾和電影)

最後就是我的另外一點思考(關於審查)。

Q&A:

1.沈漢強作案的動機?

明白故事大綱的朋友們都知道,沈警官在童年和現在共犯下了兩樁案子。

第一個案件,弒母,也就是片中的「神秘受害者」。沈小時候長期生活在家暴環境中,心理產生畸形。他曾試圖勸說母親離開父親無果,看著母親一直受苦,所以選擇殺掉母親,影片原話是「對不起,我不想再看見你被他打了」。在童年沈漢強的心中,這是他對母親的愛,是他對母親的拯救,也許他根本不覺得這是一種犯罪。

至於有人質疑為什麼不殺爸爸,反殺媽媽,首先我覺得小男孩心裡其實是十分懼怕父親的,恐怕沒有勇氣下此殺手;第二、請告訴我他該如何殺他的爸爸?他是在母親在浴缸時送服安眠藥而讓其溺死,這個操作難度較低。但如果想殺他的父親,下安眠藥?那父親為什麼要吃他送的安眠藥?就算成功暈倒了父親,難道給他抱浴缸里去也溺死他?還是拿刀啊斧的砍死?真心不太現實。他所能做的,就是給母親他自以為的「解脫」;第三、有朋友指出這是童年沈漢強臨時起意的結果,他是在拿止痛藥的時候,積累的情緒爆發所以臨時決定殺死母親,是一個偶然事件,並非精心謀劃;第四,請參考豆瓣的這篇影評【我來告訴你們,為什麼「我們」要殺掉那些被家暴不反抗的女人(記憶大師)影評】(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8506755/)是一位有著類似童年經歷的朋友的分享,可以試著去體會、感受。(衷心祝願這位朋友生活美滿)

第二個案件,殺害李慧蘭。首先需要明確的是沈漢強算是李慧蘭的長期「備胎」,對李慧蘭心存愛慕,是一個很卑微的角色。案件發生當晚,在樓梯上沈漢強想讓李慧蘭放棄家庭跟自己走,但這時李慧蘭的一句「你讓我覺得噁心」徹底激怒了沈漢強,痛下殺手。首先,童年陰影一直在沈心中不散,心理變態仍然根深蒂固,身體裡一直有著一個「邪性」的靈魂;第二、自己作為備胎,多年的卑微、不堪、煎熬被李慧蘭一語道破,惱羞成怒,推下樓梯;第三、他對李慧蘭的愛意也折射出他對母親的愛,她們都是深受家暴折磨但不反抗的人,多次勸阻無果的沈漢強選擇了自己的解決方式,也是他自以為愛人的方式——殺人,讓其解脫。多重因素共同作用下,殺人的動機是非常合理的。

分析完動機後,在這裡特別想分享韓劇《信號(Signal)》中的一個案件——「紅院洞殺人案」。這個案件的真兇同樣是一個在童年備受煎熬、心理畸形,並在成人後犯下殺人罪行的人。自以為救世主的他,不懂愛是什麼,他所理解的愛就是殺掉處於苦難中的人,使其解脫。我認為和本片的沈漢強有一定的相似性,可以進行橫向比較,不過深層次分析還是需要心理學的專業知識,我沒有這個水平。

2.為什麼沈漢強要重載江豐的記憶?

隨著劇情的深入,沈漢強開始發現江豐就是錯誤重載他記憶的人,為了避免自己的兩樁殺人案件暴露,他的計劃就是勸說江豐再次刪除這段記憶。如何勸說?「求求你快刪掉吧!」?顯然不現實,我們都能體會,一個人選擇刪除的記憶一般是他的軟肋。沈漢強利用這一點,發現江豐的弱點在於他和老婆之間的感情。沈刻意製造衝突,讓重載了沈記憶的江豐慢慢被沈的陰暗面黑化,從而做出過激舉動。(如數次越獄,音樂廳裡的「瘋狂」舉動等)正是因為這樣,江豐在監獄裡悔恨不已,留下眼淚道:「今天我太太看我的眼神,就像在看一個怪物」。這便是江豐後面選擇去刪除沈記憶的直接原因,要不是突然看見了鏡子裡的兇手是一個小男孩,沈的計謀便成功了。

3.為什麼沈漢強在做了記憶刪除手術後仍然記得自己是兇手?

美麗的護士姐姐說:「許多人對這個手術有所誤解,它並不是完全刪除記憶,而是將你由事件的參與者變成旁觀者,進而切斷情感聯繫」,大作家江豐也說道:「手術刪除的不是記憶,而是細節和感受」。這都可以在江豐和張代晨客廳裡的那一段對話得到佐證。張代晨問江豐:「我問你,你是在哪兒跟我求的婚?我們在哪兒度的蜜月?」江豐回答:「我是在天台向你求的婚,那時候我們很窮,沒錢度蜜月」。說明大體框架仍在腦海,刪除的只是細枝末節和細微感受。因此對照過來,沈漢強仍然知道自己是兇手,犯下了罪行,但因為刪除了具體的感受,心裡的負罪感和煎熬會少那麼一丟丟吧。

4.陳姍姍這個角色是幹什麼的?她是兇手也很合理啊?結局說沈漢強是兇手這個反轉太刻意了吧?

