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5-09 00:55:57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剛看完《逃出絕命鎮》 談談自己的觀感 (提示:有劇透) 從刻意又克制的違和感和充分細節所致的人物動機合理性兩方面來說
▽迷人的 違和感 這部影片裡我最喜歡的,就是前半段導演刻意設置又很克制的 違和感 。那種表面上似乎一切都正常,但就是讓你覺得不對勁,卻沒露出什麼致命傷,於是你又懷疑自己是不是想太多。 這種 違和 和 暴露 之間的點導演拿捏的恰到好處,作為衝突前的鋪墊,很體現其功底。 開場,run rabbit run的配樂就為這種違和感拉開了序幕,歡快的旋律伴隨著的是一場劫持事件,歌詞卻是十分契合。
正片開始,一對即將去見家長的小情侶,黑人小伙子明顯在為女友的白人身份而忐忑,在他們驅車前往的路上,撞死了一隻鹿(本片重要的意象之一),一般來說,女性更富有同情心,而女友卻對此漠不關心。 然而這只是個開端,這種絲縷的違和感,在到達目的地後,幾乎貫穿了每個場景。 女友的家人非常熱情,友善的保姆和沉穩的園丁,溫馨的家庭聚餐,愉悅的氣氛。 每個人都笑容滿面,可主角同觀眾都感到了些許不自在。或許是初次見面就角度刁鑽的問題,或許是關於催眠戒菸的探討,或許是神情透著古怪的保姆,還有女友父親對鹿的冷酷態度以及其對種族問題的刻意提及。 這一切,都給人以 不合理 的暗示,讓人覺得有了違和感。
夜幕降臨,這種違和感愈演愈烈,影片的懸疑色彩得以展示。在夜幕中奔跑的園丁和對著窗戶顧影自憐的保姆,無不透露出詭異氣息。
而男主,在與女友母親三言兩語的交談中,就陷入了被催眠的狀態,不僅交代出了童年陰影,還墜入"深坑"。 這顯然不是一個作用於戒菸的小催眠,隱藏在違和下的真相揭開一角。
第二天,男主似乎因為催眠而忘記了一些東西,只當做了場怪夢。而觀眾則不然,目睹了全過程的觀眾,無疑對記憶發生偏差的男主的命運多了些擔憂。 這時候,參加party的眾多親友的到來,使之前的違和感達到了頂峰。
熱情的親友們提出一些不合時宜的問題;目光空洞、行為古怪的黑人男子,因閃光燈突發的癲狂;男主上樓之時眾人談話的戛然而止;屢次被拔掉的充電器;哭笑交織的保姆……
終於,所有的違和感都於所謂的"bingo"遊戲中得出答案,一場拍賣會在沉默中進行著。幾輪下來,男主的命運似乎已被敲定。
此時,被女友帶走做心靈疏導的男主,成了唯一的不知情者。
影片的前半部份在這裡告以段落,不斷堆疊鋪墊的違和感,也將轉化為直接的衝突。 ▼▼▼▼▼▼▼▼▼▼▼▼▼▼▼▼▼▼ ▽充分的細節與人物動機的合理性 影片細節的作用不只是為推進劇情或之後的反轉而服務,充分的細節,也可以使人物動機更具合理性和邏輯性。 有幾處讓我印象深刻的細節: 1、男主和基友的幾通電話,都對基友的性格特徵有所描述。基友關於老太太可能導致下一個911的言論,似乎有些過份敏感甚至被害妄想症,這就使他之後的催眠性奴論、報警調查、驅車前往有了性格支撐而不顯突兀。
2、對男主職業的交待和童年陰影的刻畫。男主的攝影師身份使其善於觀察且對環境敏感,才能在看似友善的環境中感受到各種違和之處,而這種特質也是之後的失明白人選擇他的原因; 幼時母親因事故而亡對他造成的陰影也在他之後的性格中多有體現,幻覺中的雨聲,椅子扶手上的抓痕,逃亡中還要搭救被撞的女主奶奶……
3、對社會種族歧視狀況的暗示。影片的時間線大膽的設置為當代,歐巴馬當政後,一個大多數人都以為種族歧視已消失的時代。如影片中基友去報警時,警察只把他的猜想當做一個笑料。而真實情況呢,黑人的處境是否得到根本的改變?白人對黑人生理優勢的羨慕卻試圖操縱其大腦是否是另一種隱性的歧視?白人自身是否意識到這種心理的潛在原因?這些在影片中都有一定的提及和探討,其中包含的心理問題很有意思。
整部影片我不太喜歡的部份是結尾,突然加快的節奏,黑人如開掛般的復仇,雖然看著比較爽,但就是有莫名的齣戲感。
影片的懸疑氣氛塑造並沒有普遍的懸疑片那麼強烈或明顯,導演帶給人更多的是對社會問題的思索,《逃出絕命鎮》,英文名《get out》,為何要逃,影片中的主角最終逃脫了,但現實中的問題卻不是逃可以解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