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失魂--Soul

失魂/

6.3 / 461人    111分鐘

導演: 鍾孟宏
編劇: 鍾孟宏
演員: 張孝全 王羽 梁赫群 陳湘琪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Wednesday

2017-05-11 05:45:20

《失魂》如何「回魂」


《第四張畫》讓鍾孟宏拿到了金馬獎最佳導演獎,但好像對導演拍片環境的改善幫助並不大。叫好不叫座的現實,讓導演在為下一部電影籌措資金時依然困難重重。導演在接受記者訪問時也曾開玩笑地感嘆:「為什麼喜歡我電影的人,都不是有錢人?」於是《第四張畫》之後,鍾孟宏拍了《失魂》,一部很特別的商業類型電影。

不過,藝術家哭窮的事也要分開來看:票房不佳投資少是真,而藉著得獎的東風期待在商業上有所突破恐怕也是事實。導演與投資方互惠也是好事,而對之前電影生涯頗順遂且成功的鐘孟宏來說進行這樣的嘗試也有一定的吸引力,當然最重要的還是導演「仍可以在包裝的底下實踐自己內心想要表達的純粹的東西」。

《失魂》是帶暴力元素的驚悚心理劇。在台灣,驚悚恐怖類型的電影是有一定市場的,而且「失魂」的本土味也很濃。青年阿川的身體裡「住進」了別的人,並由此導致了一系列命案。不過,導演顯然沒有要像通常類型片的處理方式那樣簡而化之——失魂是因為某種惡,殺人也是因為惡,惡被除掉一切就恢復正常了,而惡本身只是一個簡單的概念或設定——不僅要說明失魂的來龍去脈,更重要的還要解釋如何來「回魂」。故事以父子關係為線索展開,「人」本身依然是被關注的核心。人面臨各種壓力,有時候情況特殊,例如永恆又特殊的死亡的影響,人就可能失控。至於如何被拯救,關鍵還是在「人」自己。導演講了一個「三個獵人」的寓言性質故事,局面就更複雜了一些。

在影片開始不久,生病的阿川被同事送回老家,途中有個有趣的細節。納豆扮演的同事在路途中抱怨。他本不在護送之列,但因為覺得「台北很悶,要出來透透氣」而搭上了便車。結果卻是:風景看一會就膩了,而原本期待的所謂「鄉土風情」也沒有看到。又因為多了他一個,狹小的車內空間更加侷促了,搞得大家都更難受。
充滿幻想的城裡人,到了城外後,失望了。

精神心理疾病常會被貼上時代性標籤,和城市一起成為現代性的特徵。遠離城市,是否能夠遠離煩惱呢?回到家庭,是否就能找回失去的魂呢?給出了「回歸」設定的導演又給出了否定的答案,或者說事情沒這麼簡單。

阿川是個廚師,乾的是殺生的活,非常頻繁地接觸死亡,這是阿川發病的直接誘因。因為關於死亡,阿川偏偏是個敏感者,他有童年時揮之不去的陰影:他看到父親殺死了母親。他見證了死亡,不僅要承受失去母親的不幸,他還要面對製造了死亡的父親,太殘酷了(阿川之後選擇了或者說只能出走)。按照父親的說法,他是應身患絕症的母親的請求而動手的。不管父親說的是不是真的,至少在那時無法化解阿川的壓力與困擾。

阿川生病後被送回家回到父親身邊,有了重修「舊怨」的機會,但結未解之前,回到以前的環境對阿川反而是種刺激。阿川更加失控了,他殺死了照顧他的姐姐。而且失控的人也不只是阿川一人。為了阿川,為了這個重新回到身邊的兒子,父親殺了來找女兒的女婿。父親陷入一種偏執,為了兒子做什麼都在所不惜,不僅為過去,更為了將來。但未來會怎樣,他其實也不知道,但他能做的就是守著兒子。帶他看病;面對威脅也不會手軟。

影片的核心——「三個獵人」的故事——本身並不難理解。看著危險還帶有死亡氣息的帶槍獵人,不僅於「我」無害,還在遇到困難阻礙的時候,幫「我」脫困。要解決問題首先要克服恐懼面對問題。對失魂者阿川來說,就是要直面讓他失魂的根本原因:童年時目睹父親殺母。克服現在的恐懼,才可能拯救那個在那時候就壓抑迷失墮入黑暗的小男孩。不能再逃避了,黑暗的種子已經萌芽,再這樣下去就只有毀滅了。

故事裡的三個獵人,對應到阿川身上又是誰呢,幫助阿川的人在哪裡?

因為「三個獵人」有明確的「三」這一數目,所以很明顯,在電影中對應的就是被殺死的姐姐、姐夫以及警察三人。殺死姐姐讓阿川某種程度上處在了和父親當年的一樣的狀態:殺死至親但其實並沒有來自本人(殺人者)的惡意(父親是幫母親解脫,而阿川則是「生病」了)。之後父親殺死來尋找女兒的女婿,就有明確的目的了,那就是要保護阿川。來自父親的愛,阿川顯然也感受到了。他主動要求繼續「關」在小屋裡,以免繼續失控給父親添麻煩。最後阿川殺死闖入者警察,就不是失控了,而是一種自我保護,為自己也為父親。這時父子兩人因為闖入者已完全處於同一陣線。父子之間的誤會消除了,阿川的病肯定將會好轉,而父親也終於得到了解脫。三個死者,也是三個使者,引領著失魂者阿川,走過生命中最黑暗的一段路,回到正途。

「三個獵人」在心理邏輯上可以自洽,但在情節的具體體現上或許會有些問題。被殺死的人都是無辜者,用別人的死亡來拯救自己,旁觀者(觀眾)總會覺得變扭。或許這也就是影片很凌厲深入,但卻有點無法真實觸人心弦的一個原因。人物,不管是主角,還是那些犧牲者,多少都有些符號化,這或許也是「類型化」一個弊端。

除了父子二人,影片中還有一個比較特殊的人物值得一說。那就是梁赫群扮演的在地警察。他也是阿川的同學,在阿川離家之時他常看望照顧阿川父親,代了阿川的子職。阿川回歸、一系列事件發生之後,他也沒有要對付阿川(自己危險時也沒殺他),最後還遵照阿川父親的意願處理後事。梁赫群這個容易被忽視的人物,其實在整個電影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為故事及主題提供了不可缺少的中介與補充。。他身上有導演賦予的雙重身份:他既是可以信賴的「家庭成員」,又是一名有公職在身的警察。這樣的特殊性,讓他成為外界可以進入到失控父於世界的唯一人(女兒女婿是身份弱勢,外來的警察是情感弱勢,都是單一性的。)。他也不僅僅是一種聯繫而已,他進入其中,在這對父子其中一方缺失時,在一定程度上充當其角色,維持適度的生活秩序,使這個失控的世界不至於完全崩塌,並有了恢復「正常」的機會。

《失魂》是部有質量的又很特別的驚悚心理片,在表演、藝術性等方面也很有特色(本文主要就「失魂回魂」嘗試解讀,其他就不多展開了)。而《失魂》跟鍾孟宏導演之前的電影相比,對一般觀眾來說,會有不小的落差,口碑也有些呈兩極化。不過,導演似乎沒有要停止在電影商業化類型化方面的嘗試,下一部電影《一路順風》將更加通俗化。那會是怎樣的一個新局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