我覺得導演和編劇很棒的一點就是創造了陳姍姍這樣一個「替罪羔羊」,真實到足夠以假亂真,甚至數度讓觀眾相信陳就是兇手。首先,陳姍姍只是一個很普通的醫生,她和沈就是很簡單的熟人+同事關係。(有人說陳是沈的小姨,也就是沈媽媽的妹妹,這個說法經不起推敲,比如後面閃回鏡頭中沈給陳他老家的鑰匙說:「你帶張代晨到我老房子裡躲一躲」。如果陳是沈的小姨,海棠新村二十八號應該是陳的老房子才更合理,陳姍姍一臉懵逼表情,因此這個說法不成立)。陳姍姍被沈漢強作為棋子利用,她接近張代晨就是很單純地想保護張,因為在沈漢強的洗腦和現實的背景下,陳姍姍自己也覺得張代晨就跟李慧蘭一樣,飽受家暴而不自知。具體可見:①江豐無意中劃傷張代晨,陳姍姍為其包紮傷口,誤以為是張被江豐家暴;②音樂廳裡江豐瘋狂舉動,甚至採取暴力行為,讓陳姍姍誤以為這就是江豐本性,是個家暴渣男;③花店散心時,張代晨對陳姍姍說「請你相信我,他(江豐)真的是一個好人」,陳姍姍一臉無奈:「當初李慧蘭也是這麼跟我說的」,至此陳完全篤定張跟李慧蘭一樣,她們一起步入沈漢強的陷阱中。

然而,陳姍姍絕對不是兇手,為什麼這樣說?凡事講究證據,我在此羅列幾條:①還記得小時候沈爸爸開車發瘋的那個場景嗎?童年沈漢強被嚇尿,褲子濕的位置應該足夠能說明這是一個男生;②李曉芸,也就是李慧蘭的女兒,非常清楚地知道沈漢強警車車門的「奇異」開法,如果陳姍姍是兇手,這個細節該如何解釋呢?③到影片後期,江豐已經完全回憶起殺死神秘受害者的是一個小男孩,這更是推翻「陳姍姍兇手」論的鐵證;④按照套路,導演想讓你猜出的兇手一定不是真兇,如果這樣的話,豈不是太沒面子和水準~(哈哈,這條開玩笑,不過也是有道理的)

正是基於上述分析,如果你充分理解了動機、細節,觀察到了所有預先鋪墊的證據,這個反轉是十分合理且精彩的,反倒是如果不反轉咬死陳姍姍是兇手,才會有更多的疑點。相信看過很多懸疑片的觀眾能和我一樣對導演的障眼法保持清醒,並在觀影后期一直等待著一個更加合理的反轉。結果是,令我心服口服。在此,我特別想說一句,能讓你相信陳姍姍是兇手,能創造這麼一個很像兇手但實際不是,並夾雜著詭異【腹黑百合】氣質的角色,是導演、編劇和演員共同努力的結果,是他們的成功,真心非常不容易。

還有一些朋友說反轉太刻意,為了反轉而反轉......可是懸疑片不就是這樣嗎,不反轉該多無趣,就是為了反轉呀。只要反轉得有條理,合邏輯,就是優秀的。現在了解了這麼多,還說是刻意反轉也太牽強了吧。

5.李慧蘭為什麼會對沈漢強說「你讓我覺得(停頓,- -)噁心」?「噁心」不太能理解?

這個問題我自己觀影時候真心沒有發覺,因為在我看來這個「噁心」挺正常的。但有兩三個朋友在問,所以打算寫一寫。說出這個噁心有幾個方面的影響,請仔細體會:①沈漢強算是李慧蘭的長期備胎,而李慧蘭是那種長期遭受家暴但仍不捨得拋棄家庭的女性。案件發生時,沈漢強算是找到了一個表態的絕佳時機,他說「你難道還不明白嗎?你老公就是個渣男,跟我走吧!」李慧蘭清楚自己是個有夫之婦,她的眼裡仍然是家庭為重,何況她並不喜歡沈。沈說出這些話,講得好聽點是哀求、是卑微,講得不好聽就是「癩蛤蟆想吃天鵝肉」。而且李慧蘭這種女性其實心理上也會有一些類似「斯德哥爾摩綜合徵」的表現,對長期施虐的老公產生依賴感,因此沈的這段話在她看來就是非分之想,就是想拆散自己的家庭;②請注意到影片前期,記憶中沈漢強推開花房,重撥電話,發現李慧蘭又給她老公報了平安,十分生氣,質問李慧蘭:「你這樣和沒躲出來有什麼區別?」後來李慧蘭想回家時也是多次阻撓,十分不情願。(這些細節很重要,我好幾個朋友都沒往這上面想)由此我們可以推測出沈漢強對李慧蘭有一種出格的控制欲,感覺就是「我得不到你的心,但你人得在我這兒」。試想如果你是李慧蘭,你覺得這樣的行為「噁心」嗎?③這一點是我的合理推測,沈漢強在與李慧蘭的長期相處過程中,有很大可能向李慧蘭透露過自己童年的遭遇,也可能說過你和我的母親有點像,都是不願意主動擺脫家暴的人。李慧蘭感受到沈漢強對於自己過度關愛,認為自己不過是他母親的一個現實縮影也無可厚非。所以你再試想,如果你是李慧蘭,而且心裡覺得沈對自己夾雜著一種「戀母」的不倫情結(「俄狄浦斯」),噁心嗎?

