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樂來越愛你 La La Land

爱乐之城/爵士情缘/啦啦之地

8 / 690,804人    128分鐘

導演: 達米恩查澤雷
編劇: 達米恩查澤雷
演員: 雷恩葛斯林 艾瑪史東 Amiee Conn Terry Walters Thom Shelton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蒸魚

2017-05-10 00:00:49

在青春與夢想面前,歌舞不再是主線


其實個人覺得,如果沒有歌舞作配,這只是一部很普通的青春愛情電影,當然你不能忽略浪漫的藍紫色色調為整部電影的提色,以及開頭牛逼的五分鐘長鏡頭(後來才知道是合成的)。換句話說,沒有歌舞片段與劇情的完美契合,這部電影不能在金球奧斯卡和幾大A類中吸睛吸「金」。個人所見,上一次歌舞電影如此受世界矚目,還是由動畫電影《冰雪奇緣》創造的,那麼真人版歌舞片的高熱度,則還應該在這兩部電影之前。
一.歌舞片的類型融合
      首先我想聊一聊歌舞片的迭變問題。眾所周知,歌舞片產生於上世紀二三十年代(以《爵士歌王》為起點),那時好萊塢大製片廠制度已然問世,各種類型片如山呼海嘯一般洶湧澎湃著問世,每一種類型電影下都有著可觀的數量,歌舞片只是其中的一種類型。究其原型,歌舞片脫胎於百老匯歌舞戲劇,由其而來演化成螢幕版,這意味著什麼?意味著歌舞片從誕生至今,它的傳統一直是遵循歌舞+喜劇這樣的一個固定模式,我們看到早期的雨中曲是,紅磨坊是,經典時期的音樂之聲更是。歌舞片帶給人們的固定印象,總是以唯美浪漫的畫面、輕鬆詼諧的劇情、普世向善的音樂和完美的人生結局帶給人們美的享受和俗世間的一趟心靈棲息。而漸漸地,隨著歌舞片逐漸演化轉型,它不再與喜劇捆綁,在與多種元素相結合後,它有了更加豐富的類型和更多樣的表現形式。這部愛樂之城,則是有別於傳統歌舞喜劇的一種類型,即「歌舞片+青春現實」影像模式。
       那麼歌舞片與青春現實相融合的意義何在?或者說,為什麼一場普通的愛情故事,男女主從相識、相戀,最終因為觀念不和以及各種現實原因最後導致分手這樣的簡單主線,當它與歌舞融合在一起時,會產生這樣奇異微妙的化學反應,最終在螢幕上大放異彩?我想這主要歸因於,當音樂在電影中應用得當,它便不再是為電影抒情、烘托渲染氣氛的陪襯,而是起到更加重要乃至不可或缺的作用:結構影片,形成另一條主線。愛樂之城則屬於這種情況,音樂在影片中層層遞進,已經發展成了另一條主線,剛才我們說到影片的大主線是關於青春與現實,側重現實,而歌舞這條主線則側重於理想,在悠揚輕慢的歌舞中,是男女主人公的所想所念,他們自由地徜徉其中,一會是浩瀚星海、一會是兩人溫馨甜蜜的愛巢,他們全身心投入其中,不需要任何台詞,每一次投入地歌舞,你都可以強烈地感受到兩位都市年輕人內心對夢想的渴望和對所鍾愛事業的不懈追求,而當每一次歌舞戛然而止,鏡頭切換到現實,女主人公面對的是一次次試鏡失敗,男主人公則在自己對於藝術標準的追求和迎合市場需求之間進行著一次次的選擇和權衡。兩條主線相對比,歌舞映照夢想,另一條主線映照現實,兩條主線之間相互碰撞交錯,形成強烈的反差的對比,作為觀眾,會在這樣的巨大反差中被觸碰到痛覺的神經,畢竟在誰的心裡沒有一條同樣懷揣無數渴望與綺念的理想國呢?現實殘忍,當它在理想的唯美和不可求之間對比時,這種殘忍則又被放大數倍。因此當影片以四季結構四個段落,每一個季節過後,當同樣的音樂再次出現,我們會猛然想起,原來距離上一次已經有這樣多的人事變遷。當最後一個季節冬季出現,字幕隨之提示是五年後的冬季,在這裡刻意省略了五年間男主女的各自經歷,但從五年後女主功成名就,男主如約開設了一家自己的酒吧來看,我們不難揣想出她們各自的經歷,當然,這樣一將功成的模式我們從中外影視作品中已經看過太多,所以我毫不懷疑這是影片在商業上獲得成功的原因所在。而在影片最後,女主與男主再次相遇,音樂響起,二人幻想著雙方組建了家庭,有共同的孩子和事業,而當音樂停止,女主現實中的丈夫帶她離開酒吧。歌舞中如夢似幻的情景再次與現實映照,在恍如隔世間最後一次刺痛觀眾的痛覺。
       唯淺薄之人才會認為音樂在電影中只有陪襯而已。而我很欣賞的是音樂製作人並沒有在歷經不同階段後將音樂做的越發煽情,相反地,同樣的音樂在不同情境中對照,會有更加強烈的對比效果,而在音樂的輕鬆愉快中,也漸漸傳達了一種觀念,笑對過往青春與夢想,笑看人生,笑看現實,那麼我在想,無論是歌舞喜劇,還是歌舞現實劇,他所傳達的不正是同樣一種精神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