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5-06 08:04:24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平時看到影視劇和新聞里,美國的有錢人沒事就愛打打高爾夫球,旅旅遊或者光鮮亮麗地出席各種社交活動,著實令人羨慕。並且他們在大多數人還在苦苦追尋物資和精神世界的平衡時,已經在盤算更瘋狂、更刺激的東西了——比如辦個邪教組織或者反人類協會什麼的。
可能在美國黑人圈內,總會流傳許多關於白人的恐怖故事,他們自己在這些故事裡以受害者的身份出現,用這些編撰的故事對白人的社會主導地位進行諷刺挖苦,同時也流露出對自我身份及境遇的某種憂慮。
本片,就像是導演把某個流傳在黑人圈子裡的飯後消遣故事搬上了螢幕,所以即使片中的橋段咋咋呼呼,太過科幻,也讓人感受到某種真實的情緒和態度。
劇情結構:虎頭、熊身、老鼠尾
一部驚悚片,自然要在有限的時間內產生最大限度的恐嚇感和緊張感,本片前期的鋪陳和氛圍把握是很到位的。我們幾乎都知道這個倒霉的黑小伙將要面臨危險,但導演卻不急於將這份答案公佈,各類懸疑點佈置得井井有條。這裡分三部份來講:
1
只用了十分鐘多點,導演便讓主角來到了「絕命鎮」,影片進入正題。時間簡潔但交待的內容卻十分豐富,因此稱之為「虎頭」。來看看前十分鐘到底發生了什麼:
1、黑夜中,一個黑人被綁架/襲擊——開場便引發緊張感,神秘白色跑車裡傳出詭秘的音樂「RunRabbitRun」,便預示著接下來已經進入了這場獵人追捕獵物的遊戲之中。
2、片頭字幕期間,快速行駛狀態下,飛馳的窗外景物,一段古怪、令人不寒而慄的詭異配樂(和結尾的音樂呼應)
3、充滿藝術感的黑白照片,揭示男主攝影師的身份和藝術天賦
4、一段男主和女主的交叉剪輯,配樂甜蜜溫馨:文藝黑人男青年和貼心漂亮的白人小甜妞,排除膚色因素,似乎也是足夠般配。(注意男主刮鬍鬚時割破皮膚,在他手指指向傷口時,下一秒鏡頭出現的是誰——沒錯,我們漂亮的女主)
5、男女主角聊天:男主流露出對自己膚色的擔憂,女主極力安慰,體貼關心+1
6、駛向絕命鎮,車內男女主角聊天間隙,黑基友登場——交待他的身份和性格,為以後他的一系列行為做鋪墊;同時女主反對男主抽菸,體貼關心+2(此為伏筆,從後來的故事走向來看,女主一家似乎是習慣於拿「煙」來作為催眠藉口)
7、撞鹿事件和警察盤問:引出男主內心的潛在恐懼,女主的體貼關心+3
這便是前十多分鐘交待的內容,清楚地說明了三位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徵和身份背景。在情侶的甜蜜中,隱約插入些許不安因素,著實為影片後面的懸疑和驚悚開了一個好頭。
2
而之所以說是「熊身」,在於導演花了大力氣在懸疑氛圍的營造上,它讓本片時間跨度最長的這個部份變得富有味道。而運用的手法很簡單,就是讓我們覺得除了男女主角外,其他所有在這個家庭里登場的人物都是不正常的,都隱藏著不可告人的秘密。於是在這樣的基調下,男主所做出的任何舉動和猜測,都無限地接近螢幕前的我們,使得影片的代入感非常強烈。導演一個接一個,不帶停歇地拋出各種疑點,讓出現在男主面前的每一個人的表情、語言都似乎蘊藏著「殺機」。
而這部份的亮點,自然是那位自帶恐怖BUFF的黑人女傭。其皮笑肉不笑的精湛演技,詮釋了頗為難得的「非特效驚悚」。而另一位黑人男傭在黑夜中飛速奔向男主時的狀態,讓我誤以為喪屍來襲。所有的潛在威脅都在無限靠近男主,這是一個緊張感逐步提升的過程。這一過程在男女發現女友照片時達到高潮(也是本片唯一一個值得點讚的高潮)。
但接下來,我們的好戲全被男主的「率真」給毀了。明明都知道了真正的危險,卻還異常高調的想要大大方方地離開......唯一的解釋就是——我們的黑小伙對自己的戰鬥力非常滿意!
