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我和我的冠軍女兒 Dangal

摔跤吧!爸爸/摔跤家族/WrestlingCompetition

8.3 / 217,392人    161分鐘

導演: 涅提帝瓦里
編劇: Piyush Gupta Shreyas Jain Nikhil Mehrotra
演員: 阿米爾罕 沙克希坦沃 法蒂娜薩納謝赫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且行

2017-05-11 06:15:10

你看到印度農村與大字的父愛了嗎?


涉及少量電影場面,不算劇透
--------------------------------------------------------------------------------------------------------
《摔跤吧!爸爸》是印度著名影星阿米爾·汗主演,講述了一個父親讓女兒替自己圓夢的故事。
爸爸是前印度冠軍摔跤手,因在國際大賽中沒有為印度拿到金牌而耿耿於懷。退出賽場之後,希望由自己的兒子替自己為印度在金牌的夢想。但是,上天和他開了個玩笑,連生四胎都是女兒,於是他也放棄了生兒子的念頭,也放棄了夢想。直到有一天,他的兩個女生把鄰居家的兩個男孩狠揍一頓,才意識到女孩也可以摔跤,何況自己的女兒是塊天生的摔跤材料。於是在窮困的條件下,開始對兩個女兒展開了訓練,想把他們培養成摔跤運動員替自己圓夢。女主角也一路過關斬將,在國際賽場的領獎台上歌唱國歌。

每天五點,爸爸就命令兩個女兒起床,在無人的大街上跑步。她們心生疑問,雖然他們把鄰居家小孩狂揍一頓,但是也不至於接受如此重的懲罰。對於孩子而言,對面這種殘酷的訓練,她們也發起了無用的反抗,面對這種反抗,父親甚至不理會她們的哀求為了方便訓練,把她們的長發給剪成了寸頭。而這個寸頭,後來也成為女主們表現決心的最好方式。

在電影的開頭,聽到父親說要讓兒子替他圓夢,我的內心其實是有一點不舒服的。畢竟在個人主義以及自由主義盛行的時代里久了,在家庭裡面,讓孩子自由發展的聲音也是越來越大。看到讓兒女替父親活著,替父親圓夢,無疑是政治不正確。片中的母親也對父親的這種行為提出質疑,認為他奪走了屬於孩子的生活與童年。但是固執的父親仍堅持己見,與母親訂下一年時間內不干涉他對女兒訓練的契約。

雖然網上對這部劇是好潮如潮,在豆瓣上的評分達到了9.2。不出人意料,仍有不少人在吐槽父親讓女兒替他圓夢,把女兒視作實現自己夢想的工具。認為這是一種奪走女兒生活的做法,而這種作法簡直令人作嘔。在我看來,這些人吐槽的人只看到了這行為的表面,並沒有結合主角的環境就去談自由,去談夢想,沒有理解父親舉動背後還有另外一層意圖就去批評父親。電影被刪減內容中有一段,女兒們的訓練很累,晚上父親趁睡著了給女兒按摩的情節,就顯示父親嚴厲面具下對女兒真實愛意,充滿的就是滿滿的父愛。儘管對於父親讓女兒幫其圓夢的行為,我也有一絲不舒服,但是我依然認為這兩個女生是幸運的。

首先,他們有一個能發現兒女自身優點的父親。而尋找兒女優點,這個其實也算是父母責任之一。很多人都認為是父親強迫女兒去練摔跤,這種強迫我看來背後蘊含著一種孩兒時代還不能夠理解的父親的大愛。有一幕,母親向父親道歉,認為自己沒有生出兒子,讓他沒有辦法圓夢。而他的回答是讓她不要多想,他是依然是深受兩個女兒的(當時才生了2胎)。其實開始父親也並沒有想把她們訓練成摔跤手,假如父親沒有意外發現女兒有摔跤的潛力,相信他永遠也不會讓女兒們做摔跤手,因為這時他已經放棄了他的夢想。而女主也因為父親的發現,而走上了另一條路。

其次是,他們有一個有能力改變他們命運的父親。父親是印度摔跤冠軍,自然有能力在這一點上把他們培養好。她們生在農村,大家可能會覺得可以接受教育考個好大學,這個思路確實也沒毛病,這是個改變命運的做法。但是,這並不容易。

有一幕是女兒去參加她的閨蜜的婚禮,向閨蜜吐槽,認為父親對她們太過於殘忍。她的閨蜜說,她倒是很羨慕有這樣子的一個父親,至少父親會替他們著想,不像她一樣,到了年紀就嫁給未曾見面的男子作媳婦,從此與鍋碗瓢盆與伍,在家相夫教子。假如她們不練摔跤,那更大機率是要走女主閨蜜的道路。好在她們有一個發現了她們潛力,並且有一定能力可以改變他們命運的父親,儘管在初期他們並不能夠理解父親這樣子的行為。電影中,從女兒的視角來看,到後期也沒有太多為了父親而訓練,而打比賽的負擔,反倒是自己要登上領獎台拿冠軍。

