摔跤吧!爸爸/摔跤家族/WrestlingCompetition
導演: 涅提帝瓦里2017-05-11 17:27:30
阿米爾汗的電影又沒有讓我們失望,除了延續他的電影中的輕鬆搞笑的元素之外,年過五十的阿米爾汗在增重成為一個胖子以後又花了五個月重回魔鬼身材,也算是一部現實版的減肥勵志劇了。
另外,電影除了是一部體育電影,其核心還是講述女性成長和教育體制。
家庭背景與女性地位印度是一個女性地位很低的國家,而在電影裡,我們可以看到,吉塔一家是在農村的一個非常普通甚至貧窮的家庭。
而作為在一個生來就不平等的種姓社會中的低種姓的女孩,往往意味著一輩子都只能為丈夫做牛做馬。
而這部電影對印度國內的女性意識的喚起之外,也在告訴那些出身並不顯赫的,甚至低微的女人,嫁人並不能改變她們的命運。
能夠改變她們命運的,只有通過自己的努力去爭取做某一個行業內頂尖的人。
而這個父親,雖然一開始獨裁,只為了完成自己的夢想。但他卻在同時改變著女孩的人生。
他不知不覺中撬動了一個根深蒂固的觀念:女孩可以與男孩一起競爭,並且不比男孩差。
父母的教育值千金在一線城市打拼的父母們,為了進一個名校擠破了頭,為了學區房一擲千萬金。而很多家長自己就是高學歷的,但因為工作忙,無暇顧及孩子的教育。
如果清華北大畢業的父母,在抱怨學區房的價格,而準備逃離大城市。他們有沒有想過自己為什麼不能去給自己最好的教育,反而把這個權利拱手相讓。豈不是諷刺?
另外,爸爸去哪兒了,不僅僅是一個綜藝節目,而是一個社會問題。
很多的女性結婚生子帶孩子,父親卻沒有在教育中出現。男人希望得到社會的認可,獲得事業上的成功,而把養育後代的責任甩手給了母親。留給孩子的是缺失的父愛,沒有任何高昂的學費可以代替。
父母的陪伴是最好的教育,而父母的一言一行就是孩子的教科書。
權威教育與深層信念培養一個天才,需要的可能不是通才的教育,而是針對性的教育。
電影裡提醒了我們,在集體中,培養的是一群優秀的人,如電影中的國家教練只需要達到個人的目標,如「拿到三塊獎牌」。而具體是誰拿到,他並不在意。
而電影中爸爸的教育卻與集體主義相背,他知道女兒的特點,用心甚至痴迷地想要將女兒培養成冠軍。這恐怕是任何一個國家教練都難以企及的。
其次,「相信」是最大的動力。
李笑來曾經說過,我們把自己變傻了,學不好只是因為我們壓根就沒有相信過。
而父親從一開始就堅信自己的女兒可以拿到冠軍,是最後女兒成功的非常重要的原因。
就如同那個叫做自證預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的概念:
在心理學上,「自證預言」是存在的,人並非被動地任從環境影響,而是主動地根據個人的期望,作出相對性的思想及行為反應,而使期望得以實踐。
而除了相信之外,還需要有一個不那麼功利的目標。
父親在女兒參加決賽的前一天對她說,她不應該為了金牌而戰,而是為了那些跟你一樣的女孩子,要去通過自己的成功來告訴她們:女孩不該生而只為了男人存在,她們也可以有自己的閃光的一面。
喚醒個人深層次的願望,才能使人發揮出最大的潛能。
發揮天賦的極致就是刻意練習在生活中,女孩子的天分一直被認為是文科,藝術等。就像電影中,讓女孩去練習摔跤,就會成為村里被嘲笑的對象。
但是在現實中,我們不乏看到有理科學霸的女博士,不比其他理科男生差。
那些根深蒂固的觀念,讓很多女性,失去了對自己的未來的期望。更別說男性也會莫名地在某一些領域對女性低看一等。
但其實,只要智商正常的人,都可以通過一系列的刻意練習來達到一個領域的優秀的程度。
而這種練習是長期的,艱苦的。而成功的原因絕不是因為天賦或者性別。
所以,是男是女,真的重要嗎?
獨立日吉塔上了體育學院後學會了新的摔跤技巧,而年邁的肥胖的父親,在小時候教她們摔跤的泥地裡被她打敗了。
父親是該高興還是難過呢?
年輕人超越長輩,那基本上就是無法背離的事實。
年輕人缺少的不是技巧,而是經驗和思考。所以這就是為什麼父親可以通過經驗去指導吉塔戰術,這是長久的經驗累積成的智慧。
最讓人動容的是吉塔奪得奧運冠軍的時候,當她一遍遍望向觀眾席尋找爸爸的身影的時候,她意識到自己小時候父親說過的話:記得有一天爸爸不在你身邊,你要學會救自己。
當吉塔站在冠軍領獎台的時刻,她的內心從對父親的依賴變成了深深的感激。
中國社會的形態是子女和父母的關係時候緊密,子女往往在成年後依靠父母處理事情,父母資助買房,照顧孫子孫女。
而其實,除了幫子女做這做那,父母的責任是讓子女成為一個真正內心獨立而堅定的人。
吉塔在登上冠軍領獎台的時候做到了。而父親曾經的一句話,告訴她,終有一天,她將離開父親的指導,成為一個真正的優秀的人。
而為了這一刻,付出的不僅僅是父親的努力,也有吉塔的數十年如一日的艱苦磨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