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我和我的冠軍女兒 Dangal

摔跤吧!爸爸/摔跤家族/WrestlingCompetition

8.3 / 217,392人    161分鐘

導演: 涅提帝瓦里
編劇: Piyush Gupta Shreyas Jain Nikhil Mehrotra
演員: 阿米爾罕 沙克希坦沃 法蒂娜薩納謝赫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倪納

2017-05-10 23:18:20

不結合當地國情的女權批判都是耍流氓,摔跤吧,女孩!


部落格:一個性別盲的女性主義觀
知乎專欄:一個性別盲的女性主義觀

作者:倪納

《摔跤吧!爸爸》在上映之前,就聽說「真女權和假女權」在網上因為它是「女權」還是「父權」電影撕的不可開交,導致我進電影院之前心裡也有點忐忑。看完之後,我只想對那些「父權說」的營銷號說,沒有金剛鑽別攬瓷器活,字沒認識全就不要亂「脅女權以令吃瓜群眾」,女權的權,指的是權利,不是權力好嗎!別只看到父親權力大,就武斷判定沒有推動女性權利好嗎?

首先,要先誇誇這部電影,我怎麼形容我對它的喜歡呢?想了半天,我只能說:「倒憋鼻涕20分鐘那麼好」。淚腺發達的我,中期開始哭的太厲害,到最後鼻涕橫飛,但因為情節太精彩實在不甘心錯過,強忍著沒去洗手間找紙巾,硬是把鼻涕倒憋回去20分鐘,就是這麼好看!

不結合當地國情的女權批判都是耍流氓

讀新聞的朋友都知道印度這個國家女性的生存狀況多麼的嚴峻,而Phogat sisters(指男主角Phogat家族出來的女兒們,包括本片中的Geeta和Babita)來自Haryana,這個地方雖然很窮,但有一件事情很出名,就是當地有極高的「性別選擇墮胎率」(Female Feticide)。




以上的數據是印度的性別比排列表,全印度的性別比平均值是109.9,而Phogat sisters出生的地方Haryana性別比排名全國第二、直接比全國平均值高10,高達119.7!聯合國設定的正常值為103—107,中國2015年的性別比是105.02,119.7是一個什麼概念呢,每出生120個男孩對應出生100個女孩,為什麼女孩少了那將近20%?因為都在胎兒或者嬰兒時期被殺了。

片中,Geeta和Babita的同學結婚,遭到了父親的攪局。兩個人在抱怨父親的暴政時,這位女同學聲淚俱下,訴說自己14歲就被嫁掉,一輩子要終日對著鍋碗瓢盆、不停生孩子這樣的命運。這是Haryana地區的真實寫照。除了「性別選擇墮胎率」極高,Haryana還有極高的童婚率。全印度的童妻數量高達2400萬,而在Haryana地區,童婚嚴重到什麼程度呢?

印度曾經在Haryana地區發起過一個叫做Apni Beti Apna Dhan (My daughter, my wealth) 的項目,旨在降低女孩子童婚率,具體做法是,只要女孩子在滿成年18歲以後出嫁,娘家可以收到一筆政府補助約 b25,000 ($384) 。可以看一下Haryana地區關於這個政府項目最終的結果,不管是有沒有參與這個項目,童婚率始終都在13-14%,然而,沒有參加這個項目的女童(藍色),超過十八歲結婚的有41%,反觀參加這個項目的女童(紫色),有59%都在剛滿18歲就迅速嫁人。可見,政府本希望改善童婚率,但真實情況是,大部份Haryana父母都會把女兒留在家中做家務,等一過18歲生日就立刻嫁掉,然後去政府那裡直接換錢。




所以說,那些說本片父權至上,是赤裸裸的男性壓迫女性,你們可以洗洗睡了。在Haryana這個地方,Phogat姐妹首先在還是胚胎的時候,就有20%機率被自己父母謀殺,然而她們順利活下來了;她們有很大機率被父母在滿18歲的時候換取一筆客觀的先進補助,要知道對於印度這樣一個人均GDP才1000多美元的國家來說,$384算是巨款了,然而她們並沒有被父母嫁掉。相反,Mahavir Singh Phogat一路用心地培養自己的女兒,頂著所有人的嘲諷,在荊棘中給女兒開闢了一條全新的路。

馬哈維亞是怎麼萌生讓自己的女兒練摔跤這個念頭的呢?

