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我和我的冠軍女兒 Dangal

摔跤吧!爸爸/摔跤家族/WrestlingCompetition

8.3 / 211,000人    161分鐘

導演: 涅提帝瓦里
編劇: Piyush Gupta Shreyas Jain Nikhil Mehrotra
演員: 阿米爾罕 沙克希坦沃 法蒂娜薩納謝赫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川神

2017-05-10 05:42:06

進擊的印度電影人


《摔跤吧,爸爸》是一部由真實故事改編印度電影,這是阿米爾·汗自《三傻大鬧寶萊塢》之後,走進中國觀眾視線的第三部影片。本片延續了之前的輕喜劇風格,選擇了一個勵志的故事:辛格,一位國家級摔跤冠軍,為現實生活所迫,放棄摔跤夢,於是把為國家奪取國際賽事冠軍的夢想寄託在大女兒吉塔和二女兒巴別塔身上,按照他自己的訓練方式,最終吉塔成為了第一位贏得大英國協運動會的印度摔跤手。 本片是一個為國爭光的主旋律故事,但絲毫沒有說教的味道,著眼點始終放在主角的個人成長上,又在成長過程中和周圍摩擦出許多笑點,這些笑料來自日常生活,展示著印度風俗。時長兩小時二十分鐘的電影,一路看下來歡聲笑語,阿米爾·汗對喜感的把控能力證明了他不只是「印度吳彥祖」,還是「印度周星馳」,幾個小演員也自帶萌點,搖頭晃腦這樣簡單的動作都顯得憨態可掬。 不過影片對材料的取捨不夠乾淨俐落,總是想做到事無鉅細,例如主角做一件事後,要加入好幾個吃瓜群眾的側面描寫。好在本片的歌舞節奏感強烈,能把原本有些拖沓的地方調整出熱鬧歡樂的氛圍。印度古代文學就擅長長篇敘事,現在拍攝影視劇仍喜歡面面俱到。不過,一個能把電視劇拍出八百多集的國家,電影拍兩個多小時,已經是精簡又精簡了,不要太苛責。 摔跤題材的電影多為男性視角,像香港的《激戰》、美國的《鐵拳》等,都以男性的奮鬥和男性的家庭責任感為主題。《摔跤吧,爸爸》的可貴之處就在於它展現的是女性的奮鬥,不僅是在賽場上爭奪榮譽,更是以自己的實際行動打破男權社會對女性的桎梏。 可以看出,這部影片的野心不只是勵志,還在於披露社會問題。在辛格一家的成功之路上,一直有這樣兩塊絆腳石,一是國家體育部門的官僚作風,一是重男輕女的社會習俗。 吉塔可不是乖乖女,從頭到尾她都在懷疑——反抗——做出自己的選擇。最開始,她是反抗自己父親的嚴厲訓練,直到她醒悟到如果不出人頭地,就得像其他女孩一樣小小年紀就嫁人,然後一輩子圍著男人打轉,生活變得沒有尊嚴。至此,她反抗的對象由嚴父轉變為壓制女性發展的社會和不思進取的體育部門。影片沒有把吉塔塑造成腳踢父權拳打傳統的女英雄,而是致力於表現她作為一個普通女性的思考,她不是沒有缺點,只是最後堅持了下來而已。 由於宗教和貧富差距等問題,印度被旅行指南書列入「最不適宜女性居住地區」。尤其是農村,女嬰死亡率比男嬰死亡率高不少,女性識字率比男性低很多,社會地位更是不用說。在《摔跤吧,爸爸》中,觀眾可以通過村民鄰居們的言談一窺管豹,影片用喜劇的形式溫和地諷刺著社會不公。 阿米爾·汗在主演之外還有一個身份,就是本片的製片人。在電影之外,他就為兒童、婦女的權益積極奔走;在電影之中,也將自己的理念貫徹其中。這是一位有社會責任感、有國際視野的印度電影人,而且他並不是唯一的一位。 近年來的寶萊塢電影中還有很多關注社會現狀的佳作,揭露起社會陰暗面來毫不手軟。有反映雛妓生活狀況的紀錄片,有反思政府與媒體關係的《綁架之後》,有直接懟腦殘粉的《腦殘粉》,甚至在這個宗教國家,還有將各大宗教調侃個遍的《我滴個神啊》。這些電影還不是小眾片,都由印度一線演員擔當主角。說起寶萊塢,我們立即想到的是載歌載舞的熱鬧場面,卻很少知道它還有充滿人文關懷的一面。 我們一直詬病印度貧窮落後,不過換個方式想想,現在的印度電影敢於反映社會中落後守舊的一面,不也正說明這些現象正在得到更多關注嗎?在印度這樣傳統極其強大的國家,一部寓教於樂的電影確實能起到引發觀眾反思的作用,在社會進步的道路上,印度電影人功不可沒。

文/綠流三千里 (作者綠流三千里,荔枝新聞特約評論員,豆瓣閱讀作者,貓眼電影特邀影評人;本文系荔枝網及旗下「荔枝新聞」客戶端獨家約稿,轉載請註明出處。)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