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年輕氣盛--Youth

年轻气盛/回春(港)/青春

7.3 / 83,473人    124分鐘

導演: 保羅索倫提諾
編劇: 保羅索倫提諾
演員: 米高肯恩 哈維凱托 瑞秋懷茲 保羅迪諾 艾德斯托帕德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2017-05-01 15:54:11

請別再因為不懂安全感而放棄夢想


我常想,
為什麼人會珍視青春呢?
青春為什麼會讓人感到光芒萬丈呢?
為什麼那種光芒在大多數人身上消退了呢?



我們懷念青春,因為那是我們一生中可能性最多,也最可能擁抱可能性的時光。因為我們敢於成為一個不一樣的人,在成為一個「社會人」之前。從小被父母教育,在該做什麼的時候做什麼。想來我並非個例,因為這樣的教育,恰恰能解釋為什麼許多年輕人匆匆讀研,匆匆買房,匆匆結婚,匆匆生娃,每一件事都有一個共同認可的時間限制,好像不在之前做完就會永遠的失去什麼,就不再過著「正常」的生活。

可是,什麼是「正常」生活呢?正常,百度漢語給出的釋義是,符合一般情況、規律或習慣。如果每個人是獨特的,那麼所謂的正常便不可能是最適合自己的。如果一種生活方式不是最適合我需求的,為什麼我還要追逐它呢?這種困惑,引導我審查需求的定義。需求,並不僅僅是片面的自我成就,一個點是無法定義和評價自身的位置的。它天然的暗示了接受社會的評價體系。


「我今天正好在想,你和我遇到了同樣的問題。」
「是嗎?」
「你我這一輩子都在被人誤解…就因為有過那麼一次,草率。」
「草率是無法拒絕的誘惑。」
「因為草率也是一種…曲解」
——《年輕氣盛》

社會評價,對我而言,是一個模糊的概念。對個體而言,能產生有效評價的,剝離社會主流/背景價值觀的影響,主要是和自己在現實中聯繫密切,可能會重複博弈的人。那麼他們對你的評價,標準不可避免地基於他們自身的見解,而且很難不偏向於對他們產生效用。而社會主流/背景價值觀,也可以看作階級語境的別稱,即同一階級基於相同體驗而產生的共同價值取向。我想,接受以社會評價為導向的生活,其實就等於出賣了自己的自由意志。而社會評價,又很大程度上,不過是別人草率的曲解。

但這也不全然是出賣,誰又會傻到平白出賣自己所有呢?這種選擇背後是交易,用夢想交易安全感,用自由意志交易不必為自己的人生負責。就像共享單車投資,各大機構爭先恐後,在平台壁壘和變現模式都不明確的情況下,倉惶進場,為什麼?因為有滴滴快珠玉在前,投資機構可以承擔集體看走眼的錯誤責任,卻承擔不起理性保守之後錯過新的高流量平台紅利的入局機會。特立獨行是有代價的,所以我們不能也不敢一直擁有青春。因為我們中的大多數,期待的不過是一種安寧喜樂的平常生活。

您的帳單,只需支付夢想。

1915 年,義大利加入協約國,正式參與第一次世界大戰。義大利宣告的目標是要「解放」由奧匈帝國「不法」佔有的 Trento 和 Trieste 這兩處「義大利領土」。義大利政客在議會裡發表義憤填膺的演說,誓言要糾正歷史的錯誤,恢復古羅馬的榮光。數十萬義大利士兵開往前線,高喊:「For Trento and Triest!」以為這兩地唾手可得。
情況大出所料。奧匈帝國軍隊在伊松佐河(Isonzo River)沿岸組織了強大的防線。義大利共發動了 11 次血腥戰役,最多只攻下幾公里,從未有真正的突破。第一場戰役,他們損失了 1.5 萬人。第二場戰役,他們損失了 4 萬人。第三場戰役,他們損失了 6 萬人。就這樣腥風血雨地持續了兩年,直到第十一場戰役。但接著,奧地利人終於反擊了,第十二場戰役一般被稱為卡波托雷戰役(Battle of Caporetto),義大利大敗,一路殺到威尼斯門口。光榮出征換來的是一片血海的潰敗。等到戰爭結束,義大利士兵死亡人數達 70 萬,傷兵人數超過百萬。

