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權:不要流於「勵志片」之面,看看背後的深意用心。
《摔跤吧爸爸》,5星可以給,因為主題永恆。這無疑是一部勵志片,但還是不想流於膚淺的表面,想從人權、女權的角度說一說自己的觀影感受。阿米爾汗在印度是演員同樣是勇者,細心的影人會留意到他拍的每一步片子都是印度社會的逆鱗。拍《這個男人來自地球》就是在給游離社會現實的各種宗教狂熱分子扇耳光,作為印度佛國的一號演員更是娶了伊斯蘭女人「唱反調」。這部電影同樣是用了心的,女人在印度的社會地位低到沒有權利選擇職業,片中爸爸的那句「你不是在為自己戰鬥,而是為了印度千千萬萬生下來就只能鍋碗瓢盆相夫教子的女性而戰鬥」點出了這部電影的中心思想。女權運動自19世紀就開始隨著資本主義工業的發展而崛起,如果認真的把背景放在印度,或者直接說這部電影給印度人的觸動一定不在「勵志」,而是女性社會地位的一次「修正」。其實片中爸爸對媽媽服侍丈夫服務家庭的行為(家務、倒茶、餵藥)是習慣、自然的,男權主義是社會常態,社會大環境是無法從說教宣揚抑或個人個體家庭的改變而變化的,只有先破後立,從體育運動入手,打破常規、另類出線、一戰成名、大放異彩,進而轟動全國,我想轟動過後,就是反思與改變了。爸爸教導女兒最後一場決賽,贏不贏沒關係,但是一定要「秀」,要「讓所有人都記得你」也是再一次扣題:片頭女兒把男同學打哭後的那句「我忘記了不一定非要是兒子,女性也可以獲得金牌」。最終,這枚金牌原本圓爸爸一人夢想的意義也昇華到了女性可頂半邊天的一個社會影響。我對好電影的定義是百年後仍不會過時仍會被記起,顯然十年後我還是會再重溫此片~為阿米爾汗點讚,為寶萊塢點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