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我的驕傲——女孩,抬起頭,看看頭頂的星光。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首先聲明,影評有劇透,但是,這部電影看主題,看開篇,你就能猜到結果,所以有沒有劇透,便無所謂了。
在正式的影評之前,先說三句話,來表明我對這部電影的態度(儘管我的身份和我的話毫無份量。)
1、出電影院,下樓,出商場的大門,我的眼淚還沒有干——這是感動的淚水。
2、印度電影,《三傻》第一、《摔跤》第二、
3、印度人不是阿三,他們在用文化打我們的臉。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當我把《摔跤》和文化放在一起的時候,估計很多人就會笑了:一部如此普通的勵志影片,就能和「文化」這個詞,而且是「國家文化」扯上關係了?
答案是肯定的:這確實是一部勵志片,但是,它絕對不普通。
整部影片的主要內容,一句話就能概括完:一位未能獲得世界冠軍的父親,將自己的女兒,培養成世界(大英國協運動會)冠軍的故事。這麼簡單的一個故事,我們總會有似曾相識的感覺:《光榮之路》、《點球成金》、《卡特教練》、《舞出我人生》、《進擊的鼓手》、《洛奇》、《憤怒的公牛》……
勵志影片的共同核心,是夢想。夢想的實現,讓人熱淚盈眶;夢想的破滅,讓人扼腕嘆息。但是無論成功還是失敗,前提是你努力過。
《摔跤吧,爸爸》也是以夢想為核心的,這個夢想,就是代表國家拿金牌,成為世界冠軍。難道就因為這個夢想,就讓這部電影不普通?就能和文化,扯上關係了?不是的,下面,我就來分析這部電影的文化核心。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第一:沒有行動的夢想,是空想;只有永遠在行動的夢想,才叫夢想。
電影中的父親(印度男神:阿米爾.汗飾),是一個獲得全國摔跤冠軍,但被生活所迫,未能代表國家出戰世界級比賽的優秀摔跤選手。他雖然放棄了摔跤,但是世界冠軍的夢想,從未熄滅過——他想要生一個兒子,來完成他世界冠軍的夢想。
於是,他開始行動了:面對第一胎是女孩,他放下男人的尊嚴,求教了全村有男孩的家庭,該怎樣生男孩,很可惜第二胎也是女孩,於是有了第三胎和第四胎。造化弄人,全是女孩。夢想可以結束了嗎?並沒有——女孩子,一樣可以練摔跤。
於是,父親開始訓練兩個女兒。女兒們的基本功差不多了,父親想要把孩子送到村裡的摔跤場訓練,可是摔跤場拒絕女孩子進場:夢想可以結束了嗎?並沒有——父親自製摔跤場。
在泥地上摔跤畢竟和正式場地有差別,窮困潦倒的父親向摔跤協會申請資金購買摔跤墊,遭到無情的奚落和拒絕:夢想可以結束了嗎?並沒有——我們用床墊。
大女兒獲得了全國冠軍,進入國家訓練中心,面對訓練中心的鬆散教學和庸才教練的錯誤教法,大女兒連連失敗,儼然成為國家的罪人:夢想可以結束了嗎?並沒有——父親進城租房住,早上五點便拖著衰老臃腫的身體,指導女兒練習。
父親的指導被庸才教練發現,並告上訓練中心,於是父親被禁制與女兒接觸:夢想可以結束了嗎?並沒有——父親通過女兒的訓練錄像,電話指導女兒技法……
可以說,這是一位為了理想,一直在行動的父親,沒有怨天尤人,沒有抱怨不公,有的,只是行動,為了實現夢想,而必須的行動。
持之以恆和堅持不懈,早就寫進了我們的史冊:千里之行,始於足下;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捨……你難道能否認,影片中父親的「行動」,不是人類最偉大的一種精神嗎?這種精神,擔不起「文化」二字嗎?
寫到這裡,我知道很多人會嗤之以鼻了,他們會說:這全國冠軍的夢想,只是父親的夢想,他是把自己的夢想強加到了兩個女兒的身上:這哪裡是女兒的夢想?
是的,從影片來看,確實如此。但是,這也正是我要說的第二點。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第二:夢想是眾生,不是自我;夢想是傳承,不是強加。
「男權主義」是這部影片被吐槽最多的地方。可是,吐槽這部影片極度「男權」的觀眾,你確定你真的看懂了這部影片嗎?