好,如果你還是不能理解,或是不願去理解。我反問你一個問題,在影片前期,樓梯間李慧蘭對江豐說「你讓我覺得噁心」的時候,請問你有覺得這個字眼不合理嗎?其實挺正常的對不對?難道你在這個時候就覺得「噁心」應該是跟同性說的嗎?沒有吧。如果你說有,我只能說你對於同性戀會否太過敏感......所以有朋友覺得這個噁心應該是【特指陳姍姍,對沈漢強說很奇怪】是因為後來導演通過陳姍姍這樣一個角色給你的誤導才讓你產生了這樣一個偏頗的印象。我覺得,從這個層面上來說,導演也非常成功。現在請你靜下心來想想這個問題,就會發現「噁心」這一字眼並不奇怪。

6.「會飛的金魚」是什麼意思?

說到這個,我又覺得導演真的超棒了吧。這個會飛的金魚,原型來自於小時候沈媽媽畫在沈手上的那條金魚,台詞是:「你看,這樣就不恐怖了吧?」(畫面移到手上的魚)。之所以拍出「會飛的金魚」這個畫面,是因為導演做了一個幻化處理(不太專業的表達哈哈)。因為江豐在重載沈漢強記憶時,這個畫面的印象並不是特別牢固,所以與其他記憶產生了重疊和交融。其一就是童年沈爸爸飆車發瘋差點落水的那個情節里,童年沈漢強十分害怕,而車身下方就是浩大水域;其二就是弒母的場景便是浴室,浴盆裡的水同樣也是沈漢強的心理陰影。(請注意在金魚飛走後,沈爸爸把江豐的頭按在水裡虐待,而這時候場景轉換到浴室,江豐的頭從浴盆里掙脫出來)

而之所以金魚會飛,我把它理解為童年沈漢強的心理夙願,這個需要一點美好的想像,可以把它理解為童年沈漢強在殺死母親後將這條金魚視作母親的靈魂離開,也可以理解為希望自己和母親遭受的苦難能夠儘快散去。需要說明的是,這個「會飛的金魚」是記憶中為數不多的並不真實存在的物體,是多種記憶共同交織產生的意象。導演拍出這樣一個畫面,既不故弄玄虛(因為現在你能懂這是什麼),又貼合實際(有真實事件基礎),還給了觀眾更多的疑惑和回味,展現出了非凡的想像力和創造力,我覺得這是影片可以拿來反覆回味的一個點。

7.影片中間江豐重回夢境出現分身又是什麼意思?

說到這個,再一次佩服導演,因為在展示瑰麗想像和新穎拍攝手法的同時,又遵從章法,有跡可循。之所以出現分身,是江豐應沈警官的要求,嘗試在夢中保持清醒,正是因為保持清醒,這個分身就是江豐本人的意識,而凝固的便是兇手(沈漢強)的行為。這裡分享兩個疑問。第一、為什麼沈漢強要求江豐保持清醒?因為他想知道江豐能不能通過這個方法看清記憶里沈漢強的外貌,結果是不能。我還記得這段畫面結束時沈漢強非常緊張地敲著玻璃,內心活動請各位自行體會,演得超好!第二、為什麼分身後不能看清沈漢強的外貌(依然是江豐),這是因為他重載的是沈漢強的記憶,記憶里沈漢強看不到的,江豐在記憶里也就看不到。我們每個人不藉助鏡子也是無法觀察我們的面部全貌的,這一點放在電影中考慮也十分合理。再說一點就是江豐一直向右跑但一直是這個房間的重複,因為沈漢強的這段記憶中不包括右方房間的體驗,所以江豐的嘗試只是徒勞,是一個死局。

所以,很想說明的是,這真的不是導演亂拍,反而拍得非常漂亮且合乎邏輯。初次觀影時,畫面和音樂相交映的詭異感,真是一種不可多得的美好體驗~

8.為什麼李慧蘭的老公不配合警方的審訊?

這裡從三個角度考慮:

其一,斯人已逝,再冷漠無情的人也會有所動容。因此他的心中可能對李慧蘭、對這個家庭有點愧疚的心理,這種愧疚很容易積累成麻木,所以他心裡覺得自己犯下的錯、李慧蘭的死已經無法挽回,就算找出真兇又如何?這是他可能的想法;

第二是評論中有朋友指出李老公可能自己也誤認為是自己喝醉後失手打死老婆的,所以他也不想辯解了(這個觀點我持保留意見,因為電影中感覺他也並不承認自己就是兇手,甚至是挺懵逼的狀態,而且還說:「(是不是我殺的)這有意義嗎?」)如果他覺得是自己殺的老婆,應該不會是這個態度。

第三就是有朋友分析說可能他覺得是女兒殺死的媽媽,因為你想:丈夫是沒發現沈在房間裡的,他醒來後只發現自己暈倒,而妻子離奇慘死,心中得出的唯一合理推測是女兒殺了媽媽。所以他以父親的名義包庇女兒也合理,但我也不是很認同這個觀點(因為再怎麼也不會相信真是女兒殺了妻子吧......),分享出來供大家參考~

其實這段情節還有一個隱藏作用,比較有意思,詳見下面第15個問題的細節⑨。

9.音樂太做作了吧?

