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獨自在夜晚的海邊 On the Beach at Night Alone

独自在夜晚的海边/OntheBeachatNightAlone

6.8 / 1,810人    101分鐘

導演: 洪常秀
演員: 金敏喜 鄭在永 權海孝 文成根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狄飛驚

2017-05-01 19:38:33

不是任何人女友的英熙


同一個女人(女演員英熙)去不同的海邊(漢堡和江陵),遭遇到不同的人,分別和他們聊了些相近的話題(冷、餓、老、累、孤獨、慾望、直率等)。而在不同的人裡面,前後又存在著各種類似角色(都有一個關係親密的姐姐,都是在海邊等導演)或相同身份(都出現了戴帽子的神秘陌生人)的關聯。如此看來,這個兩段式所包含的各種元素,確實都還是洪常秀的那些慣用伎倆:當英熙獨自坐在電影院裡黯然神傷時,類似的紅色座椅背景就像是從《這時對那時錯》裡穿越而來;而「權海驍」出場劈頭追問英熙「為什麼假裝不認識我」,則儼然還帶著《你自己與你所有》時積攢的牢騷和委屈;「鄭在詠」的抱頭又好像是在和《你自己與你所有》結尾「李裕英」的頭疼遙相呼應;就影片中英熙的狀態而言,她當然既是《在異國》也是《海邊的女人》。

洪氏結構的一個重要特點是各種可供對比的細節呈現,所謂在重複中找差異,進而去發現並重建那些難以解釋但又常看常新的趣味。縱觀本片的1、2兩段,雖然時長和內容上的對應並不嚴絲合縫,但其著力點顯然還是那點變與不變之間的餘味。它既可以被看作女演員在異國和回國後的兩段生活經歷,也可以視為現實和夢境參差不齊的交融和互補,特別是在江陵的第2段,英熙在海邊被人叫醒了兩次,如果把第二次被叫醒視為真實發生的情境,那從她第一次被叫醒到現實這部份,即英熙被攝製組的人員叫醒並和導演見到了面,則顯然只是一個夢。但其實,我們還可以把目光放得更長遠些,如果把兩處的海邊當作同一地點(或者同一虛指)看待,那整個第2段的在江陵,則也有可能是她在漢堡的海邊做的一個夢,所以第二次被叫醒之前的那一大段經歷,則相當於夢中夢。而夢境作為現實的投射和修補,夢醒時分終不過是一場無望苦等,類似的虛實相間,則還能讓人聯想到《不是任何人女兒的海媛》。

拋開影片本身,一個被熱議到無法迴避的話題是電影與生活的互文,就像伍迪·艾倫在《賢伉儷》中把自己和米婭·法蘿的現實婚姻危機照搬進了電影一般,英熙和男導演搞婚外情的故事也很難不讓人作對號入座式聯想,雖然洪常秀聲明這並不是自傳電影,但現實和虛構的有趣之處還在於,高明的虛構總是具有預見性和前瞻性,它照進現實的同時也引領現實,或者說,只要觀者用心去發掘比較,二者會在不自覺中互為佐證。比如片中男導演一再盛讚英熙是非常出色的演員,而金敏喜果然也因這一角色表現而摘得柏林影后,她在頒獎典禮上的表白(「所有感謝都給洪常秀導演,我尊敬你,我愛你」)則又和英熙在片中專門說給導演的台詞(「你那麼愛我,當然要感謝你嘍」)自動契合,而獲獎感言的大膽直白,無疑又與女主英熙率直純真的性格繼續形成呼應關係。

據此還可談談洪常秀在創作上的微調,除了古典配樂的洋洋灑灑,它還表現在特寫鏡頭的相對增多,結尾英熙和導演對話一場,鏡頭更是直逼兩人面部並在兩人之間來回橫移,如此頻繁而又急切的主觀介入,在其之前作品裡也屬少見。此外,金敏喜的那部份台詞,口號意味也特彆強烈,究其原因,估計還是和導演現階段不由自主的柔情有關。作為當事人一方,洪常秀這次並沒有駕輕就熟地選擇從直男視角切入,而是以足夠耐心莊重的姿態貼近了女性的心境,換言之,哪怕對片中男性(包括男導演)依然不乏調侃嘲弄,但對女主卻只有儘可能的體貼寬容,可能也正是因為這份愛憐意味,其作品中的女性角色較之此前的神秘善變(如海媛、善熙),至此終於難得地見到了性情也因此變得更加骨肉豐盈。

最後還得專門說說本片的「不好看」。在今年柏林電影節的訪談中,洪導就「反故事性」有過一番言論,意即他向來羞於藉助角色表達觀點,因為再響亮的觀點也不可能成為所有人的真理,所以一直無意於借事說理和道德批判,但從2015年《這時錯,那時對》開始,他開始傾向於表達一些代表個人看法的觀點。但同時他也談到對於陳詞濫調的抵制,習以為常的敘事確實能給人愉悅感,但他更希望自己能夠繞開那種感覺,「曾經很難做到,但現在還行。」

個人以為,這大概會是其今後作品的一個轉向。即在有所表達的同時,為了避免愉悅感(從套路到意義)的產生,他又會揉雜進一些「反觀點」言論,有時是為了平衡有時是為了打破平衡,如此一下強調一下解構,對比痕跡自然越發模糊,含義表達因此更加暖昧,總之,故事性會越來越趨弱,這種感覺依然不可言說,但如果組合得當,或許就會是一種全新的情緒創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