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有媒體說,《摔跤吧!爸爸》今日的單日票房反超《星際異攻隊2》了,還挺驚訝的,好萊塢輸給寶萊塢、平民英雄逆襲超級英雄?
可惜,可能截稿時間因素或者選的是不同票房統計平台,據本人23點45分在中國票房網上所見,5月10日即時票房還是護衛隊略勝的。
不過《摔跤吧!爸爸》確實已經很厲害了,畢竟排片上少於護衛隊嘛,但口碑似乎更好,豆瓣9.2 VS 8.3。
《星際異攻隊2》我也看了,挺逗趣的,在漫威、DC一眾漫畫英雄片裡也算特別(但和自己的前作第一部比起來,打法相似、驚喜不多),故事輕鬆,場面勁爆,歐美金曲好聽,展示的宇宙也挺奇幻。片尾5個彩蛋也著實噱頭滿滿,很多人等到了字幕滾完。
《摔跤吧!爸爸》更接地氣,雖然摔跤算是個冷門項目,但展示的情感很真摯,競技場面也很真。作為一個體育愛好者,對體育勵志片本就有天然的親近感。片子也科普了摔跤的基本規則和運動裡面,呈現出了摔跤這項運動的力與美。
據說《摔跤吧!爸爸》被打上女權標籤,有些觀眾批判片子三觀不正,在體育燃情的背後是爸爸用自己的夢想綁架了兩個女兒,是扭曲的。
但其實縱觀影片,爸爸是發現女兒確實有摔跤天賦,以一年為期試驗,也就是說一年後如果女兒在摔跤這條路上行不通,他會放棄。女兒們一開始因為太辛苦,周邊又有人言可畏壓力,所以變現得不情願,甚至逃避訓練,但逐漸也確實真正愛上了摔跤,在輸掉處女賽後主動想快點有下一場比賽。
我們都知道,少年時,我們對世界是好奇的,又是陌生的,而興趣是靠培養的。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爸爸只是幫你引路的人。爸爸可以教你理念,可以教你技術,但到了場上,還是得靠自己去戰鬥。
很多觀眾反饋影片很催淚,但由於劇情確實算是套路,是體育勵志類型片的工整類型,我能體會到的催淚段落,一個是少女剪頭髮的求情,一個是女兒受挫後給父親打電話,未言先哭,然後父女齊哭。
情節套路,是知道吉塔最後一定會贏,既然結局已定,自然可以從旁邊的角度接受其間可預見的波折和磨難。青年吉塔從國家體育學院受訓後回家,除了生活追求有點變化,訓練理念更是和父親產生隔閡,於是父女競技以證明哪一方的技術更先進,我問同伴,你覺得爸爸和女兒摔跤誰會贏?同伴說肯定是爸爸啊,而我猜到會讓女兒贏。果然是女兒贏了。
是啊,如果不讓女兒暫時先贏,後面的反轉,又如何營構。
爸爸輸了,不是輸在技術落伍,而是年老力衰。女兒贏了,是底子打得好,正值信心爆棚。後面國際賽的連續首輪出局才會觸動她,她會更想起父親的好。當然,這本身也強化了爸爸的主角光環,只是私教,但和國家級教練比起來,卻更懂摔跤這門運動,更懂得爭金牌比保獎牌更能激發運動能力,多少也有點為拔高而拔高。
而且這是印度的故事啊,不能脫離印度的國情來看,這可不是中國流行的玄幻和仙俠。印度的重男輕女、貧富差距、官僚腐敗等等黑暗面都是蓋章認證的。我們好奇片子能過審,但其實片子落腳還是體育勵志,女孩像男孩一樣練摔跤的社會壓力主要還是坊間流言蜚語罷了,貧窮的壓力也沒有強化(至少還包得起錄像廳看比賽錄像啊),而體育官員的迂腐和瀆職也沒有過多著墨,最後教練使壞也只是小打小鬧,都沒有觸及政治紅線,中國審查機構也不太擔心觀眾聯想本土狀況而受牽連。
據悉片中飾演女兒的演員都不是摔跤運動員出身,而是開拍前花幾個月魔鬼訓練的結果,至於男主阿米爾-汗為該片迅速增肥又迅速瘋狂減肥的故事,也是大明星為演好電影自虐的典型佳話。而本片藍本就是真實事例啊,有原型人物背書,感染性也增強了。
我們喜歡看體育勵志片,是因為體育和音樂一樣,不分國界,不分鐘族,是人類的集體無意識和共同情感都能參與的。體育的魅力,除了展現人的力量,更在於讓親身參與運動的人感到暢快淋漓,而人生何嘗不也是一場漫長的競技,我們從小就要跟人比,境界再高,那也逃不開要跟自己比,在比來比去中,我們活成了自己的樣子。
有個細節,一開始我就覺得阿米爾-汗的耳朵怪怪的,很尖。還跟同伴小聲討論呢,因為阿米爾-汗的片子也看過幾部(《印度往事》《三傻大鬧寶萊塢》《幻影車神3》),但不記得他本人耳朵是不是就是這樣。
剛看到「毒舌電影」釋疑——
噢,原來如此。
對了,阿米爾-汗少時還是印度的邦級的網球冠軍呢。
加分。
最後想起個事,今年香港金像獎提名了最佳影片的講棒球的《點五步》小爆了一下,那部2015年就傳出陳可辛執導的講網球的《李娜傳》還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