有朋友吐槽說音樂厚重過頭,略顯做作。我詳細分析浴缸弒母這個情節的音樂,因為在我印象中這段配樂算是情緒渲染最濃厚的。觀眾在第一遍觀影時,看到的是江豐殺人的畫面,聽到這段配樂覺得做作,是因為當時的這個印象紮根在了你的腦海(「情人/閨蜜殺個人,這麼慘烈?」)。但是如果你看第二遍,你就會知道這時候江豐代表的是小時候的沈警官,是一個非常慘痛的「男童弒母案」。這其中的悲壯和糾結,包括黃渤所刻意表現的「兒童」舉止(抽泣、捂嘴、面部表情兒童化),都為這段大提琴演奏(大神指出是傑奎琳杜普蕾的《埃爾加大提琴協奏曲》)作了充分的註解。從這個角度體會,這段乍聽來「略顯做作」的配樂是無可厚非的。但我覺得後面江豐在翻找資料時的配樂的確有點不太恰當,畫面的簡單含義尚撐不起交響樂團的厚重感,而且配樂聽起來有一種滑稽的喜劇意味。雖然懂導演這裡是準備把畫面劇情連音樂一起收回來,但我個人覺得此處還待商榷。其餘配樂感覺倒還合理,無可過份指摘的地方,建議二刷體會。

10.影片後期在審訊室沈漢強身後電視螢幕裡放的老電影是什麼?有什麼含義?

這個細節我首次觀影就有注意到,而且電視螢幕占鏡頭的比例幾近與人物相當,說明這是導演所想刻意表現的。畫面的內容是在墳場,兩個男人拿著鏟子鬼鬼祟祟,然後開始掘墓。我沒有看過這部電影,所以後面才得知導演自己說的這是一部1931年的老電影《科學怪人》(又名《弗蘭肯斯坦》)。為了弄清導演的意圖,我們來看一下這部電影的內容簡介:「亨利·弗蘭肯斯坦博士醉心於創造新的生命,由於醫學院不允許他進行這類實驗,因此他離開了那裡,前往巴伐利亞一處與世隔絕的古堡,用從墳墓中偷來的屍體繼續其工作。他從不同的屍體上取下各種部位用針拼湊成一具新的軀體,在一個黑暗狂暴的夜晚,他成功地為這具軀體注入了新的生命。但弗蘭肯斯坦的興奮沒有維持多久,這個創造物很快就顯示出其可怕的獸性,在殺死了他駝背的助手後,弗蘭肯斯坦決心毀滅這個他一手創造出的生命體。在以前導師沃德曼的幫助下,他們制訂出一個計劃以消滅這個怪物,但這個怪物卻從古堡中逃出,先是在附近的鄉間遊蕩,繼而逃往茫茫雪原的北極大陸,一場追逐與被追逐的遊戲就此展開。」

導演什麼意圖呢?我試著分析幾個:①包含了導演拔高電影主題的野心,將弗蘭肯斯坦的怪誕科學與電影中的記憶手術做了類比,展示了導演自己對於「記憶大師」這項科幻技術的反思與批判:即這到底是為人類造福的技術,還是創造怪物、產生怪物的引線?(詳見沈漢強和江豐兩人關於「怪物」的對話)對於這項技術,我們人類又應該採取怎樣的態度,如果未來有了創造這項技術的條件,我們是欣然接納,還是斷然拒絕?如果你是一個愛思考的人,這些東西便是導演想讓你考慮的;②佐證沈漢強是「怪物」,即是兇手,但需要說明的是這並不能作為證據,只是導演通過兩個看似不相關畫面的組合所產生的特殊效果。因為畫面總伴著沈漢強出現,比例接近二分之一,幾乎在用鏡頭語言說:「請將沈漢強與電影畫面聯繫起來」。在這裡我想分享我所想到的一個有著異曲同工之妙的鏡頭,就是韓影《哭聲》中千禹熙飾演的白衣女子在影片前期向男主角不斷扔石頭的畫面。乍看起來,白衣女子行為怪異,但這個舉動同樣有著經典支撐,它來自於《約翰福音》8-7:「他們還是不住的問他,耶穌就直起腰來,對他們說,你們中間誰是沒有罪的、誰就可以先拿石頭打她」,即從側面佐證在這場大型「羅生門」中白衣女子是無罪之人,其實是村莊的保護神。當弄懂了畫面含義後,這些橋段便會充滿了耐人尋味的意義。本片中同理,它也許是導演刻意留的一個暗示;③導演也許很喜歡《科學怪人》這部經典,順便利用這個機會致敬,也十分貼切。

11.為什麼會誤認為陳姍姍是兇手?導演用了怎樣的障眼法?

