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我和我的冠軍女兒 Dangal

摔跤吧!爸爸/摔跤家族/WrestlingCompetition

8.3 / 218,022人    161分鐘

導演: 涅提帝瓦里
編劇: Piyush Gupta Shreyas Jain Nikhil Mehrotra
演員: 阿米爾罕 沙克希坦沃 法蒂娜薩納謝赫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Janifer

2017-05-07 06:54:53

不免總在電影中看到自己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看過兩部阿米爾 汗的電影,印象都很深,《三傻大鬧寶萊塢》是印度電影留給我的第一印象,《我的個神啊》讓我對阿米爾 汗肅然起敬。而猶豫著去看了的這部名字看起來沒那麼正經的片子,真是意料之外的驚喜。

【關於所謂父權】

父親將自己的夢想加之於兩個女兒身上——有些聲音便在為「女孩被迫選擇了這樣的人生」吶喊,認為父親強制性地改寫了女兒的人生。

我以為不盡然。

第一、大概為人父母之後更能理解這種心情: 「我心底夢想的種子從未死過,並非由於主觀原因,我沒能實現它,但那是我的信仰,是我永遠不會放棄,更不能割捨的。我這輩子沒有實現的,多希望我的孩子可以實現啊!」

因此,可以理解,無可厚非。並且如果沒有女兒後來的激情與熱愛,父親卻依舊苦苦訓練,那麼才真要算得上冰冷的,不近人情的「父權主義」了。

第二、有幾個孩子知道自己願意傾其一生追求何種事業呢?有多少人終其一生找到了願意獻身的事業呢?

孩子們最初是被迫選擇了摔跤沒錯,但這其實只是父親看到她們天賦後為她們的人生提出的一種選擇的可能性。如果一年後發現發展空間不大,我想,故事不會繼續。

第三、對於父親在女兒極不情願的情況下剪掉了長髮為代表的一系列狠心行為的指責。

為人父母者,能夠對孩子「下狠手」的實為少數,而為子女的成長如此則更為難得。

我看過太多溺愛,看過很多仰仗著所謂大人的威嚴,沒有任何教育性可言的呵斥與苛責。而且,父母對我們狠心的時候,有多不忍心只有他們自己了解。(我絕對不認為「虎爸虎媽」這種方式值得稱道,我也不認為片中的父親的行為與中國的這類父母有多大的相似性。)僅在我了解到的範圍內,就不知道有多少優秀的運動員的啟蒙教練是父親,從小就要堅持日跑十幾公裡的。每當聽到這樣的故事,我都很羨慕。羨慕他們有這樣肯在孩子的成長上投入精力的家長,羨慕他們的童年不是一片「快樂的空白」,羨慕他們對於父母的事業具有天賦和熱情,羨慕這種傳承般的夢想的延續。

第四,關於「父親的訓練看似總是對的,而國家訓練中心的教練彷彿是外行人」這一現象。

老一套的東西沿襲下來自然有其堅實的實踐檢驗為基礎,父親在摔跤方面的造詣也確實很深,但是實際往往不至於影片中那般不堪。我以為這樣的表現是為了顯明 : 不可忘本——無論今日多光鮮,都不能忘記曾是如何一步一步走過,不能辜負那些血與汗浸潤的時光。當常常反省,不可懈怠。

【關於吉塔的成長】

影片中很動人的一節是吉塔在進入國家隊前後短期以及長期內的變化。這一段是我覺得影片中最接近現實生活的一部份,也是終於讓我淚奔的節點。

吉塔接二連三取得冠軍,又在國家隊接受了新奇的訓練,課餘生活更是豐富了一大截。我想,那時的吉塔,整個人是「飄著的」吧,人人在經歷這樣的變化後大概都很難做的比吉塔好。