剛才說,所有脫離社會環境去探討價值觀問題,都是有嚴重偏差的。電影裡面涉及到了父權、夢想之類的東西,而這些,都是在社會環境約束之下探討才有意義的。脫離了社會環境,吐槽就像是何不食肉糜一般。只有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看到角色所受到的各種限制,才可以更好的去看這種行為的合理性。

在印度農村里,重男輕女的觀念是相當嚴重的,與中國某些地區相比有過之無不及,就像一個知乎上在印度工作多年的人寫的回答一樣,若一個已婚婦女要是40多歲了都生不出兒子,那她就會被視作災星,其他婦女看見她就會躲很遠。很多印度父母都會認為女生就應該按部就班,接受命運的安排,當然這種接受也是對生活與命運的無奈。

還有,一個參與聯合國在印度開展的婦女生存狀況調查項目的義工曾經描述過當地婦女的情況。調研是在印度第三大旅遊城市jaipur的郊區。在這裡,幾乎家家戶戶都是童養媳。她接觸的第一個印度女性,21歲,已經生了11個孩子了,活下來的只有5個,她是三歲就被父母賣到這家來,10歲懷孕,11歲生了第一個孩子。她今年10歲的大女兒,重複她的老路,去年換到了另一家當童養媳。這只是她真實接觸過的上百位印度婦女中,非常不起眼的一位。她說:「再往後,我看到了很多很多,被剝削被壓迫的女性們,悲慘的生活。甚至到最後,說真的,感覺都麻木了。我真的感覺到,一個人無能為力到什麼程度。」

對於這位出人意料的父親,不僅讓女兒走不一樣的道路,還讓女兒與男孩們比賽,這自然是引來不少的吃瓜村民的冷嘲熱諷,面對這種冷嘲熱諷,電影中電影似乎沒有表現出來一絲動搖,他堅信自己做的是對的,也堅信女兒是個好種子。而這些圍觀的吃瓜村民,心中是如此的狹隘,目光是如此的短淺,用自己的思維與視野限制住了兒女們的命運。也希望這位父親和他們一樣,讓女兒全盤接受那種可以預見的命運。

在印度,父母們不是不知道知識改變命運,只要可以,他們都會讓家裡的男生讀下去,只是他們覺得女孩子的命運不值得他們努力罷了。這種我們現在看來不可思議的行為,不就是幾十年前的中國嗎?好想想呀,幾十年之前,很多女性在中國連上學的機會都沒有,今日大多數中國的女生都可以完成義務教育,但在中國很多地方的農村,女生輟學率也依然很高。

想起台灣女作家龍應台寫給兒子安德烈的一段話,「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而女主的好好摔跤,就像是好好學習,在其所在的社會環境中,就是一種爭取未來話語權的途徑。女主很幸運的,得到了父親的幫助。所以這種表面是強迫性的替父親圓夢,實際上是包含著某種命運與現實的妥協。

把女兒視作實現自己夢想的工具。這話不好聽,在我們的生活中也必然被唾棄。但是,考慮在主角所在的特殊環境,一邊是改變命運,走到大家所嚮往的現代社會。一邊是繼續留在印度農村。我想孰輕孰重,大家心中都有一把秤。

女主從開始的與男生摔跤,挑戰鄉村傳統的世俗眼光,後來戰勝父親挑戰父權,再到後來為國爭光,再次說明巾幗不讓鬚眉。女主一路走來,不僅僅是替父親圓夢,也是在替自己爭取選擇的自由。電影中,女主在拿了印度摔跤冠軍之後,去了印度國家體育學院訓練,回來之後用新的技巧戰勝了父親,認為父親的技巧已經過時,因此與父親爆發矛盾,當然後面也是說釋前嫌。而我就把這個衝突到化解的過程看作是一個交替:女主從替父親圓夢,到實現自己的夢想,為自己爭奪未來。

而我們自己,自然是希望有一個能夠尊重我們選擇的父母,最好是能夠給予一些幫助。而我們自己,可能也要考慮是否對子女太多的壓力,把讓她們實現我們留下的遺憾,其實,讓孩子有自己的生活,不也挺好的嘛。

當然,談回電影本身,作為一個勵志的喜劇片,能夠打動人心,用一個「燃」字描述整個片子是適合不過的了。刻苦訓練的場面,配上激情的BMG,此時大半個電影院都是抽紙巾的聲音。不管怎麼樣, 這部片子讓你用力的笑過哭過之後,這票價,不就已經值回來了嘛?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