2000年,舉重運動員Karnam Malleswari成為印度歷史上第一位拿到奧運獎牌的女運動員。馬哈維亞看到新聞後很受鼓舞,從Haryana國家電力局辭職, 開始全力培養女兒成為職業運動員。Mahavir Singh Phogat接受採訪時說過,「村子裡的人都指責我,說我訓練女兒摔跤讓整個村子蒙羞,但我當時想,既然現在有的國家女人都能做總理,為什麼不能做一名摔跤選手?」 (圖左:馬哈維亞和四個女兒)

誠然,Mahavir Singh Phogat把自己的夢想凌駕在自己孩子的人生之上,這確實剝奪了孩子選擇的權利,這放在其他社會環境下成立,放在一個「身為女人就別無選擇」的印度,這種說法不是顯得太可笑了嗎?

其實,我反而喜歡這樣的人物塑造。中國影視劇就是太多「侯永亮」式、「瑪麗蘇」式的聖人,才讓作品完全脫離了真實生活。小學寫作文,老師每次都說「這篇文章歌頌了……」,QTNND的歌頌,刻畫一個真實飽滿的人物,讓受眾自己去評判,不是更深刻?

女權?父權?咱們看真實影響!

再反過來試想一下,如果Mahavir Singh Phogat生的是兒子,他就不逼迫他們去實現自己的理想了?Geeta從十幾歲開始訓練,如果是男孩子,剛從娘胎里出來估計就被扔到沙坑裡面練打滾了。馬哈維亞對Geeta和Babita的嚴苛教育和性別不是絕對關係,和「兩代人的尊卑階級」有關。但凡你們能批判一下Parental Oppression(親代壓迫),我還認有些現實意義。敢情現在「女權」成了個夜總會最紅的陪酒小姐,誰來了都要翻個牌子,叫到房裡陪一圈,這樣的文章才叫「有面兒」是嗎。

「女權」,旨在推動社會進步。Phogat姐妹真實故事引發的女權進步我就不再贅述,這裡只看一看,這部電影到底有沒有推動印度女性權益、地位提升。如果你覺得我講「推動摔跤運動的女性參與度、社會對女性運動的認可、女性身份地位提高」這些話都太虛,我可以講點實在的。

Haryana地區內的Charkhi Dadri地方政府因為受到了《摔跤吧!爸爸》的影響,推出了一個新的政策「把女孩子的名字也做成名牌,掛在家門口」,讓女孩子和家裡其他成員一樣,有了在「家庭名牌」上的一席之地。這一歷史性的「平權政策」將永遠改變當地女性的「社會身份認同」。這個政策現在已經開始朝周邊區域輻射,越來越多的女孩可以把自己的名字放上家門牌了。

在印度Mattancherry州的Vidyalaya學校內,一種傳統的名叫Gatta Gusti的印度摔跤正在復興,參與者大部份竟然都是女生,是因為她們看《摔跤吧!爸爸》這部電影。而學校為了鼓勵女孩子們練習摔跤,採購了價值Rs 4.5 lakh的專業摔跤墊。還記得Mahavir Singh Phogat為了一塊摔跤墊去體育局求那個官員的電影情節嗎?今天,由於電影上映,千千萬萬想摔跤的女孩子不需要在床墊上練習了。
改變正在發生,《摔跤吧!爸爸》電影在印度的社會效應還在發酵。30年後,當印度女孩子可以自由地選擇摔跤、足球、太空人、政治家這些職業時,她們也許並不知道《摔跤吧!爸爸》對她們的生活帶來什麼實際影響,就好像我們的今天,也不知道:「五四運動」期間《婦女雜誌》、《婦女聲》為女性鋪好了一條更平緩的路。

結尾

本來還想寫一小段本片中最核心的主題,也是被所有媒體忽略的一個主題,即「民族主義」。但是因為怕被和諧,猶豫再三,想用一句話帶過。這部片子是一部帶有女權色彩的好作品,但是其最突出的核心,或者說很值得批判的一點,是「民族主義」凌駕一切之上的霸權。說它是一部女權主義的電影,不說說是一部民族主義的電影更為妥當。

最後我想說,國產電影在過去「圈錢、貪慾、浮誇、膚淺」的無窮輪迴中墮落,我們痛心疾首,但又覺得無能為力。不!我們生在這個社會,雖然沒有普選領導人的權利,然而,你購買的電影票,就是一張張選票。你購買的今天,決定了你想要的明天。讓我們用一張張「電影」選票選出一個更光明的中國電影的未來,可好?

對爛片Say No,人人有責。愛之,責之。恨之,溺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