摔跤吧!爸爸/摔跤家族/WrestlingCompetition
導演: 涅提帝瓦里2017-05-11 03:24:32
昨天去中牟的奧斯卡看了部印度電影《摔跤吧爸爸》,影片十分精彩,因為主演是阿米爾汗! 初識阿米爾汗是2010年那部影世經典《三個傻瓜》,這也是我看的第一部印度經典電影。以前也早就聞名印度電影的博大,寶萊塢是僅次於好萊塢的世界第二大電影出產基地。但印度電影主要以歌舞形式為主,熱情樂觀的南亞民族動不動就連唱帶跳的讓我們五千年性壓抑的中華民族確實也很難完全接受,但通過阿米爾汗的一系列電影讓我對印度電影頓時刮目相看。 阿米爾汗被稱為印度的劉德華,指的是其知名度,但如果你真了解阿米爾汗,就會知道他的成就和影響絕不是劉德華所能比擬的。我承認劉德華的成就和努力,但和阿米爾汗相比,劉德華只能說是一個知名的演員,而阿米爾汗卻是一個偉大的藝術家! 阿米爾汗還有個稱號叫「印度良心」 ,在印度人心中他是甘地之後最偉大的印度人,因為他通過電影的形式把印度社會的各種弊端展現了出來,為印度國家的社會發展提供了很大幫助。這幾年我幾乎已經把能找到的阿米爾汗的電影都看了,《三個傻瓜》和《地球上的小星星》直批印度的應試教育對孩子的危害和大學的毫無創新,《PK》直指印度混亂盲目的宗教信仰,《印度往事》更是時刻在提醒每個印度人不要忘記歷史,英國給印度帶來了殖民卻也帶來了現代文明,片中那場場面宏達暢快淋漓的板球比賽不次於任何一部好萊塢大片。讓我更為動容的是阿米爾汗拍的幾十集的電視訪談節目《真相訪談》,我雖然才看了十幾集卻已經非常膜拜這位有良知的電影人了,《真相訪談》是個採訪記錄節目,阿米爾汗團隊深入到印度每個偏僻的山村和貧民區,深入記錄印度民間那些一直延續的種姓制度割禮習俗等非常落後野蠻非人性的行為對普通印度人民的傷害和摧殘,如印度的底層女性沒受教育權,十四五歲就得嫁人,很多都是被父母當成物品一樣把她們嫁給幾十歲的人換去錢財,婚後只能不停生育孩子照顧孩子,不能工作也無法工作,無任何地位和自我發展的可能。 其實阿米爾汗更多是在批評政府,指責政府的不作為導致印度的貧富嚴重分化,問題居多不下等一系列社會問題而使印度一直無法擺脫貧窮。阿米爾汗不僅提出來問題,還通過自己的影響力一直在努力解決這些問題。但他的這些電影更大影響卻是使更多的印度人能清醒的認識到自己國家的問題,並且一起努力改變這些問題,這才是國家的動力和民族的希望! 《摔跤吧,爸爸》一如阿米爾汗的風格,講述的一名出色的印度摔跤手因為家庭貧困而無法繼續從事這一職業,但他把希望卻寄託在了兩個女兒身上,從小訓練女兒摔跤,最後大女兒終於在大英國協的運動會上力壓對手,為印度奪得一枚寶貴的金牌。 這部電影表面上拍的是堅韌不拔的體育精神和熱烈高漲的摔跤比賽,實際上阿米爾汗依然是在面對印度的社會問題。印度作為世界上第二人口大國,體育上卻是一個非常弱小的國家,歷屆亞運會奧運會上印度的體育成績十分慘澹,很多年連一枚金牌也得不到。為什麼呢?在這個電影裡阿米爾汗就提出了問題,並查找原因。一個天才的摔跤手卻連生計都無法解決,他帶領女兒為地區奪得了名次,而連一塊摔跤墊卻也不能申請下來。在國家體育中心,教練員和官員不把訓練作為主要任務而只關心運動員的比賽結果,得獎後拼命往自己身上邀功。電影通過這一個個形象把政府不重視體育,各級官員和教練的不作為才導致印度體育落後的原因揭露的一覽無遺。 這個電影另一個關心的問題就是印度的男女不平等問題,女孩從出生就不被重視,很少受教育,十幾歲就被迫嫁人,繁衍後代照顧孩子,了此一生。阿米爾汗通過電影向印度人證明:女孩也有運動的天賦,女孩也能通過努力得冠軍,女孩也應該有受教育受培養的權利。 