父親的夢想,是世界冠軍,可是這個世界冠軍,父親並不是為自己,而是為國家。獲得全國冠軍,父親受到了所有人的尊敬,村裡的,外村的,所有人都以父親為驕傲。從摔跤場老闆的那一句:「先生,你來看比賽,是我們的榮幸」就能看出來,父親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之高。父親已經不求虛名,所以他才會對摔跤中心的負責人說:「印度就是因為有你這種無能的官僚,才拿不到世界冠軍。」
最想反駁的,是「父親將夢想強加在女兒身上」這種說法。
不可否認,剛開始,在孩子們還很小的時候,讓女兒練摔跤,確實是父親的一廂情願——可是,我想問:那時候的女兒,有夢想嗎?
想想我們今天吧:萬千家長,為什麼選擇將自己年幼的孩子,送進培訓班?難道全都是讓自己的孩子,去實現自己當年未能實現的夢想?
看看我們的孩子都在接觸什麼吧:一個小學生(11歲),用父親的手機玩「王者榮耀」,一次性充值2500RMB;一個五年級的孩子,偷家裡1000元,買《穿越火線》的充值卡;網曝小學生打賞女主播,每月花8萬塊打賞,還說:我養你,別播了;四年級女生因為鹿晗帥還是吳亦凡帥的問題爭論不下,大打出手……
請問:玩網遊是夢想嗎?追星是夢想嗎?這一切,是夢想嗎?
與網路媒體,手機,平板,電視相比,學習,自然是孩子們全力牴觸的,但是,與之相比,把孩子送去學鋼琴,學舞蹈,學書法,學國學……你能批評家長沒有尊重孩子的意志,強行送孩子進培訓班,是錯誤的嗎?(讓我們都冷靜一下吧)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在孩子缺乏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的時候,在周圍的世界充滿陷阱和誘惑的時候,在社會的價值觀都是扭曲的時候——正確的意志,必然會遭到反對,但是,正確的意志,必需要執行。
影片中兩位年幼的孩子,對父親強加在自己頭上的「夢想」,自然是牴觸的,而且,她們已經開始痛恨自己的父親,把他當做魔鬼。可是,一位十四歲的新娘,用一段話,把兩個女孩,喚醒了。
兩位女孩痛訴父親的專制,說寧願沒有這樣的父親時,14歲的新娘流著淚說:「我倒是希望有這樣的父親,因為,他給你們找到一條自己可以掌控的人生之路。不像我,到了14歲,為了減輕家庭的負擔,就被父母送到一個陌生的男人面前,從此洗衣服做飯,幹不完的家務,相夫教子,一輩子生活在痛苦中……你們的父親雖然嚴厲,但是,起碼,他把人生,交到了你們自己手中……」
這就是印度當時的社會現實,這番話後,「世界冠軍」這個夢想,便不再是父親的夢想,而是父親和女兒們,共同的夢想。
這哪裡是男權?這哪裡是強加?這根本就是一位偉大的父親,在用自己生命的火光,在庸俗的社會中,為女兒們照亮了一條光明的道路。
這不是男權,這是父愛。
父愛,這兩個字,還擔不起「文化」這個詞的重量嗎?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第三:對現實的批判,對世俗的挑戰,對逆境的淡然。
《摔跤》這部影片,有對印度腐朽官場的辛辣諷刺(摔跤中心負責人、庸才教練),有對印度男權社會的挑戰,處處彰顯著「誰說女子不如男」,人人平等的思想。最讓我感動的,是父親被關進垃圾房,不能觀看女兒的決賽時,他平靜的祈禱。這是一個父親,在燃儘自己所有光芒後,坦然的沉澱。
從父親讓女兒親吻泥土,到女兒自己親吻摔跤墊;從女兒想放棄時,父親殘忍剪掉女兒的頭髮,到世界比賽失利時,女兒自己剪掉自己的頭髮;從父親把自己的全國冠軍獎牌收起來,到父親親自為女兒帶上世界冠軍的金牌……
我明白了:
幸福不是我給你找個好人家,把你嫁掉,而是讓你有能力,選擇你要走的人生。
成功不是我帶著你成為全國冠軍,而是你自己在為世界冠軍而不懈地奮鬥。
夢想不是我強加到你的頭上,而是在周圍一片黑暗的時候,在所有人都埋著頭尋找黑暗中的道路的時候,我用盡全身的力氣,抬起你低垂的頭,讓你看看頭頂,頭頂,有星光。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致敬:阿米爾.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