平心而論,觀眾開始懷疑陳姍姍是兇手普遍應該是在陳姍姍去張代晨家送藥的時候。(這應該是陳姍姍正式出場的第二幕,第一幕是在警局回憶李慧蘭的傷情)這個情節的前一個畫面就是江豐在監獄裡特別擔心,要求沈漢強快去保護張代晨,因為江豐推測兇手可能會殺掉自己喜歡的人。說完,畫面就直接跳接到陳姍姍送藥,是導演的一個小心機。

其二,陳姍姍對張代晨的表情、語氣「曖昧」,更添加了觀眾對【陳姍姍百合】的懷疑,其實不然。陳姍姍對張代晨所有的行為都只是同為女性的同情,在她的眼裡,張代晨是一個深陷家暴而不自知的人。她看張代晨,其實感覺就像是在看一個甘願受苦的「傻子」,她的情感是熱心、無奈的。

其三,音樂廳裡江豐回撥那個神秘的手機號,結果是陳姍姍的手機響了。第一遍觀影觀眾都有了【這個號碼是兇手】的印象(受江豐推理的誤導),但其實這個號碼已經被沈漢強篡改,且是沈故意讓江豐看到的,這是沈嫁禍陳姍姍計劃的一個部份。

其四,沈徒弟完全認真臉地推測出兇手可能是「閨蜜」,然後又聯想到白手套什麼的,其實這正中沈漢強下懷。此處,導演再次耍起厚重心機,通過一組快速的混剪讓觀眾看到了陳姍姍兩次行兇的部份過程,合情合理,但真的如果你仔細想一想,漏洞百出。導演在這裡只是讓你看到了陳姍姍作為兇手的合理部份,不合理的部份根本拍不出來。比如陳姍姍為什麼在沈母家戰戰兢兢、不敢說話,而且沈父為什麼瞪著凶她說:「你還在這裡幹什嗎?走啊!」一個閨蜜為啥要跟一對夫妻走啊? 還有,在車裡童年沈漢強嚇成什麼樣了,一直抖還尿褲子,如果是陳姍姍的話,拜託她是醫生,心理素質也太差了吧?是來搞笑的嗎? 沈父在車窗外扯著沈母的頭髮發瘋時,所謂的好閨蜜就是嚇到不行也不出來幫忙推開,如果人都敢殺,對抗渣男的一點勇氣和嘗試都沒有???所以,這些鏡頭導演給不出來,第一遍觀影也很難想到,不過是在欺騙觀眾罷了。

其五,陳姍姍帶張代晨去那個花房的瞬間,幾乎所有觀眾都完全坐實了陳姍姍是兇手,殊不知這其實是沈以保護張代晨為名,而要求陳姍姍這樣做的詭計。接著,陳姍姍搶張代晨的手機更是加深了懷疑,但其實陳只是不願張再受江豐的糾纏,此處台詞是「我這麼做是有我的理由的」。但細心的觀眾會發現,這時候門外響起了咚咚的聲音,她們兩同時朝後方看去,已經可以證明情況有變,兇手另有其人。

以上這些就是導演故意想讓你看到、讓你受騙的「障眼法」。厲害之處就在於你觀看過程當中覺得完全符合兇手形象,無法反駁,但看完回憶發現其實每一步都只是陳姍姍作為一個女性醫生正常的做為。

12. 「914」這個尾號那裡是什麼意思?為什麼後面撥打的號碼是兇手的號碼?

這裡是需要細緻觀察加一定思考的,是兩個不同的時間和事件。

①「914」——現在請回憶開始江豐(代表沈漢強)進入李慧蘭所藏匿的花房那個情節。沈漢強使用座機回撥電話,發現李慧蘭給家裡報了平安,十分生氣,這時候他的眼睛看到了座機上的電話,因此江豐也能看見。接著江豐從記憶中回到現實,對警官說出了「9、1、4」這三個數字。(值得一提的是,其實這是沈漢強故意引導江豐說出來的)於是他就可以利用這個契機扣押江豐(徒弟說這只是個巧合,但沈漢強說不這麼認為,強行甩鍋),將江豐置於自己的控制範圍之內。

②兇手號碼——這個號碼的出處是江豐在記憶中經歷了「殺害李慧蘭」事件後得到的,因為案件發生的源頭在於小女孩用家裡的座機給兇手打電話請他來幫忙,因此江豐推測李慧蘭家裡的最後一通撥出電話就是兇手的號碼。這個關鍵點被沈漢強get到了,於是將其篡改成陳姍姍的號碼進行嫁禍,從而有了音樂廳裡的那一場誤會。這裡也能說明為什麼沈漢強要扣押江豐,因為只有這樣他才能掌握江豐的每一個動作,知己知彼,見招拆招。

13.看電影的時候覺得影片後期陳姍姍和張代晨兩人在花房外散心時的對話有點奇怪啊?特別是陳姍姍在說啥?

