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鋼的琴--The Piano in a Factory

钢的琴/ThePianoinaFactory

7.4 / 1,572人    119分鐘 | 105分鐘

導演: 張猛
編劇: 張猛
演員: 王千源 秦海璐 張申英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BS-CZ1947

2017-05-08 07:43:37

東北轉型期的紀錄片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鋼的琴》在我看來,即使不談藝術性和故事性,但就創作團隊對於轉型時期東北工人的心態、處境和生活環境的深刻理解,就足以躋身優秀影片的行列。特別是定向爆破的那兩個煙囪,都是我童年生活時期親身經歷過的,不客氣的說,《鋼的琴》就是90年代下崗工人們的《致青春》。
  很長一段時間,及至今天,一提起有東北演員或者藝術工作著創作出來的作品,都是搞笑甚至扮丑,或許東北語言本身特有的喜感,使得這一鮮明地區特色的文化符號,彷彿跟高雅、從容、精緻等透露著生活情致的詞語挨不上邊。可是,就是這麼粗獷耿直的文化背景,也有一群紮根於鋼筋水泥的藝術「細菌」,他們在破敗荒涼的廢棄工廠大院,演奏著蘇聯時期悠美悲愴的歌曲;在牆壁燻黑的老職工宿舍,穿著隨意而且不統一的服裝,一群草台班子也煞有介事地主持著一對新人的婚禮。
  而這鋼的琴,就是這群社會轉型期間,被淘汰的那群失意者心中一個美好的夢。
  

  這個鏡頭是導演處理畫面構圖的一個很典型的例子,眼前是一動不動的電瓶車和撈魚網,中間是站著抽菸準備炸魚的陳桂林,遠處是呼嘯而過的火車。眼前的捕魚工具,是過去的記憶和曾經具備的技能,身後快馬加鞭閃過的是劇烈變化的時代,只留下中間的被遺忘的人們茫然不知未來的方向。
  鋼琴,與其說是桂林孩子的夢想,不如說是這幫老夥計們對自己的救贖。它應該在莊嚴寬敞、明亮如新的演奏廳,與遠道而來的聽眾們互動。而這台鋼琴,卻是笨重的、難看的,甚至聲音也不那麼悅耳的,它的誕生地、它的首秀,也是在那個燈光音效都很差勁的車間裡。但是,它仍然是優雅、從容和精緻的。它完成了一幫失意者的夙願,它不是給小元的,也不是所有人給桂林做的,是每一個人給自己做的。在這架鋼琴之前,他們有的打牌出老千『、有的溜門撬鎖、有的殺豬、有的混起了黑社會,但他們都覺得為了孩子,打造一台鋼琴,是工廠生涯賦予他們身體內肌肉記憶的匯報演出,是一件值得放棄其他的正經事兒。
  

  破敗、蕭條、衰落,卻不失濃濃的儀式感。他們妥協、他們窩囊、他們自私,卻也重情重義。無關對錯,無關好壞,這就是被社會甩在後面的一群人,最真實的寫照。
  

  這個破舊的車站,多像一對殘缺的翅膀。翅膀斷了,也找展翅飛翔。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