想起自己高三上期末考考到了最好的,甚至沒敢想像過的名次,整個人聽到班主任說的成績後,先是驚訝到大喊一聲,確認沒有聽錯後掛掉電話整個人就快癱軟,轉過頭看著媽媽一下子就哭出來了。覺得真是太不容易了,當時實在感覺自己的狀態糟糕得不行來著。。。於是一個假期後,雖然也沒感覺自己特別放飛,(因為高中假期從來就沒寫完作業或者好好學習過,真是……年輕……)開學就降了整整90名,是一個月前的n倍,是那時僅剩100天左右的我承受不起的。

班主任說的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人啊,在山頂的時候是最危險的。他會飄啊,還不知道自己在飄,八成不一會兒就砸下來了。特別崇敬的另外一位老師當時有跟我們說: 人總得大起大落,才能觸底反彈,才知道怎麼樣會觸底,而怎樣做會飛抵高空。如果有人三年中從不知道摔得很疼是什麼滋味,那高考那次,就是咯。

現在回想起來,可能也僅僅藉著這樣的信念,讓我還算是慢慢爬了上去。雖然不再是一鳴驚人,也幸甚沒至一落千丈。

(跑遠了。。。)

一次失敗,吉塔麻木著,不再輾轉難眠。兩次,三次,接連的失敗後,吉塔強撐著的精神堡壘脆弱不堪,她開始反思,開始想家,開始想要和父親談談。電話兩端,吉塔泣不成聲,老淚縱橫的父親又是多麼心疼吉塔,多麼為她心痛啊!

家,是我們永遠的避風港,而只有在面對最親近的人時,淚水才會決堤,不可抑止,只想喊著你的名字,靠在肩頭大哭一場。

【關於剪掉長髮】

小時候,為了使女兒們更專心於訓練,父親絲毫不理會苦苦哀求,將豆蔻年華的少女的頭髮剪得短到毛寸。

長髮是女孩多麼珍視的東西啊,小時候即使把長長的短髮理到再短一點我都是要「上刀山,下火海」一樣的感覺。頭髮剪到最短那次,上學一直戴著帽子,覺得所有人都在盯著我看,嘲笑我,覺得自己簡直要完。初三那次主動地長髮變短髮,雖然是因為和同學賭氣,但也是懷著一種視死如歸的心情。。只有高三時一直沉浸在考砸陰影裡的自己,在距離高考一兩個月而已,女孩們都在蓄髮的時候,還是理了短髮,才是真正情願,絲毫沒有後悔的。

幾經失利後重生的吉塔帶著曾經的短髮回歸訓練場,頗有一番削髮明志的意味。那些其實很正常的,適齡女孩留長髮,塗指甲,看電影,對著鏡子臭美的一切其實都是吉塔浮躁內心的縮影。不知道大家會不會有一種感覺是: 只有在自己特別空虛的時候,才想要畫特別濃的妝,帶很誇張的首飾,穿著似華麗,非常特別的衣服。

可能很多人覺得這有些極端,但是就像《進擊的鼓手》裡一樣,人,往往 —— 不瘋魔不成活。我們有些時候需要徹底地清心寡慾,需要徹底地與過去的自己決裂,需要儀式感,需要以這樣的方式向自己的靈魂宣告: Make the change, just now.

【關於千萬「吉塔」成功的可能性】

吉塔成功的故事,我相信。但這樣的故事絕對是典型的「倖存者偏差」,有夢想的人多的是,吃了無盡的苦頭的人多的是,遇到重要人生導師的也必大有人在,但不是每個人都能成為吉塔。

長大了,我們該意識到這點。

《摔跤吧,爸爸》—— 是那種會覺得要在不同人生階段重看幾遍的片子。因為相信,電影裡有些東西自己還沒有看到,有些路,還沒有走過,有些心情,還不能理解,有些感情,還需要沉澱。

讀書,看電影,難免想到自己。人生如戲?戲劇源於生活?有時,它比生活美好得多,有時,比現實真實得多。它是我們的解藥,是毒品,是鏡子,是百寶箱。

像我杜說的:「這個世界,有電影,真好啊!」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