這裡第一遍看確實不太能理解陳姍姍的意思,特別是感覺她神情曖昧,語義含糊,目光躲閃,像極了兇手行兇前的「正義宣言」。我們再來回顧一下:陳姍姍這裡主要是跟張代晨說起了李慧蘭,覺得她挺可憐的(意思是你也別這麼蠢,早點清醒跑路);其次就說起了她的一些所作所為有點「出格」,但只要是能幫到忙的,她就會去做,哪怕是超出了她的職責範圍(這裡很妙,觀眾以為她是殺人,其實她的意思很單純:一是之前李慧蘭案件是她經手的,她的職責不過只是個醫生,但她還是努力勸說李慧蘭早點醒悟,不要犯蠢;二是現在我來接近你,給你送藥、陪你看音樂會、帶你散心是為了保護你,這不是我的職責但我想幫忙);再次就是之前提到過的,張代晨說「他(江豐)真的是個好人」,陳姍姍一臉無奈說「當初李慧蘭也是這麼告訴我的」,心裡估計覺得張是個傻×吧,怎麼都不聽勸。真的就是特別單純、簡單的含義。

14.花房裡那個詭異的人頭木雕有啥意義?

這是導演精心打磨的一個意象,從幾個層面分析:

①首先指出這個詭異的花房竟是泰國著名的鬼屋——「綠房子」,畫面是實地拍攝的(劇組用心,贊!)。然後正如觀眾所感受到的那樣,這個人頭木雕充滿了恐怖、荒誕的意味,讓不少觀眾受到了驚嚇。因此,從淺層含義上來說,這個木雕起到了烘托劇情、渲染氣氛的作用。

②進一步挖掘劇情,這個人頭木雕是側放著的(倒地),象徵著女性的死亡,與片中兩起女性被殺案相呼應。此外,幾十年前這個木雕見證了童年沈漢強及其母親的不幸遭遇和苦難,見證了慘痛弒母案的發生,又在影片最後見證了沈漢強、江豐、張代晨和陳姍姍四人之間的生殺大戲。時間更迭,木雕猶在,它就像一個無情的審判者注視著發生的種種,充滿了命運的厚重感,也加重了影片的悲劇意味。

③可以將其視為整部影片的實體化身,通過將作品內容注入一個客觀存在的物體,往往能起到出人意料的效果。(當然,前提是觀眾能夠get到)舉個例子,比如諾蘭《全面啟動》中的陀螺,又比如東野圭吾《惡意》這本書中的那隻貓(印在某一版封面上真的很絕),再比如即將上映的國產電影《提著心吊著膽》中名為「春去春又來」的那瓶藥酒,都是影片內容的高度概括和濃縮,更可以成為影片宣傳的絕好物資。這部影片也是如此,人頭木雕提示了事件,意義含蓄而且深刻,相信很久後當你再看到海報上的這個人頭木雕依然能有如今的回味。

綜上,主創們創作出這樣一個意象,功力頗深,意義深遠,令人拍案叫絕。

15.還有哪些容易忽略的細節?(很精彩,希望不要錯過)

影片的細節真的很多,資訊量也非常巨大,第一遍觀影難以完全把握,這裡我寫一些比較重要的、有意思的細節,上面討論過的就不再贅述,希望能為讀者帶來一點驚喜:

①影片很前面的部份有一個老人來警局,沈警官把錢包給徒弟,不耐煩地叫徒弟去給錢。畫面拍到這個老人的手是斷指,其實他就是沈警官的父親,斷指的原因在於小時候沈父親在沈母親娘家外的哀求(數到三,不出來就剁掉手指);接著,沈漢強就去審訊室了,後面徒弟進來遞上錢包,沈漢強收進襯衫口袋。

②江豐在「記憶大師」診療中心向院長抱怨把自己的記憶搞錯了,與院長爭吵時畫面有閃回李慧蘭的那句「請你離開」(樓梯間對沈漢強說的),然後江豐一激動就大力推倒了院長,這說明江豐錯誤載入了沈漢強的記憶,並且自身的性格已經被稍微同化,做出了「推人」的暴力舉動。

③影片前期江豐在記憶中(其實是沈漢強)去花房看望李慧蘭,說出了這句台詞:「我替你看過她了,她很好」。講真第一遍你根本不會在意,因為不知道這是什麼意思。但其實這個「她」就是李慧蘭的女兒李曉芸,沈漢強一直照顧著她們母女二人,包括後面提到的「送李曉芸回家」。

④陳姍姍去張代晨家送藥故意落下那個白色的包,就是為了讓張代晨能跟自己去音樂會(還包嘛),這樣才能勸慰、開解張代晨,也是女生的一點細膩心思吧,導演也拍得很細緻。

⑤沈漢強在發現江豐可能錯拿了自己的記憶後,向徒弟說「我去記憶大師那兒一趟」,一是為了確認是否真的拿錯了,二是也載入江豐的記憶去找他的軟肋,從而實施自己掩蓋罪行的計劃。

⑥沈漢強去「記憶大師」這一趟時間比較久,徒弟打電話給他:「師父你怎麼還沒回來」證明了這一點,其實沈漢強也在做記憶裝載手術。後面在警車上沈漢強在打盹,徒弟送上飲料說:「提提神」。這表明沈漢強這段時間也常犯困,其實也是通過睡眠來逐步回憶起江豐的經歷。

⑦沈漢強搖車窗伸出手開車門,被徒弟嘲諷:「師父,有沒有考慮換台車啊?」觀眾不以為意,因為畫面迅速跳過,以為只是徒弟的碎碎念,其實這為後面李曉芸同樣的開門方法做了鋪墊,是導演埋下的一個證據。

