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我和我的冠軍女兒 Dangal

摔跤吧!爸爸/摔跤家族/WrestlingCompetition

8.3 / 218,022人    161分鐘

導演: 涅提帝瓦里
編劇: Piyush Gupta Shreyas Jain Nikhil Mehrotra
演員: 阿米爾罕 沙克希坦沃 法蒂娜薩納謝赫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芮起

2017-05-08 01:09:00

《摔跤吧爸爸》裡有哪些值得學習的育兒觀?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養育孩子,是最難把握尺度的。
    紀伯倫說:「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你可以給予他們的是你的愛,而不是你的想法。」當然,在界限感不強的中國式父母關係里更容易表達為:「我的想法就是我的愛」,「因為我愛你所以你要聽我的。「
   龍應台說;「孩子,我要求你用功讀書,是為了你以後有選擇的自由。「
   尹建莉說:「母愛是一場得體的退出。」
     那麼什麼才是得體的退出?退出的早了吧,是缺席是失職;退出的晚了吧,又可能養出巨嬰。
   《摔跤吧,爸爸》裡的父親,和逼婚催生的某些家長,絕對有著本質上的不同。可以說,他知道什麼是真正的「為你好」,而不是打著「為你好」旗號宣洩控制欲。
      首先,他替孩子選擇摔跤的前提,是他自己作為前冠軍,確認孩子的確有天賦。
在女兒打傷男孩之前的十幾年裡,冠軍爸爸從未動過強行培養孩子的念頭。對天賦的判斷,一定要建立在客觀專業的基礎上,而不是「自己家的孩子怎麼看怎麼美「的情感因素。比如自己對畫畫一無所知,卻能從孩子的信手塗鴉里看到大師畫家的可能;自己對音樂一竅不通,卻給孩主子啦啦買架鋼琴,莫名其妙的堅信自己的孩子是下一個朗朗。
正因為他曾是優秀的摔跤冠軍,他才沒有培養自己的侄子,他才沒有從女兒還沒有顯露出天賦時就開始盲目栽培。伯樂要發現千里馬,自己必須先有一雙慧眼,既不能讓天資平平的孩子去夠不切實際的目標,也不能浪費天賦。
     第二、當孩子因為艱苦的訓練而退縮,是心疼孩子放棄還是強硬的讓孩子堅持下去?
因為要進行專業訓練,所以不能吃她們最喜歡吃的辛辣食物,要在早晨五點就跑步,要剪掉長髮捨棄小女孩的愛美之心。別說對於小孩,就是大人,可能也都會有放棄的念頭。
     這個時候,是心疼孩子『哎呀太受罪了,給孩子一個無憂無慮的童年「吧,還是鼓勵孩子堅持下去?
     我上週帶孩子去打疫苗,有個男孩因為害怕打針哇哇大哭,大多數的家長可能會說「沒事的,疼一下就好了,你看那誰誰不是很勇敢嗎?」有個媽媽是這樣跟孩子解釋的:打疫苗是會疼,但是這個是對身體好的疼痛,因為打了之後你的免疫力會增強,會少生病。你想想是上次你在醫院抽血化驗疼還是這個疼呢?「。3歲多的孩子其實已經可以懂的,雖然也還是哭,但沒有那麼抗拒了。
自己是學渣的父母,往往會有兩個極端,一個是極左,就是過度逼孩子學習,一個是極右,就是過度讓孩子不學習。如果說認真學習本身不快樂,那麼不認真學習就快樂的嗎?
不學習的快樂是眼前的短暫的快樂,而這種因為虛度時間造成的不努力的習慣,卻會給孩子的人生帶來更長久的不快樂。對孩子有益的苦,如果做父母的不讓孩子吃,反而是影響他人生健康的事情。
摔跤爸爸的處理尺度把握的相當好,一年時間,如果真的不行也不會勉強孩子,但這一年內,需要全力以赴。這個時候是關鍵時期,如果孩子因為年齡的原因不能理解,做父母的堅持和引導就非常重要了。這也是作為家長,在孩子人生道路關鍵處,給予引導的職責所在。
      第三、爸爸教她「如何打贏」的戰術,但也給孩子樹立了「只能靠你自己」的觀念,自立的「道:「,比手把手的」教「,更加重要。
    在姐姐最重要的一次比賽里,爸爸因為被教練嫉妒而鎖在器材室。前幾場比賽,都是因為她爸爸在觀眾席的戰術方針指導而成功。所以,當她看到缺席的座位,內心的焦慮和不安可想而知。