輸掉第一場伊松佐河戰役後,義大利政客有兩種選擇。他們本來大可承認自己犯了錯,要求籤署和平條約。奧匈帝國根本和義大利無冤無仇,又正在為了自己的生存而和強大的俄國打得焦頭爛額,必然樂意講和。然而,這些政客怎麼能面對這 1.5 萬義大利士兵的父母、妻子和孩子,告訴他們:「對不起,出了一點錯,你家的孩子白死了,希望你們別太難過。」另一種選擇,這些政客可以說:「我們的孩子們是英雄!他們的死,是為了讓 Trieste 回歸義大利。他們的血不能白流!我們會繼續戰鬥,直到勝利為止!」毫不意外,政客挑了第二個選項。因此他們打了第二場戰役,又失去了 4 萬人。政客再次決定,最好繼續戰鬥,因為「我們的孩子不能白白犧牲」。

但我們不能只怪政客,民眾對戰爭也是一路支持。就算到了戰後,義大利未能得到自己要求的所有領土,義大利人民通過民主,選出的就是墨索里尼和他的法西斯同夥,這些人的選舉要求正是要為所有義大利人的犧牲取得適當的賠償。講到要承認一切是白白犧牲,政客要對這些人的父母開口已經很難,但對父母而言,自己承認事實更為困難,對受害者來說更是難上加難。失去雙腿的殘廢士兵寧願告訴自己「我的犧牲,都是為了能讓義大利民族永存的榮光」,而不是「我之所以沒了腿,是因為蠢到相信自私的政客」。活在幻想里是是一個遠遠較為輕鬆的選項,唯有這樣,才能讓一切痛苦有了意義。




I want to tell about your desire, my desire, 我想表達你的慾望,我的慾望
so pure, so impossible , so immoral. 如此純粹、不切實際、不道德的慾望
But it doesn』t matter because that’s what makes us alive. 但沒關係,正因如此,我們才活得有意義
——《年輕氣盛》

人文主義的本意,便旨在探索每個人對生命的體驗與感受。年輕氣盛,給我們渴望的能力,給我們追尋的勇氣。一個貧窮的農民將自己珍貴的唯一一頭牛獻給宙斯,他便再無法相信宙斯不存在,因為他無法接受,自己傻到把珍貴的東西拱手相讓。而現在的年輕人為了「正常」可以拋棄給生命以意義的源於自身的渴望,便再無法相信安全感的虛無。

很多人喜歡用一個句式,「我本可以…」。可惜,人生很大程度上是路徑依賴的。每一次機會,都有自身的時間窗口,縱然天賦過人或勤懇努力,讓你有機會站在未來面前,你的選擇意味著你真正在乎的事情。而他們沒有意識到,能正確的特立獨行是最有價值的一件事。卻悄然付出了落後於時代的成本。

每一個行業大抵有三個階段,成長、維持、衰落。成長期,人的價值高於資本價值,因為一個成長中的行業本身的平均回報率就高於資本平均回報率,而正確的人能更進一步放大這種增長效應。而之後的兩個階段,行業平均回報率將趨近甚至低於資本平均回報率,相應人的價值就越來越弱,資本流出,機會也越來越少。正確的特立獨行,便是能讓你在成長期的上半場入局的能力,也是人才紅利最大化的方法。從這個角度看,跟上時代的腳步,在必要的時候,勇於特立獨行,反而是最符合利益最大化的選擇。在對前沿有充分了解的情況下,特立獨行也因為你的認知儲備從高風險變成低風險甚至 0 風險。而落後於時代的認知,只會讓你的特立獨行真正成為高風險選擇。


This is what you see when you』re young。 這是你年輕時看見的樣子,
Everything seems really close。 一切都看上去觸手可得,
That’s the future. 因為那是未來。
And that’s what you see when you are old, 可是當你老了,
Everything seems really far away. 看什麼都覺得遙不可及,
That’s the past. 因為那是過去。
——《年輕氣盛》

在這個時代,有什麼比能力變現更有安全感的事呢?

題圖:遊戲《沒有人知道的大冒險》封面,大多數人的生活是一場沒有人知道的大冒險,但是「即便生活處處充滿荒謬,但我們仍然不能放棄抵抗。」

轉自 微信公眾號:默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