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我和我的冠軍女兒 Dangal

摔跤吧!爸爸/摔跤家族/WrestlingCompetition

8.3 / 217,392人    161分鐘

導演: 涅提帝瓦里
編劇: Piyush Gupta Shreyas Jain Nikhil Mehrotra
演員: 阿米爾罕 沙克希坦沃 法蒂娜薩納謝赫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胡小小

2017-05-07 02:23:04

為什麼是《摔跤吧!爸爸》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去年上網的時候無意間刷到《摔跤吧!爸爸》在北美上映的消息時,心裡嘀咕著憑什麼不在國內上映啊?鄰國多近啊,非的要漂洋過海去大洋彼岸。而後試圖找資源,無果。這件事就被層層疊疊的生活淹沒了,沒再想起。近期也未關注過電影,若不是朋友好意提醒,怕是要擦肩而過了。天知道這種失而復得的欣喜感,整個天空都明亮了。(僅表達我這快樂之感的廢話,請自動忽略)

………………………… 分割線 ………………………………

故事梗概大致如此:馬哈維亞(爸爸)年輕時一名一心為國爭光的摔跤手,曾獲得全國摔跤冠軍,而生活的窘迫而他止步於此,未能前行。爸爸一心要要個兒子,可以繼承他未實現的夢想,成為一名世界冠軍的摔跤手。奈何佛祖道人生不如意應十有八九,於是妻子一連四胎都是女兒,這讓爸爸很傷心,命運如此,無可奈何。而故事卻因吉塔(大女兒)和娜伯塔(二女兒)在校狠揍了兩名罵她們的男生而出現轉折。爸爸突然看到她們身上摔跤的天賦,重新燃起希望。後經過愛與魔鬼般的訓練,吉塔和娜伯塔都獲得了世界冠軍。

在發現女兒摔跤天賦之前,整部片子的基調是幽默詼諧的,以全村人向爸爸獻計如何生兒子而頻頻生女兒為最高點,多麼符合爆米花加可樂的電影橋段。而當爸爸發現女兒天賦時,我想這部電影真正的意義才開始敘述。偏執而瘋狂的爸爸把自己年輕未完成的夢想強加在自己孩子身上。這不是典型的「自己沒有飛起來所以讓想法設法讓孩子飛起來」的父母嗎?沒錯,可能是我們的父母,也可能是將來為人父母的我們。我當時看到這個場景時,腦海里不假思索地出現對爸爸不滿的傾向。怎們能不顧孩子意願而強加枷鎖?獨裁、專斷、不容商量。連吉塔和娜伯塔都說他是惡魔,願別人幸運,不要像她們一樣。

而每天五點開始的訓練,那些起初難於登天而後輕車上路的項目,我並沒有同情或者痛惜他們。她們的選擇是孤獨但不是錯誤的。更何況,在她們的汗水和髒兮兮的頭髮裡,我看到了將來註定與千千萬萬的同齡人與眾不同的身影。

隨著時間的逝去,影片來到第二個轉折點。吉塔和娜伯塔去參加好友的婚禮,在一番交談後那位美麗的新娘說她是多麼的羨慕她們,這樣的爸爸是真正的對女兒負責,這樣的爸爸與社會主流思想為敵,想讓女兒足以掌握自己的人生,就算藏有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這樣的私心,那又有何非議吶?人非聖賢,孰無私心?這是吉塔和娜伯塔將來成為冠軍,能在摔跤上真正有所成就的關鍵一步。被動地接受是不會走得太遠,只有你主動認可並為之奮鬥,只有你內心堅定並長久地堅持,才有可能走出一個既定的區域,自己的人生才不會設限。這也是為什麼是《摔跤吧!爸爸》而不是《去摔跤!女兒》或者其他。

爸爸和我們認知里那種把自己的夢想強加給子女身上的父母是不一樣的。他不是一個高談闊論的理想家,他是一個實幹家。他深知天賦只是最初的一步,而要達到所期望的地步是需要落實到每一個階段每一天的,是要在衣食住行的各個方面調整為之服務的。而在通向夢想的這條道路上,爸爸是從來沒有缺席的。他陪著她們成為閃耀的自己時,而自己卻老了。時間從來都不偏愛某一個人。

而反觀我們吶?孩子一定要好好學習拿個第一、而自己卻從來都是在孩子面前展現下班後的疲倦和刷手機的懶散。孩子以後一定要考個好大學,孩子以後一定要成為一名科學家,孩子以後一定要有一份好的工作……大多數時候我們告訴孩子的是你要成為什麼樣的人,卻忘了言傳身教地讓他們明白他要如何做才能成為那樣的人。這也是我最佩服爸爸的地方吧。

當然,電影中可以挖掘的社會意義太多了。對官僚的諷刺和無奈,對印度女性社會地位的討論,對成為冠軍的勵志經歷……而這些,在我眼裡,都不及這位瘋狂而純徹的爸爸告訴我的。

最後,借用娜伯塔的話結尾吧。

「給爸爸打個電話吧。再怎麼他是我們的爸爸啊,大不了被訓斥一次。可每一次爸爸的訓斥都很有用,不是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