在女兒獲得了金牌後,教練員和各級體育官員爭廂在媒體前表達自己的訓練之功,但冠軍卻說我最感激的人是這麼多年堅持不懈默默訓練我的爸爸,沒有爸爸的支持我不會取得今天的成績。 在反思體育體制方面,這部電影無疑給了印度體育總局(如果有的話)一記狠狠的耳光,也許因為這部電影能改變印度的體育現狀,也許日後印度也能成為體育大國,也許不能。 以後印度到底能不能成為體育強國並不是我關心的問題,但身為一個中國人看本片想到的還是我們自己國家的體育問題。 首先讓我想到的是2010年冬季奧運會冠軍周洋在頒獎後接受採訪時說首先感謝我的父母的養育,以後一定好好孝敬父母。這本來是一句很好的答記者問的話,沒想到竟讓國家體育局的領導勃然大怒:為什麼不首先感謝國家感謝領導而先感謝父母,沒有國家的培養你能得冠軍嗎?周洋因此受到了嚴厲批評,而後又在公眾場合致歉,說自己錯了,應該先感謝國家感謝領導的培養才有的今天。這件事一下就變了味,成了當年一個很熱的話題。難道先感謝父母錯了嗎?就算按順序來說也是周洋父母先生了周洋才讓國家有機會培養的呀!在我們這樣的國度,只允許有集體而不允許有個人,甚至只允許有國家不允許有父母。這是正常的國家嗎? 其次我想到的是我們國家到底是不是體育強國的問題。中國自改改開放以來,體育事業也開始復甦發展,經濟騰飛之後中國的體育在世界上更是大放異彩,特別是08年的北京奧運會,中國的獎牌數竟然超過美國,儼然已經成為世界第一體育強國。 其實中國這種看似十分強大的體育大國形象早就被別人用過了,那就是曾經的民主德國和蘇聯。特別是民主德國,在國土和人口都只佔半壁江山的情況下體育事業竟然空前強大,在1980年的莫斯科奧運會上,民主德國竟奪得二百多枚獎牌,成為和蘇聯美國並肩的一流體育大國。在德國統一文檔解密之後,才知當年的民主德國為了使自己的運動員能得金牌,不惜一切代價,給運動員打各種興奮劑,國家統一魔鬼式集訓,好多當年的奧運冠軍在退伍後不久就全身發病,終身躺在了病床了。 中國現在的體育現狀其實跟當年的蘇聯民主德國基本一樣。可以這樣說,中國目前僅僅是一個競技強國,而不是一個體育強國。中國在亞運會和奧運會上拿的金牌是舉國體制的產物,是金牌戰略的產物,是國家集中投入大量資金的一種必然結果。打個比方,一個窮國家集中資金就可能造一顆原子彈,能不能說造出了原子彈就是強國了呢?或者說只要國家造出了原子彈就意味著每個國民都具備了造原子彈的能力呢?體育的最終歸宿是大眾化和平民化。體育不是為了爭名奪利,而是為了強身建體。現在在中國金牌戰略和舉國體制下,體育運動的主要功能就是得到金牌,其投入完全圍著金牌打轉。一些更本沒有群眾基礎和娛樂性的項目卻能拿金牌,而像田徑游泳足球籃球這樣的最考基本功和群眾基礎的項目卻永遠是處在世界最不入流的地位。 也許有人會認為我們這樣做也是為了樹立國際威望,震撼世界啊!其實這種把戲別人早就看透了,誰也不會在乎你到底拿了多少沒什麼價值金牌。震撼別人是假,糊弄自己人才是真。像蘇聯民主德國和我們這樣的集權主義國家,需要的就是時刻要證明白己偉大自己的正確,時刻讓我們感覺到他們政權的合法性,時刻要安撫我們安心做順民,這才是這麼做唯一目的。你看我們國家這麼強大,在國際這麼有威望,說明我們的統治非常正確吧,生長在這樣的國度難道還不自豪嗎?至於我們特權階層生活優越一些,你們生活辛苦些沒有尊嚴些,你還會計較嗎? 印度在經濟上是不如中國,但他們卻有健全的法制和民主的政治,人民可以提出不滿的建議,社會在不斷改善中進步,而我們只有歌功頌德,不准發出任何反對的聲音。與印度相比,到底誰更先進,誰更有希望呢? 我們缺的不止是一部好電影,更不是一個阿米爾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