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影視口碑榜

2017-05-10 19:26:34

終於知道恐怖片《逃出絕命鎮》為什麼能小成本逆襲, 看完很驚訝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影視口碑榜(微信ID:yingshikoubei):近幾十年來,恐怖片作為類型片中的一種在電影市場上異軍突起,獨樹一幟。眾多恐怖片中,美國與日本恐怖片在數量和質量都較為突出,且兩者風格迥異,各自代表了恐怖片發展的某種趨勢。所以,簡單了解兩國的恐怖片特點,對於我們理解《Get out》(中文譯名《逃出絕命鎮》)這部電影無疑會提供新的視角。

電影《Psycho》(中文譯名《驚魂記》)海報

總的來說,歐美恐怖片追求的主要是感官刺激,帶給人視覺上、心理上的絕望和寂寞才是歐美恐怖片追求的真正的恐怖,看完會給人一種絕望的錯覺。但是為什麼小編會選擇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Psycho》(中文譯名《驚魂記》)作為美國恐怖片的代表,而不是在第64屆奧斯卡上斬獲多項大獎的《The silence of the lambs》(中文譯名《沉默的羔羊》)?

誠然,這部電影很優秀,以小博大,男主的表現驚為天人。但是,希區柯克1960年的作品《驚魂記》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它準確的預見了當今,尤其是21世紀以來美國恐怖片的主流——精神分析類,這些恐怖片往往是有關精神分析的,它們用宗教或歷史之眼來觀察黑暗,己超出了類型片的範疇,成為反思我們精神世界的經典,而這也與本片《逃出絕命鎮》有異曲同工之妙。

電影《呪い》(中文譯名《咒怨》)海報

日本向來是恐怖片大國,國人對於日本恐怖片的記憶大多來自於《午夜凶鈴》與《咒怨》,而怨靈就是日本所以恐怖片的核心,也說是所有日本恐怖文化 的根源之一。

在日本恐怖片的發展中,從二戰的怪談片到各種類型,只有兩種類型的恐怖片被流傳下來,那就是將怪談片分為怪和談,怪就是以哥斯拉以代表的恐怖怪獸片,而談就是一怨靈文化為主的日本恐怖片。日本之所以會產生完全不同於歐美的恐怖片,這個和日本獨特的島國環境和信仰體系有關。

接下來來談談小編最近看的這部受到廣泛讚譽的恐怖片——《Get out》(中文譯名《逃出絕命鎮》),《逃出絕命鎮》上映後,不僅憑藉小成本成功逆襲,在美國本土拿到了1.7億美元的票房,口碑也一片大好,爛番茄新鮮度一度達到100%,甚至到今天都仍保持著99%的新鮮度,而且豆瓣評分也達到了7.6分,雖不是出奇的高,但也是不錯的成績。小編就從感受最深的兩點談起,本片的主要演員的表演以及電影對種族問題的獨特表達。(以下可能會有些許劇透)

電影《Get out》(中文譯名《逃出絕命鎮》)是由美國傑森·布朗姆工作室製作,由喬丹·皮爾執導,丹尼爾·卡盧亞、艾莉森·威廉士、凱薩琳·基納聯合主演的恐怖驚悚片。該片於2017年2月24日在美國上映。該片講述了黑人小伙子克里斯與白人女友露絲在相處階段,發現了自己落入了一個邪惡的種族陰謀當中的故事。

英劇《Skins》(中文譯名《皮囊》)劇照

男主角的扮演者丹尼爾•卡路亞的「成名作」是十多年前的放蕩青春英劇《皮囊》,他在其中扮演了一個特別小的角色,並擔任了幾集的編劇。

英劇《Black mirror》(中文譯名《黑鏡》)劇照

之後也是在各種電視劇和電影中打打醬油,最出名的角色估計就是英劇《黑鏡》第一季中為了聽首歌干翻老大哥的黑人小哥了。就是這麼一個常年籍籍無名的演員在電影《Get out》(中文譯名《逃出絕命鎮》)中貢獻了極其精彩的演出。

《Get out》(中文譯名《逃出絕命鎮》)劇照

丹尼爾•卡路亞在影片《Get out》飾演一名黑人攝影師,克里斯對於自己母親的死一直有陰影,導致他不敢開車,而且養成了憂鬱,順從的性格,而克里斯的扮演者丹尼爾•卡路亞巧妙地通過自己的陰鬱的攝影風格以及對警察的態度上表現了出來。

但是給小編震撼最大的還是克里斯「准丈母娘」對自己進行催眠時所表現出的炸裂演技,當時克里斯被迫回憶起和母親的點點滴滴,頓時淚如泉湧,僅僅這樣還不足以表現出丹尼爾•卡路亞的演技,在流淚的同時他還要在眼睛表現出空洞和恐懼等多種情感,能做到這一點,給這位演員點個讚。

而有幾分神似詹妮弗•康納利的女主角,是憑藉出演HBO年輕版「慾望都市」劇集《都市女孩》微火了一把的艾莉森•威廉士,算是個電視明星,但也並沒有什麼拿得出手的電影作品。在電影中,艾莉森•威廉士亮點不多,唯一讓人印象深刻的便是上圖所表現出的「一秒變臉神技」,這裡還是頗見功力的。

接下來小編想提一個電影中的一個小角色,也就是電影中女主的奶奶。演員都說「戲比天大」,所以在演戲的時候,不管角色大小,演員都需為其傾其所有,為藝術獻出自己的力量,而女主奶奶的扮演者——Betty Gabriel,國內的各大網站都查不到她的官方中文譯名,可見是多麼不出名。

但其在電影中的一個流淚橋段,這個橋段表演要求非常高,需要同時滿足幾個條件:1,詭異感;2,一種老人尤其是老太太才會有的和藹感或者說是虛偽的和藹感;3,同時要流淚。這三個條件加在一起,對演員的要求可想而知,而這僅僅是電影中的一個小角色啊,這對我們國內的電影製作也有所提醒,即使是小角色,也要用心。

美國作為一個年輕的移民國家,在享受移民福利的同時,有一個問題是美國人民永遠的痛——種族問題。特別黑人的種族問題尤為突出,由於眾所周知的各種原因,黑人在美國社會受到的歧視仍然存在,近年來衝突不斷,因此,反映種族歧視問題的優秀影片眾多,如在第86屆奧斯卡頒獎典禮上或的最佳影片,最佳女配角,最佳改編劇本獎的《為奴十二年》,但多年來,反映種族問題的電影都逃不出「苦難」和「勵志」,而影片《Get out》(中文譯名《逃出絕命鎮》)則提供了獨特視角。

影片的獨特之處在於將種族問題和恐怖片結合在一起,No one has ever done this before。而電影《get out》對美國一邊鼓吹政治正確一邊又對潛在的種族歧視問題避而不談的現狀進行了辛辣的諷刺,為影片帶來了恐怖片中少見的社會思考與深度。

雖然美國發展到今天,奴隸制已經成為了久遠的歷史,不僅黑人的社會地位大大提高,甚至還有過黑人總統,但種族歧視仍然以一種更加隱蔽、更加齷齪的形式存在著——以「博愛」、「寬容」、甚至「嫉妒」為名的種族歧視。所以電影《get out》無疑給我們提供了新的種族歧視問題的表達方式,而且就從恐怖片的角度來說,這部電影也算是一股清流啊!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