⑧沈漢強和徒弟重回李慧蘭家,沈漢強在蹲下來認真觀察樓梯的時候,徒弟送上一個不必要的物證。這時候沈漢強基本是無意識地將徒弟推下了樓梯,其實就是他內心狂躁的表現,一定程度上就是他的本質。這點可以和第②點聯繫起來看。

⑨這一點比較隱蔽,不太容易發現,也很有意思。第一次審訊時,請回憶這樣一組鏡頭:江豐敲桌子,說道:「有一個花房」,畫面切回到記憶中的花房。然後江豐搖頭,又說:「不對」。請注意敲桌子的這個動作,我不太確定這是誰的本性,但我在這裡猜測是江豐的吧,因為江豐是作家,構思寫作時常常用手指敲桌子會比較合理。再請注意後面沈漢強審訊李慧蘭的老公的時候,有一個鏡頭特寫是沈漢強拿著筆噠、噠、噠地敲著桌子,然後突然收回問:「你真的殺了你老婆嗎?」。說明這時沈漢強在江豐記憶的影響下,也逐步養成了這樣一個習慣。因此,審訊李慧蘭老公這個情節,在充實劇情外,還有著一個添加細節的作用。

⑩童年沈漢強在車裡被嚇尿,拿安眠藥時墊了凳子,說明這是一個小孩,此處不再贅述。

⑪江豐大鬧音樂廳後再度入獄,張代晨在警局外面焦急地問雷警官:「我們家江豐什麼時候能出來?」起初沈徒弟很直接地說道:「今晚肯定是出不來了」,但一想到陳姍姍就在這裡,想起陳姍姍的嫌疑,馬上又改口對張代晨說:「他很快就會出來,你早點回家」。目的就是給陳姍姍一個警告,保護張代晨。

⑫影片後期那個斷指老人(沈漢強父親)舉著畫像問沈徒弟:「雷子,你這畫像哪兒來的?」畫像上的人就是江豐憑記憶勾勒出的神秘受害者(也就是沈母親)的樣貌,此刻李曉芸也同時熟練地用奇怪的方法打開了車門,至此沈漢強的兇手形像已經呼之欲出了。

⑬關於表演上的細節馬上會專開一個問題。

16.兩大影帝的表演妙在哪裡?

這是僅看一遍無法體會和回答的問題。兩位男主的表演都十分憂秀,在此我僅寫出尤其值得稱讚的地方:

黃渤——其表演亮點在於:他區分了兒童和成人的行為舉止。童年弒母案中,不管是他在母親娘家(也就是海棠新村二十八號)的戰戰兢兢、低頭不語,還是他在父親車上的瑟瑟發抖、面色蒼白,還是他在殺害母親時的恐懼、懦弱和捂嘴抽泣,都表現出了明顯的兒童特徵,因此第一遍看時候會有類似「蠢」、「呆」的感覺,其實他是區分得很到位的。

段奕宏——段老師的表演難度客觀來說是大於黃渤的。第一遍前期你會覺得段的表演中規中矩,乏善可陳,但你二刷時就會發現每一個情節時他表演的微妙和精細之處。舉例說明,比如前期他初遇江豐時從與陳姍姍的愜意聊天猛然轉換到凝視江豐的忐忑內心(這個人難道知道李慧蘭的什麼嗎?)然後就是他去鄰居家了解情況時,鄰居說出有陌生人送李曉芸回家後,沈漢強的「撇嘴→目光下移→喝水(不安的下意識動作)」這一系列動作,還有就是李曉芸對沈徒弟說出「叔叔,你來找我,局裡知道嗎?我想你應該很清楚,我未成年」這一句後沈漢強那充滿寵溺的意味深長的微笑……這些都是二刷才能體會到的精彩。

最後,想強調突出的一點就是段奕宏的表演難度在於他需要在你第一遍看電影時候不注意到他的失常表情,而又會在二刷、三刷時感受到他的微妙處理。記得看到一個採訪說段奕宏的一些細微表情在拍攝當時導演都沒有在監控螢幕上注意到,還是後來影片後期加工時才觀察到的。段老師用非常專業的功力把握好了這個平衡,因此真的真的很贊,被段老師強勢吸粉啦~

17.電影主題還有什麼值得深究的嗎?

除了講好一個懸疑故事外,我覺得這個電影還試著在傳遞、表達以下問題:

①對「記憶大師」這項科幻技術的探討與反思。這一點我在第10個問題中寫得比較詳細了,此處不再贅述。

②愛與人性的命題。家暴、沈漢強對母親的愛和殺戮、沈漢強對李慧蘭的愛慕和控制、江豐與張代晨的婚姻、陳姍姍的好意等等,都是可以發散的命題。當然,這些東西在影片中只是點到為止,因為一部懸疑片沒有時間也沒有必要去大量討論這些內容,需要觀眾自己去發掘和思考。

③對記憶手術的具體探討。在影片中表現為錯誤重載的記憶是否會改變一個人的本性?我想導演的答案是會,比如沈漢強養成江豐敲桌子的習慣、沈漢強因為植入江豐的記憶而對張代晨產生情愫、江豐因植入沈漢強的記憶而變得狂暴易怒……甚至在影片末尾導演還「惡趣味」地給我們留了一個細思極恐的結尾:江豐並沒來得及去永久刪除沈漢強的記憶,這就意味著沈漢強的記憶將永遠紮根在江豐的腦海,未來江豐會怎樣?他和張代晨的婚姻該何去何從?……這都是導演拋給觀眾的問題,你不去想,結局很簡單;仔細思考,值得探討的還有很多。情與理的交融、技術與人性的矛盾,都是這部電影所想表達的內容。

