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打算回哈爾濱避暑的,結果回來過冬了,雨夾雪夾西北風,早已脫下的秋褲又穿了起來!記得前兩年還在調侃,哈爾濱一共有幾個季節?答案是兩個,冬季和大約在冬季。
《三傻大鬧寶萊塢》的評分在豆瓣上依然保持在9.1分,而這部《摔跤吧!爸爸》說話間也已經9.2分了,成功超越《三傻》成為阿米爾·汗主演電影的最高分。
到底這位被冠以「印度劉德華」的演員拍了一部什麼題材的影片,能收穫如此超高口碑?那就是體育勵志題材,叔叔我並不是體育愛好者,但在觀影途中卻連連想鼓掌起立歡呼。可是中國的觀眾都太羞澀了,最後吉塔奪冠的時候我也只是自己悄悄的呱呱了幾下。
這種體育勵志的影片都有一個固定的套路,也不怕被劇透,基本都是奪冠除了《飛鷹艾迪》。就像你看西爾維斯特·史泰龍主演的《洛奇》系列,你完全可以把蒙太奇鏡頭快進過去,無非就是什麼魔鬼式訓練啊之類的。但正是有了這些鏡頭,才讓你看的更熱血更激動,我至今還記得《洛奇》的那個經典配樂,噠噠噠……噠噠噠!
之前一直被大家介意的那被刪掉的20分鐘,據阿米爾·汗自己說是除去幾段歌舞戲剩下的就是一些印度電影的比較習慣使用的鏡頭語言了,比如大量慢鏡頭和特寫鏡頭。常看印度片的朋友可能會留意到,叔叔有時候看印度電影也會覺得,這段有必要放慢鏡裝逼嗎?
但是片中還是保留了一段歌舞戲,因為這段對劇情的推進是有很大作用的。兩個女兒疲於訓練,打算瞞著爸爸偷偷換上女裝和表哥去參加婚禮。結果被爸爸抓個正著,當眾打了她們的表哥。在那場歌舞戲之後,和她們年齡相仿的新娘就勸她倆說,她倒希望有一個這樣的爸爸,因為不用在十四五歲就要嫁給一個完全不認識的男人,碌碌無為終其一生。她當時說的那段話可能是大部份印度女孩的心聲,「至少他是愛你們的,會考慮到你們的未來。為了你們他可以背棄全世界,忍受所有人的嘲笑,就是希望你們可以主宰自己的未來。」
之後兩個女兒便更加努力的投入訓練當中,可能會有人覺得這段戲太突然,其實不是。你應該把印度這個國家因素考慮進去,在印度可以說是全民歧視女性群體。女孩一出生她的命運就已經註定了,為了減輕家庭的負擔,在我們還在讀初中的年紀就要結婚生子,接著相夫教子,一生就要圍著丈夫孩子和灶台。沒有人會問她們想要什麼,開不開心,刺不刺激,意不意……不好意思帶偏了。
阿米爾·汗更是為角色先增重28公斤,在拍攝完部份戲份之後又狂減25公斤,叔叔我的身材一直很穩定,所以也體會不到這之間的痛苦。但是這樣一個敬業的演員卻是值得我們尊敬的,用心才能出好作品。
另外,飾演阿米爾·汗兩個女兒的小演員也接受了數月的訓練,成年後的演員更是接受一整年的專業訓練。導演涅提·蒂瓦里力求影片的真實效果拒絕替身,所以影片中的摔跤比賽都是演員們真真實實的在台上摔跤。
導演涅提·蒂瓦里除了呈現「拳拳到肉」的真實感以外,還砸出了好幾記重拳。剛剛也提過了在印度重男輕女的嚴重性,呼籲男女平等就是其中一拳。不知道印度的男性在看完這部電影之後會有什麼感觸,是歡呼雀躍還是憤然離場。影片中,村民看到阿米爾·汗帶著女兒訓練就冷嘲熱諷,兩個女兒在外面也覺得抬不起頭。但在打敗了男摔跤手並獲得了冠軍之後,村民便一擁而上,多諷刺,這個時候他們也不覺得女孩練摔跤不妥了!
導演敢於挑戰印度傳統的禮教束縛,挑戰印度觀眾的價值觀,在一定程度上是不保險的。但是正因為有了導演的訴求,才能讓我們看到一部如此熱血的電影。片尾說在被阿米爾·汗飾演的角色原型的帶領下,一大批女孩子開始學習摔跤,希望可以改變更多人的命運。
影片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但是影片的著力點放在了大女兒的身上,雖也有二女兒的鏡頭,但都是做陪襯。中段兩位女兒「兵分兩路」,老大來到了國家體育學院被花花世界誘惑,老二在家繼續接受爸爸的訓練,結果老大慘敗。以為後續會發生什麼戲劇性的轉折,比如二女兒幹掉姐姐奪得冠軍,老大從此退出摔跤界,哈哈。
最後大女兒懸崖勒馬選擇繼續相信爸爸,並最終打破印度女子摔跤零金牌的記錄。當印度國歌響起,那一刻,就好像是自己為國家贏了一枚金牌一樣激動。我能怎麼辦,我當然是擦乾眼淚繼續去搬磚啊。
而且最近才知道,阿米爾·汗已經年過五旬了,我之前一直以為他三十多歲是什麼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