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記憶大師 --Battle of Memories

记忆大师/记忆战/催眠大师2

6.4 / 1,221人    119分鐘

導演: 陳正道
編劇: 任鵬
演員: 黃渤 徐靜蕾 段奕宏 楊子姍 許瑋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宋雯婷

2017-05-03 22:44:10

從隱喻和互文談起,《記憶大師》到底講了些什麼


這篇影評是我在知乎寫的。很滿意,所以搬運過來了。

原題:如何評價電影《記憶大師》?

一句話版本:

《記憶大師》是一個導演水平優秀,主演演技全部在線,劇本存在瑕疵但是完成度很高,看著很過癮但後半部份滑落的國產軟科幻電影作品。

文采飛揚輕微劇透的湊不要臉講解版╮(╯_╰)╭:

一個人不適合去看愛情電影,其實一個人也不適合去看懸疑犯罪性質的電影。

因為「懸疑犯罪」這個元素的存在,就必須首先讓觀眾感到好奇和猜測,進而走進導演設置的圈套裡面,得到一個「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解釋。

探索真相的過程,觀眾往往是興奮的;

而當你真的看到了罪犯撕下面具的臉,你走到那個人的世界邊上,理解了他之後,又會感受一種深深的無助。

這種無助,以千變萬化的形式,曾經出現過在你的夢裡生活裡的。

人的一生中,總有那麼很多瞬間,你是想「逃走」的。

導演陳正道在這一點上,戲做的很足。

——先說故事。

《記憶大師》講的是在未來世界,男主角黃渤由於跟妻子徐靜蕾感情破碎,於是去做「刪除記憶」手術,卻發生意外,與有童年創傷的殺人犯對調記憶之後所產生的一系列故事。

在這個故事裡,我們的殺人犯是一個因為童年缺陷,而心理有一定程度自閉和扭曲的人。

我這裡不做劇透,但是說兩個細節吧。這兩個地方,大部份看過的人,也不會注意到。但是在隱喻和暗示層面,它們意義重大。

第一:

在兇手與擁有罪犯記憶的黃渤交流時候,導演在畫面的背後,安排了一段影片。

這個影片名字叫《科學怪人》,這段戲講的是男主角弗蘭肯斯坦從墳墓中偷取屍體,去做一個「造人」實驗的前奏。在這個偷屍體的過程中,泥土裡插著一個十字架。

這段畫面與《記憶大師》中真正的罪犯出現在同一幕中,形成一種強烈的互文關係。

眾所周知,耶穌是被釘在十字架上被處以酷刑的。它意味著罪惡,也意味著救贖,「犯罪」與「救贖」的發生是連續性且內在緊密纏繞,無法孤立看待。

但出去我們熟悉的含義之後,其實十字架還有一個不太常被提到的希伯來意義,即:神的詛咒。

凡是被釘在十字架上的,都是被詛咒的。

理解這個意義頗費腦筋。因為被釘在十字架上的曾是上帝。上帝應該愛世人還是應該救贖世人,甚至懲罰世人,這個問題我也回答不了。但承認人類的無知與愚蠢,也就承認了天意可能的「不詳」。

我們引申到《記憶大師》的劇情中,就能發現,在這個意義層面,兇手,是一個被詛咒的人。

換句話說,罪犯才是這個電影裡,最不幸福的存在。 導演對於他的人生,有隱隱的悲憫。

在這個思路下,我們來看第二個細節:

在影片中,兇手殺了兩個人,一個是自己的母親,一個是自己喜歡的女人。

這兩個女人都是家暴的受害者。

小時候,他跟母親在外婆家裡,醉酒的父親突然前來鬧事,還開車載著母親和他飆車往河裡加速狂奔。嚇得他尿了褲子。

此時!

導演給了這個孩子一個鏡頭——他一直在車上不停地機械擺動著自己的手指,張合張合,類似於鐘擺。

(這裡我沒有找到合適的圖,只能等電影下線再去截一張補過來了)

無獨有偶,與這個鏡頭相似的處理方法,在許多其他導演的作品中也出現過,比如朴贊郁的《斯托克》。

關於這個細節,我比較相信這樣一個解釋。

在電影《自閉歷程》中有提到這個問題,自閉症患者在生活中都會有意無意的轉圈、擺動身體及其他物件,這樣會擴大自身所存在的領域範圍,也會有自身在擴張的假像,這樣做能讓心情平靜下來,更加舒適和自然。而且按照佛洛依德的無意識性行為解釋這也是性的一種暗示。 更貼切的解釋可能是:揮動雙臂模擬蝴蝶飛翔形態,代表著自由的感受,嗜血殺戮之後得以解放天性。

也就是說,兇手通過藥物殺掉自己飽受家暴之苦的母親,殺死自己心心唸唸想要帶走的情人,這一系列在我們看到罪無可恕的行徑,在他的心裡,反而是一種「拯救」。

(當然,這是病態的)

關於這一點,影片中還有一處細節能夠解釋我的觀察。

即當兇手來到自己暗戀多年的女人家中,並與她發生爭執,將她殺害之後,留下了眼淚。

黃渤在自己記憶中看到了這所有的一切。當警察問到他當時的感受時,他只說了四個字:

替她高興。

你看,對於兇手來說,他是謀殺了一個遭受痛苦的生命,但是他也「釋放」了一個痛苦的生命。

從世俗和法制的角度來說,我們可以講罪犯殺人即做「惡」,但往深處想,對於罪犯來說:「惡」是什麼呢。

我想是命運吧。他出生在一個充滿暴力與妥協的家庭里,又愛上被暴力折磨且向暴力再度妥協的女人,他的痛苦是一切悲劇的源泉,而他自己又是無能為力的。

所以,他才會去記憶大師那裡刪除記憶。他不想面對自己做過的一切。

——然後說演員。

此處請允許我激動一下,我認為黃渤可能會借這部電影拿下影帝獎盃的,他所飾演的每一個身份的感覺都出來了,三百六十度的服氣。

在《記憶大師》裡,黃渤演了兩個人物。

第一個是作家江豐。他本人。這個角色的立體感一般,最突出的特點是對於老婆徐靜蕾有著深沉的愛與責任,但是卻面臨婚姻解體的危機。,而也正是由於他疼愛妻子的慣性,在他刪除記憶之後,仍然讓他做出了一系列的行動去保護妻子。

第二個是罪犯。本片的剪輯比較碎,由於罪犯的記憶被移植到了黃渤身上,所以黃渤也不可避免的會具備罪犯身上的狂躁和陰鬱。

這一點,在黃渤獄中與獄友的那一個「殺過人」的眼神裡,呈現得最為漂亮。

但這兩個人物,其實每個人物又是多層次的。

比如說,黃渤演自己本人的時候,要演深愛妻子的他,又要演,刪除了記憶的他。要把握好其中細微的差別,難度真的非常大。

段奕宏算是正常發揮,他的戲本來很好,但是他這個角色有點不好演,因為要做一些誤導性的東西出來,所以我覺得這個角色本身不算成功。

這不是他的問題,而是導演的問題,因為他在後半部份,去揭露真相的的時候根本沒有足夠的時間去建立角色的另一層次性格,所以說服力不強。

這也是我認為本片有問題的地方。

我能理解導演在故事的最後設置一個反轉的動機,他認為破案需要「一波三折」。

但是把太多的精力投入到了情節的編織中,而忽視了觀眾的情緒,我認為這對觀影體驗是很打折扣的。

楊子珊演了兩個層次的人物,也非常在線。她的表演比較收斂,但是該做的反應和情緒都很準確,很有潛力。她的角色不是很好看還是賴導演哼。連便當都領得沒啥說服力。

徐靜蕾的演技,我一直不太認可,她基本上在我看來,只能演自己。我認為這是由於她的個性過於自我與鮮明所造成的。

換句話說,王朔喜歡徐靜蕾的「颯」,進而希望徐靜蕾能夠成為70後中國女性的代表,但他不知道的是,徐靜蕾之所以無法成為一個真正的表演藝術家,恰恰也是因為她的「颯」。

說得再通俗一點,就是演員這個東西,其實是個彈性十足的筐。一個好演員之所以好,她得在能夠演繹自己的第一自我的基礎上,還能演繹第二自我。也就是說,你除了結合自己已有的經驗演繹,還得能脫離自己表現出劇本里導演描繪的那個,被想像出來的人。

這裡,《記憶大師》中徐靜蕾的角色,是符合她的第一自我的。女主角的性格要強,知性,又烈又鋼,又柔又痴,她做的挺到位的。

這一點上,陳正道看得很準。所以徐靜蕾出來的感覺挺不錯的。

——最後說下立意吧。

我只想說一下結尾。因為在劇情反轉之後,我原本對本片的評價是有多拉低的。因為我認為本片缺點與優點一樣突出,有一些劇情的發展是生硬的。

而這個結尾,讓我停住了。

我們知道,《記憶大師》是一個好人與壞人交換記憶的故事。我們也知道,按照我們審查的路子,壞人最後一定是不得善終的,好人最終會回到正常的生活軌跡。

這都無可厚非。

但是,導演匠心獨運地將壞人的記憶留在了好人黃渤的身體裡,讓這個純粹的好人,帶著一點「壞」的基因,永遠地生活下去。

這裡的處理,我猜測導演或許不一定是有意的,但卻讓我想起了一部我很鍾愛的電影,名字叫《賽末點》。

在賽末點的故事裡,也有殺人犯罪的元素,但是導演伍迪艾倫卻沒有讓壞人得到應得的懲罰,而是讓他帶著那份罪惡永遠永遠地活下去。

這兩個故事,都是沒有真正與「惡」和解的。

也是沒有跟自己和解。

而這才是悲傷而切實的真相。「無法徹底與自己和解」,是我們必須承認的、令人悲觀的事實。我們的一生,不知道要把多少東西,風塵僕仆地掩埋在永不見天日的記憶里,默默嘴嚼。

是沒必要因此而灰心喪氣的。

因為,「悲觀,是一種遠見」。

只是我有時候沉浸在戲裡,回想虛幻的瞬間,一個一個,就感覺我跟這世界之間的距離好遠好遠。

真想知道:「一個人要隱藏多少秘密,才能巧妙地度過一生。」

其他優質電影推薦和分析,搜公眾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