3
於是我們不得不給影片冠以「鼠尾」,單從電影的名稱「GET OUT」來看,本片忽然變得沒照顧到重點,本應著重渲染的「逃」,卻變為僅10餘分鐘的簡短交鋒,主角乾脆俐落的解決掉之前還各種耍酷、裝逼的一家人,快速「逃出絕命鎮」。
本片在中前期積攢的太多能量,在謎團被揭開後,反而沒有得到充分的爆發和宣洩。也使得劇中主要角色的那次身份突變,驚喜有餘,回味不足。當我們回顧經典驚悚片《閃靈》在對最後部份的處理時,便能夠感受什麼才是持續高潮。而之前較為熱門的驚悚片
,就全程關注一個「逃」字,使得影片保持著較為旺盛的驚嚇度。
狗血也好,老套路也罷。個人設想了一段「高潮迭起」的結尾。即影片從前半段的驚悚+懸疑,直接邁入B級血漿片,參照《殺出個黎明》。影片最後我們的黑人男孩開啟復仇殺戮模式,給予而那些參加家庭派對,對黑人身體充滿迷戀的白人們處以各種暢快淋漓地花式死法。用「激戰」、「血洗」讓「Get Out」變得真正地動起來!
關於主題的困惑:種族驚悚?調侃型喜劇?
劇中「黑白對立」的主題,給本片額外增添了關注度,這位幸運的男孩走入魔窟,最後逃出魔窟的經歷,被讚譽為黑人的一次絕地反擊。但事實僅是如此嗎?我認為導演在本片中所流露的態度,更像是對黑人和白人各打五十大板。一方面,無辜黑人殺死白人施虐者,充分實現了正義戰勝邪惡的內涵,大快人心,對白人的偽善進行了無情的批判,同時,白皮膚的富人們渴望「更快、更強、更具天賦」的黑人基因,最後卻被黑人瞬間KO的設置,本身也充滿諷刺。
另外一方面,劇中男主角口頭上似乎並不在意自己的種族身份,但在他和這群白人接觸中,卻時時刻刻流露出自卑與潛意識裡的「被歧視」觀念,在片中也對身邊出現的「黑面孔」展現出特別地親近感,甚至說出類似「看見你在,我就安心了許多」這樣的話。再比如我們的黑人基友,毫不猶豫地便描繪出黑人被奴役,充當性奴的畫面;而當他將這個大膽的想法傾吐給另外三個黑人同胞時,換來的卻是無情的嘲笑。於是我們不禁要問——既然你擁有連白人都羨慕的身體和基因,為何還要如此自卑呢?
以拍攝/出演搞怪喜劇而聞名的本片導演,依然不忘將這部驚悚片灌入喜劇元素。設想一下,當劇中的那位一驚一乍、嘮嘮叨叨、說話自帶RAP節奏瘋狂搶戲的黑人基友換成一個正常點的人,那麼本片可能不會讓你感受到絲毫歡愉感,也將大大增強驚悚感和緊張氛圍。而美國運輸安全局和歐巴馬不幸反覆中槍,也讓人在本來緊張的觀影中笑出聲來。而正是類型的些許混搭風,反而讓本片喪失了個性,於是當你以種族歧視為主題來分析本片時,似乎很難融入到那種嚴肅的情緒中去,不如姑且當做一個諷刺調侃的鬧劇,消遣一下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