但如果每次都是靠著爸爸才能打贏,姐姐可能永遠也無法成為一名真正的優秀運動員。在最後的十幾秒里,她想起小時候被推入水中爸爸的話:爸爸不一定每次都能來救你,還是要靠你自己。「
這種觀念其實比比賽技巧的戰略戰術更加可貴。
     很多自己非常優秀的父母,也和前冠軍爸爸一樣給孩子非常寶貴的經驗,但為什麼孩子反而更加不成器?區別可能就在於後者,在孩子不會走路的時候要牽著走,但當孩子已經具備自己生活的能力,一定要及時的給到孩子獨立成長的空間。
      第四,面對大女兒進入體育大學之後對他的挑戰,他並沒有強行鎮壓。
在進入體育大學後,一直生活在鄉村里艱苦訓練的姐姐似乎才有機會見識到了花花世界。這一點跟我國經過高考剛進入大學的情況多麼相似。姐姐開始留長髮,塗指甲油,看電影。平時沒怎麼吃過糖的孩子一下子面對一大堆糖果的確會容易毫無節制的沉溺進去。
     她開始覺得自己了不起,開始否定爸爸過時的技巧。這些心態誰敢說自己沒有過呢?
     而電影裡的爸爸,在覺察出了大女兒的浮躁之後,並沒有強行鎮壓。看到女兒留長的頭髮,他只是問了一句:你留長發了?大女兒忐忑等著挨罵,他卻平靜的說:「沒事「。他並不是那種完全禁錮女孩子愛美天性的人。
     直到她教妹妹那些所謂新式的技巧,他以兩個選手的身份說:那我們比一比。「這種比賽,某種意義上是公平與民主的做法,他並沒有拿出家長的身份,也沒有拿自己以前的成績說事,只是客觀的說:比一比,讓結果說話。等到大女兒自己屢次輸掉比賽,打給爸爸的電話裡她泣不成聲,才說出那句『對不起「。
    有一些彎路,即便是彎路,也不能代替孩子繞過去。
     第五,爸爸自己行為上的身教,是遠遠大於言傳的。
      學院明確禁止他指導女兒,但在女兒需要他幫助的時候,他並沒有完全放棄。為了研究一個外國選手的比賽視訊,他包下錄像廳研究一上午。然後打電話給女兒指導,對視訊的熟悉程度精確到幾分幾秒。可以說,這位父親他並不是只躺在自己前冠軍的經驗上停滯不前,儘管他因為年老身材過胖,但卻從未停止過學習的腳步。
     這與自己拿著手機玩卻吼孩子「你怎麼還不去看書」的家長是完全不同的。
     另外,電影中媽媽的態度也很重要,雖然作為母親可能更心疼女兒,但還是與孩子父親保持一致。 在女兒因為受不了訓練的艱苦而求情的時候,她乾脆的說:這一年就忘了我這個媽媽吧「。如果確認是對的事情,夫妻兩人一致的育兒觀念非常重要。
     總之,這部電影中,的確有很多值得學習和借鑑的地方。但是,《摔跤吧爸爸》的成功也絕不可能照搬硬套。
     畢竟人家的爸爸就是全國冠軍,就算父母因為外界條件的原因未能獲得認可,至少自己身上也具備不少成功者的素質。如果失去自我把自己的想法強加在孩子身上,那還是拉倒吧媽媽,不如先解決一下自己家庭爸爸去哪兒了的問題。
      如果自己都是人生的Loser,又有什麼資格充當孩子的人生導師?如果我們自己都不知道如何過好自己的人生,又有什麼資格強勢對孩子的人生說『為你好「?當然,就算我們自己知道如何過好自己的人生,也不意味著我們就一定有資格對孩子說「為你好「。
       真正的為你好,一定是真正站在孩子的立場上的,而不是打著「為你好『的旗號讓孩子按自己的意願生活。從某種意義上說,優秀卻控制欲太強的父母,比平庸的父母,要可怕一千倍。
     如果我們自己的確沒有足夠的見識和能力給孩子指導,就不要耍賴仗著早出生幾十年的唯一優勢說「我吃的鹽比你走的路都多「,因為吃鹽太多對身體不好,你走的路再多,也只能站在孩子的人生道路的邊上看著。
     僅以此文警戒自己,一方面,要自己不斷學習,才能有能力在孩子需要參考意見的時候給出有遠見的較高水平的建議;另一方面,承認「長江後浪推前浪」的客觀規律,給不了孩子建議的,至少給孩子選擇的自由。在尊重孩子的基礎上,有能力給予必要的引導,有眼力給予自由的空間,這是我想要努力做到的事情。
(本文首發於公眾號『芮起「)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