摔跤吧!爸爸/摔跤家族/WrestlingCompetition
導演: 涅提帝瓦里2017-05-07 11:54:14
都知道這周最火的電影非《星際異攻隊2》莫屬,但當我幾天前看見一個公號居然把一部印度片列在推薦榜單的榜首時,我還是買了這兩部電影的票,前者15.8、後者21。
今天的哈爾濱,和昨天的不一樣,也註定和明天不一樣,因為昨天是立夏,明天是立夏的第二天。然而就在今天,氣溫變成零下了哦,天上還飄了雪…但,五月飄雪,必有大冤。
說起印度電影,第一個想起的總是《三傻大鬧寶萊塢》,然而我一直奇怪,不知道是出幹什麼原因,很多很棒的引進片,他們的中文譯名起的就像在開玩笑一樣。與之相反的是,一干國產片被文案狗們起出了各種讓觀者 「躍躍欲試、欲罷不能」的片名,但其內容大多鬆鬆垮垮、毫無快感,讓我不斷產生一種看一場電影像是被電影看了個精光的感覺。最費解的是,引進片明明有其他叫好又叫座的片名可以用,他們還是讓國產片在片名上先打敗自己,但最後不知怎麼的又開始吊打起國產片了。那麼問題來了,到底誰給起的這些破名兒!?
老實說,《摔跤吧!爸爸》所講述的故事,用一句話概括,就是那句流傳我國青少年群體多年的名言「現在的父母都是把自己的夢想,尤其是自己沒能實現的理想,寄託在自己的下一代身上」。本片時長140分鐘,其中有大概70分鐘的時間,都是主角都在賽場上跟人摔,這還沒算其他帶摔跤鏡頭的時長,所以這是一部名副其實的「摔跤運動賽事轉播」。而對於習慣了「內容不夠、顏值來湊」國產片的迷弟迷妹們,這部電影沒有一個印度帥哥,全是各種「肉女、肉男」,唯一湊合的是年輕時的「爸爸」,還只出鏡了大概三分鐘。
看完電影,我只覺得這整整二十一元人民幣和被淋濕全身完全值得
我是一個不愛看體育比賽的人,尤其是各種女子比賽。原因就是女選手們大部份都長得很肌肉很沒有美感,還有,對於一個運動白痴來說,其實我整不明白比賽規則阿,除了看跑步比賽,其他我就是全程懵逼的狀態。首先我要好評就是片中特別簡單地說明了如何得分,畢竟得分是衡量演員這個逼轉的好不好的唯一方法,而且我都聽懂了。恩!看完這部電影,摔跤成了賽跑之外我唯二能看的明白奧運會賽事項目之一。
很多人包括主演們,都在說這部電影是在呼籲大家要更加重視印度婦女的權益。這使我突然想起了曾經在知乎看到的一個問題「有哪些作品表面三觀極正,骨子裡奇歪?」我當時的回答是:《三傻大鬧寶萊塢》,現在又多了一個——《摔跤吧!爸爸》。
雖然摔跤情節扣人心弦,搞笑環節也能哈哈一笑,但在觀影時,卻總有一種不舒服的感覺。就像《三傻》表面宣揚的是不要死讀書,實際上卻傳達了一種不讀書也能取得好成績的價值觀,本片表面上看好像是在關注婦女權益,實際上這個關注的基礎是否「政治正確」我覺得還有待商榷。
為什麼「婦女能頂半邊天」這個道理要通過摔跤這種形式來表達?況且,參加摔跤比賽,還是爸爸強加給他們的。就連取得了金牌,也要第一個拿給爸爸,彷彿上場對戰的是老爸,彷彿自己這麼多年都是在為老爸圓夢。這有點怪,不是嗎?
一部好電影一定要好好地扣人心弦,就像我看《春嬌》一樣,一泡尿憋了一整部電影,因為好看,因為怕錯過。《摔跤吧!爸爸》用了一種特殊的方法抓住人,她選用了我們生活中最能吸引人的事情之一——體育賽事作為主要片段,片中人物上場時,大家心裡也都憋著一股氣兒,這時,我們都入戲了。
還值得一說的是爸爸的角色扮演者,阿米爾汗。他為了拍出之前提到的年輕時和年老後的身材差異,經歷了一段增重五十斤再減下來的過程。所以說,瘦的人永遠能瘦下來,我這種本來就胖的人還是不要摻乎減肥這種事情了。
總之,不管這部電影骨子裡到底是什麼樣子,她的表面總還是正能量的,爸爸和他的兩個女兒在挑戰不可能的路上最終也取得了成功,這或多或少能激起人們對女權問題的思考。最後附上爸爸在決賽前夜對女兒說的話:
「如果你贏了,將有更多的女孩站在你這邊,反抗那些歧視女性的人,反抗女性從小只能做家務,反抗小小年紀就要與人訂婚。明天,你是在與所有歧視女性的人在戰鬥!」
不知道為什麼,哈爾濱的電影院對它的排片很少,而且在我買了票的第二天,票價就打了五折,所以真的極力推薦你們都去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