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記憶大師 --Battle of Memories

记忆大师/记忆战/催眠大师2

6.4 / 1,220人    119分鐘

導演: 陳正道
編劇: 任鵬
演員: 黃渤 徐靜蕾 段奕宏 楊子姍 許瑋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山水煙花

2017-05-03 20:07:11

演技殺背後,是對家暴的社會思考


五一密集上映的幾部國產電影,應該算的上是近幾年頗為高質的檔期佳作了。

無論是旨在收割少女心的金城武周冬雨領銜的《喜歡你》,還是帶著滿滿七年情懷終於有了一個結局的《春嬌救志明》,亦或是重新回歸港式動作寶刀不老劉德華的《拆彈專家》,無疑都能在不同層面上滿足各種口味的不太刁鑽的國產觀眾。

優秀的電影除了追求畫面上的精緻絢麗,更多的,則是以視覺角度的衝擊力達成內心情感上的共鳴和認同。較之其餘更為輕巧討喜的題材,五一檔的一部另類《記憶大師》將觸角放在了相對小眾的懸疑故事,而期間裹挾的人性展現了陳正道對當下社會的思考。

這是一部難得的,我在其中看到道德關懷的國產電影。

《記憶大師》是新導演陳正道的「大師系列」的第二部,第一部是當年由徐崢主演,口碑票房雙收的《催眠大師》。如果說前作主要玩兒細節上的催眠與反催眠,主旨仍落在平平的「酒駕」之上,對於走失兒童等隱喻只是淺嘗輒止,那這部作品則是從一開始就想要藉由一個頗為「科幻」的記憶讀取設定,來探討女性在婚姻里所受到的各種「暴力」。

講清這部電影,難免涉及到不少劇透,所以提前說一句,未看片的朋友們自動撤離。

故事的架構從對記憶的解讀開始。

黃渤飾演的青年作家江豐,因與徐靜蕾飾演的妻子張代晨出現了婚姻危機,而選擇將兩人之間的記憶刪除。但妻子表示,只有他將記憶重新裝載回來,才願意簽署離婚協議。而這一反覆,江豐就裝錯了其他人的記憶。

另一份記憶里,保存的是兩起兇殺案,而被殺者的共同性,則都是備受家暴,逆來順受的女性。於是他同段奕宏飾演的沈警官一起,開啟了腦內追兇的驚險破案。

懸疑影片有趣的瞬間在於劇情的意想不到,而逆轉大多分為「兇手是誰」的結果型逆轉和「兇手為了什麼」的動機型逆轉。《記憶大師》的精妙之處在於一共設計了三重反轉,涵蓋了兩種類型。每一個可能的兇手身份和動機對應一個當下的社會現象,這也是除了劇情本身之外,最值得探討的主題所在。

兇手可能有三個人:作家江豐,醫生陳姍姍,警官沈漢強。

完全無辜的也是三個人:作家妻子張代晨,被摔下樓砸死的死者A,被下藥溺死在浴缸的死者B。

無辜的三位女性都或多或少的承受著來自家庭中男性的硬暴力和軟暴力,並且都囿於懦弱和卑怯從未有所抵抗。兩位被拳打腳踢的死者承受著一切的暴力對待,最終的選擇仍然是「我不會離開我的老公」,一再的妥協並不能讓她們脫離痛苦,而兇手的「殺死」在另一個角度上則是對她們無盡深淵的「解放」。

張代晨所飾演的高知女性所承受的「暴力」更類似於現代婚姻中的冷暴力,即便有知識有才華,但為了丈夫退居家庭之後仍舊要承受孜孜不倦的來自婆婆的懷孕要求。在無法滿足男方家庭和自尊的雙重性下,以離婚作為自己最好的結局。

但荒唐的是,兩人的感情並未出現任何實質性的背叛,女方最終也因懷上了孩子和丈夫開心的復合,走向下一階段。

這種來自於內外雙重的強迫壓力所影響的不僅僅是家庭中的孩子,甚至輻射到陌生人身上,然而女性卻將其中的過錯歸咎於自身,封閉一切可能的積極社交援助,從而洗腦式的將生活繼續。

可以預見的是,圍繞在她們生活裡的這些話總不會少——

「為了孩子,還是忍忍吧」

「家家都有本難念的經,日子還是得過」

「錯一次不會一直錯,說不定就改好了呢?」

「家醜不要外揚,女人還是要多包容」

而當憤怒的孩子說出想要殺掉自己的父親,母親立即果斷的反應卻是,「以後你不許這麼說」!

《記憶大師》中設置的可能殺人的三個兇手,動機各有不同。

作家江豐許是為了收集殺人素材或乾脆扮演情敵的角色,醫生姍姍則遊走於同性戀之間的灰色地帶因愛生恨,唯有真正的兇手沈警官的殺人動機令人不寒而慄——

他溺死了自己的母親為了讓她幸福,成年後殺掉自己的保護人為了讓她得到救贖。

可恨之人必有可憐之處,但當幼年陰影的家庭暴力延展到長大之後,成為潛藏在內心隱秘的暴力傾向,細思恐極,可畏可怖。

影片中沈警官有一句台詞,「我們不能為了抓到一個怪物,而製造另一個怪物」。

經歷家庭暴力的小孩子即便成為一個手執正義法柄的警官仍然無法面對過往紛紛,缺乏安全感讓他在面對同樣情境之後立刻反噬受到刺激,從而做出違背本心的事情,這又何嘗不是「怪物」的表現呢?

被溺死的母親生前常在手臂上描畫金魚以遮擋身上的傷痕纍纍,而幻化出的美麗景像則更像是另一重的自我麻痹。選擇認命,受困於局,被控制與佔領變得理所應當,習慣久了漸漸形成了一種畸形的平衡。

陳正道說:「他們不允許其他力量去打破,唯一的解套就是自毀。」

《記憶大師》並不算一部邏輯非常嚴密的懸疑電影,也有一些比較難以自圓其說的bug。但這部電影在叩問兩性關係和描述心理矛盾的方面無疑非常出色。

一部有溫度的電影背後,能讓人對如今被漠視但切實存在的家庭現像有所思考。

事實上,需要殺死的,一直都應該是不願意走出困境的妥協和懦弱。避免受到傷害,正視自己的社會價值和獨立意識,這才是當代女性應該在家庭中做到的。

懂得爭取,才不會成為家庭暴力的受害者。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