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囍宴--The Wedding Banquet

喜宴/TheWeddingBanquet

7.6 / 17,306人    106分鐘

導演: 李安
編劇: 李安 馮光遠
演員: 郎雄 趙文瑄 金素梅 歸亞蕾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LYT_susu

2017-05-10 01:28:44

傳統與前衛的碰撞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喜宴》是1993年出品的一部同性題材電影,也是導演李安的第二部作品。《喜宴》延續了李安以往的創作風格,用簡單的故事講述不平凡的生活涵義。李安是一個十分會講故事的導演,在他的眾多電影中都可以看到一種別樣的人文情懷。無論是《臥虎藏龍》中的「人性」江湖,還是《斷背山》中的無言嚮往,都是在講述人最內在的部份,而不是純粹地講故事。《喜宴》作為李安的早期作品,雖然不及後期作品的成熟,但也很好地將兩種不同文化之間的碰撞很有力度又委婉地呈現在觀眾面前。
電影《喜宴》所講述的故事很簡單。一對十分傳統的夫妻希望自己遠在美國的獨子偉同趕緊成家立業。偉同是一個事業有為的青年人,有一個同居五年的美國男友。偉同想要以結婚為由推掉來自父母的相親,卻帶來了父母想要親自見證的「災難」。不得已與自己的房客,一個急需美國綠卡的女孩葳葳假結婚。從而引發了一系列的鬧劇,最終以三人和解,父母歸家圓滿落幕。影片的結局看似圓滿,卻埋藏了所有人不可消除的傷痛。偉同的父母離開美國時,兩人在機場安檢前,偉同的母親說:「我很高興他們能這樣。」偉同的父親說:「我也高興」。即使說出了幸福的話語,可兩人卻對對方隱藏了真相,只有觀眾知道他們都已經知道了事實,只不過他們沒告訴對方。其實這就是生活。我們不想傷害彼此的同時卻在互相傷害。
《喜宴》中的男主人公高偉同雖然是個事業成功,家世卓越的有為青年,但他卻有一個有悖於中國傳統的身份。他是一個同性戀。在上世紀九十年代,西方對於同性戀的觀念已經有了很大改善,但放在中國,放在傳統的中國人身上,同性戀是不被接受的。高偉同的父母親就是十分傳統的中國人。從影片的一開始,就是偉同的母親不斷地給兒子寫信,只為了一個目的——兒子的婚事。老人最重視自己子女的婚姻,因為這是繁衍子嗣的必經之路。就像電影中偉同的相親對象吳小姐說的:「你爸有一口氣一直嚥不下,就是為了等著抱孫子。」包括影片快結束時,偉同父親對Simon說:「我不讓他們騙我的話,又怎麼抱得了孫子呢?」即使付出了很多代價,傷害了很多人,這些都無法阻止兩個老人的心願,因為這場「喜宴」就是為了這個「心願」辦的。
在中國古代的道德觀念中,就有「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思想。一個人不為自己的家族傳宗接代是對父母最大的不孝。高偉同是一個在美國生活了十年的年輕人,他身上的「傳統」已經被另一種開放的文化替代了。不過他自身還是保留了「孝」的觀念。他不願意背離自己的愛人,卻還是會為父母辦一場傳統喜宴。當酒店老闆說:「說『不』字就是不孝」,偉同就更加無法拒絕這場「喜宴」。
為了能使影片更好的體現兩種文化的衝突,導演進行了許多生活化的處理,甚至有些諷刺的意味。從偉同、葳葳這兩個在美國生活的年輕人身上看到,他們是十分討厭中式傳統婚禮的。他們不喜歡形式、拘束的生活方式。他們第一次「婚禮」只是在一個公證處草草了事,隨便念幾句誓詞就算是完婚。偉同父母的生氣與惋惜和在公證處坐著的其他美國情侶形成了鮮明對比。美國情侶的婚禮儀式看上去就像每天早晨要吃早餐一樣輕鬆隨意。而偉同母親從公證處走出來後痛哭,只因沒能給子女一場「像樣」的婚禮。在偉同為了迎接父母的到來時,甚至將Simon的房子煥然一新,把半裸體雜志和所有帶有西方符號的物品換成了父親寄給自己的書法作品。讓「假兒媳」葳葳上演了一場精通書法的好戲。偉同的父母是十分傳統保守的人,他們想要給子女的是排場要大又熱鬧的喜宴,「婚姻是終身大事,一輩子只有一次」這是被常常掛在嘴邊的。兒子本來就是在做戲,葳葳的父母也無法出席,全部都是一場騙局,每個人都心知肚明,卻還要努力的演下去。偉同的父親是個好面子的人,他是為了兒子好,可也要掛的住臉。在中國的傳統里,「面子」是個十分重要的東西。有的人甚至把「面子」當做自己的衣服,如果沒了「面子」,就好像在大庭廣眾之下沒穿衣服。
葳葳可以說是電影中最大的犧牲者。葳葳的家境不好,一個人到美國求生。當偉同的父母第一次見到她時,對於她的出身還是瞧不起的,不過只要能給他們生孫子就好。一張美國綠卡是葳葳要的報酬。她的動機很簡單,可她沒料到結局。她不僅假戲真做,還懷了偉同的孩子。在婚禮前,葳葳還把這場「婚禮」當成自己的一次工作。可是當婚禮真正的進行起來,她越來越後悔,卻無法反悔。她是這場騙局的「幫兇」,也是最大的「受害者」。葳葳作為一個女性,本身就是傳統中的弱勢群體,為了生存,她成了生孩子的「工具」。不過她同時又是一個堅強的女人,自身不保的她還是選擇將孩子生下來。她的抉擇在於她自己。無論是因為生活逼迫了她,還是她向生活主動投降。
李安的作品往往會將最真實的生活層面展現出來。李安作為一個華裔導演,常年定居異鄉,他對於兩種完全不同的文化,絕對是深有體會。《喜宴》最精彩的地方在於偉同父親在將近結局時的反轉。他就像是這場「鬧劇」的幕後黑手。因為他的重病,逼迫兒子製造了一場騙局,將身邊人都「托下水」。偉同母親知道真相後寧願隱藏一生,也不願意影響他的疾病。他所愛的人,對他好的人,都為他在心底埋藏了傷痛。當偉同父親給Simon紅包時,說了一句「謝謝你照顧偉同」,也讓觀眾明白了一切。不禁唏噓,這就是生活常常帶給我們的措手不及。從偉同父親身上,似乎看到了《白》中的那個丈夫。一個丈夫為了報復自己出軌的妻子,為了滿足自己的自尊心,將妻子送進了監獄。雖然妻子臨走前原諒了他,他也釋然一笑,但他的內心是十分痛苦的。就像偉同父親在機場說的那一句「我也開心」。他達成了自己所有的目的,卻傷害了偉同、葳葳還有Simon,也欺騙了自己深愛的妻子。當他說出「我也開心」時,內心又會掀起怎樣的波瀾呢?
《喜宴》是一場名副其實的喜宴,建立在五個人錯綜複雜的心情與關係之上。傳統的父母,前衛的兒子,兩種文化互相碰撞,包容,互通,想要融入到一個家庭中。其實每個人都做了退讓。父親沒有指責兒子的同性情人,母親接受了兒子的性傾向,偉同沒有推翻父母堅守的傳統,葳葳沒有責怪偉同一家對自己的無情,Simon諒解了偉同的 「婚姻」以及葳葳的懷孕。他們互相傷害又互相諒解。這就是家庭。這就是生活。他們的關聯不是輕易能斬斷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