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花開陌上

2017-05-07 17:58:38

《死亡詩社》之觀後感


看罷此電影,覺得有些東西很觸動人的靈魂。 記得英語老師在課上說過,這部電影挺枯燥的,但看過之後,我十分覺得比她上的英語課要。有趣得多得多。亦或許是她怕我們看過之後,覺得她和電影中的英語老師差距太大吧。其實我一直很喜歡那樣的老師,親切和藹,似乎又能洞察人的心思,能夠深切的了解自己的學生並且理解之。而不像某些自以為是的傢伙,自認為自己恪盡職守,卻從來不知道自己的學生需要的是什麼,因材施教在何方呢? 在一所死氣沉沉的學校里,有一個不安份的老師;在一群被期望很多的孩子的心裡,有一顆不安份的心。老師的出現就像一把神奇的鑰匙,打開了孩子們心裡最深沉的渴望。這個老師會讓學生撕了教科書的前言,會讓學生從自己的視角看待問題,會讓孩子們釋放自己的天性,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會叫他們勇敢的追尋自己的夢想。但是這樣一個異類,註定不得長久,理想主義終敵不過現實的摧殘。人們對待異類從來不會同情,都是除之而後快。他最終還是離開了講台,離開了他的學生。 片中有一個男孩子,他的家庭不是很富裕,父母花了很大的代價才讓他來到這所學校,目的就是讓他考上哈佛,學習醫術。他也表現的很懂事,從不和父親頂嘴,如果不是那個老師的出現,他可能會一直按照父親替他安排好的路線走下去,成為一個醫生。但老師喚醒了他身上沉睡的激情,他突然知道了自己的夢想到底是什麼,他要做演員,他喜歡演戲。這次並不是想想而已,他付諸了實踐,他爭取到了演主角的機會,但他卻不敢和父親說,他害怕父親會阻止自己。但謊言向來不能持久,在表演前夕還是被發現了,父親讓他放棄表演,他很傷心。但他還是決定登台,演出很成功,但隨後他就被父親揪了回去。面對父親的呵責,他欲言又止,他不知道該怎樣和父親溝通,後來他對母親說了句我演的很好,他是說自己在父母面前扮演的好孩子的角色很好,還是想拽住最後的救命稻草呢?我不得而知,但一切毫無轉機,面對無盡的絕望,他選擇了死亡。或許直到那一刻,他才真正做回了自己。 其實我們又何嘗不在扮演著各種各樣的角色,好孩子,好學生,甚至是好朋友。這些角色真的讓我們太累太累,或許只有當一個人安靜下來時才能聽到自己心裡的聲音,有的時候,認識的人多了,心也累了。可是我們又能做些什麼呢?人要存活在這個世界上,必須放棄本我,有些東西堅持的毫無意義。 在成長的過程中,所謂的夢想早已拋到了九霄雲外,我們按照固定的模式,考高中,考大學,再根據考上的大學選專業,所謂興趣,所謂理想算得了什麼呢,就業才是王道。都說興趣是可以培養的,也許學著學著就有興趣了,真的會這樣嗎?有的時候,還能有這樣一種事物讓自己狂熱也是很幸福的吧。一潭死水的人生該有多灰暗呀。人註定是悲哀的動物,人的惰性讓人們選擇了安於現狀,於是我們愉快的接受了自己歪曲的人生。什麼樣的人生才有意義呢?沒有意義卻也照樣過。 最近常常想人與人之間微妙的關係,真是捉摸不透,真真假假,虛虛實實。我覺得自己很是失敗,固然我是小氣的,但我會忍,我還是不懂該怎樣和人相處。我喜歡的是這樣一種關係,聯繫斷斷續續,卻又不會忘記;不需刻意想起,卻又放在心裡。我覺得保持一段距離很有必要,否則我可能會反感,會覺得累。其實也無所謂啦,人與人不過如此,到頭來一切就是一場空,一場夢。可是我們卻還是要為了那一場空而或喜或悲,長吁短嘆的。怎一個悲字了得啊。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