至於其他的,各位觀眾見仁見智,也就不再做閱讀理解啦。

18.我為什麼要寫這樣一篇影評?(探討觀眾和電影)

這篇影評開頭,我說過我對那些沒有認真思考、連邏輯故事都沒有釐清便妄自評論甚至打低分的觀眾感到「痛心」,這也是我寫這個的直接原因。客觀來說,不得不承認現在我國觀眾的觀影水平還處於一個比較低的位置,具體表現在很多觀眾看電影就是想著一個「爽」字,一遍過不需細想又高潮迭起的故事往往是心頭所好。我偶爾會給身邊的一些朋友推薦一些大師級的懸疑作品,得到的反饋常常是「看不懂」、「不好看」,以致我時常納悶到底是自己的問題還是他人的問題。到了今天,我才慢慢體會到大部份觀眾只是想看又輕鬆又好看的電影,不需要多複雜的劇情,也不需要多少深度。這一點問題都沒有,我也無權干預。

但長遠來說,這並不利於提升我國電影市場的水準。只有群眾需求的標準上去了,電影創作者才會更加嚴苛要求自己,創作出更加優秀的作品。拿這部電影來說,它其實有一點超前的意味,因為就國內院線電影來說,它內容的複雜度和劇本的精細度以及表現出來的人性的陰暗面都頗有先驅之態。有突破就會有犧牲,這就表現在很多觀眾並不買帳,在草草看完一遍電影之後總覺得這電影有問題,也不會去認真思考,也不會去二刷。所以我就覺得這部電影的創作者們也是挺不容易的,對這樣一部好作品感到同情和惋惜。因此,我的心態並不是去改變這個現狀,我也沒有去改變的野心和能力。我只是儘自己所能,把這個電影說得清楚一點,讓自己身邊的朋友或者一些熱心的網友能夠花時間和心思去體會。如果能有哪怕是一個人覺得我寫得不錯,或者覺得我說的有道理,那我就非常非常開心了。至於如果你覺得我胡說八道,我也不反駁,每個人的主觀看法和欣賞取向不一樣,我們都有權利保留自己的意見。以上。

_

答疑暫且到這裡,接下來請允許我簡單分析為什麼會有一些失實評論產生:1.架空的政治環境和「魔幻」的警局佈景,大大削弱了劇情的真實性和感染力,造成了觀影體驗的些許不適。但我想說明的是,這個設定真的不能怪主創,能體會到他們也很無奈。(稍後具體分析);2.影片前期拋出了大量的疑問和資訊,而第一遍觀眾普遍只會關注核心劇情,不由自主地忽略掉大量的細節,所以揭曉謎底的時候總會有地方理不順,總覺得角色「怪怪的」;3.有一定水平的懸疑片並不會給你所有的始末因果,而是通過給出關鍵資訊並大量留白,來龍去脈需觀眾進行一定的「腦補」才能發掘,這部電影也是如此。

那為什麼會進行一個背景架空的設定呢?我想答案主創們很清楚,那便是國內嚴格的審查規定。首先,在這部電影裡,「記憶大師」這項技術作為一項超前的事物,在T國是被允許的狀態。然而主創並不清楚我國zf對這樣一項虛擬技術持有怎樣的態度(如果在電影裡也是我國的話,等於代替我國zf表了態),如果電影上映後zf覺得這是一個擾亂群眾視聽的產物(並非危言聳聽),不適合公眾宣傳,那麼多年心血付諸東流,這是主創們不願看到的;其次,在這部電影裡,jc作為社會秩序的維持者存在諸多失職:一是幾十年前的沈母案至今沒有結果,jc辦案不力;二是沈漢強作為一個jc,背地裡竟然是如此的一個殺人狂魔;三是警局對江豐的看守簡直如同兒戲,一而再再而三讓其逃脫等等。正是上面這些原因(劇情需要),劇本存在「抹黑jc」的嫌疑。如果審查時指出,這個電影怕是不止重拍這麼簡單。

歸根到底,我國嚴苛的文藝作品審查制度還是無形中給創作者製造了諸多的枷鎖和束縛。如果能夠將標準慢慢放寬,相信一定會有越來越多的優秀作品面世。單單說一項,比如允許LGBT題材的出現,憑藉我國眾多優秀導演的人文情懷,是否會出現國版的《斷背山》也未可知。綜上,這部《記憶大師》是在協調了多方因素進行妥協後的作品,已經儘可能地保證了故事的合理性。而且導演也算是國內此種類型片的代表人物,勇於挑戰新、難、怪的懸疑題材,這本身就值得鼓勵,何況完成度已經很高。客觀來說,電影確實存在缺點,但在我看來瑕不掩瑜,希望陳正道導演未來有更棒的作品,我真的很喜歡你最近的三部——《催眠大師》、《重返20歲》和這部《記憶大師》,加油。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