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記憶大師 --Battle of Memories

记忆大师/记忆战/催眠大师2

6.5 / 1,233人    119分鐘

導演: 陳正道
編劇: 任鵬
演員: 黃渤 徐靜蕾 段奕宏 楊子姍 許瑋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淼~

2017-05-11 19:25:09

「不跟我走,我就殺了你」,錯位的記憶引出的兩場家庭悲劇


勞動節期間叔加班了兩天,最後一天跟朋友跑去電影院看了《記憶大師》。我完全是衝著渤哥去的,對於電影情節一開始是不看好的。一般來說同一系列電影第二部往往沒有第一部好看,雖然看完預告片知道跟《催眠大師》一點關係都沒有,但是心裡還是有點犯鼓。不過,陳正道導演依然沒有讓我失望,對演員選角、情節把控依然很到位,就是這一次講故事的手法和剪輯讓整部片第一次觀影有點「bug很多」的錯覺。瑕不掩瑜,這點錯覺雖然讓我很不舒服,但是演員的演技還是征服了我。

首先說一下陳正道導演,是一個相當有想法的導演,從《催眠大師》到《記憶大師》,他對講故事特別有自己一套手法。《催眠大師》講述了徐崢扮演的心理醫生和病人莫文蔚之間的催眠和反催眠故事,從而引出來一系列故事。在電影中,看似他們的老師呂中要莫文蔚催眠徐崢,治癒徐崢,實際上呂中扮演的老師一開始就將兩個人同時催眠,她是要讓兩個學生學會原諒自己。

因為徐崢所扮演角色的自大,害死了自己的妻子和莫文蔚扮演的角色的未婚夫。莫文蔚也因為一些事情沒有辦法原諒自己,看似走出了未婚夫死去的陰影,其實依然籠罩其中。直到影片最後,導演借莫文蔚的口說出,「沒有人能原諒你,只有你自己才能原諒自己。」

導演要講述的,是當一個人犯了錯誤,有時候求得的不是他人的原諒,而是你自己的諒解。放棄最後的救贖,會墮入無盡的深淵。而《記憶大師》則是導演通過一個對未來的設想,交換記憶之後引出來的「中國式」家暴。
 
《記憶大師》還在上映中,為了不過份劇透,我就不講電影內容細節。我們來說說家暴,這一個沉重的話題。為什麼我說《記憶大師》講述的是「中國式」家暴呢?因為劇中無論是兇手的母親還是之後愛慕的女人,她們都有一個特點——我老公打我不是故意的,我不能離婚,我孩子該怎麼辦?這一點可能是很多被家暴女性共有的特徵,但是我強調「中國式」是在於,她們的父母都做了一個動作——阻止她們報警,跟她們洗腦「家醜不能外揚」,同時也阻止那些想幫助她們的人,幾乎統一口徑「能怎麼辦,這是我們家事」。

接下來會有劇透~

在劇中,出現兩個場景讓我很不舒服。一個是渤哥在記憶中交叉錯亂兩個被家暴者的事件,渤哥把李慧蘭當成了兇手的母親那一幕,李慧蘭的丈夫在外頭說「你不開門,我就自剁手指」,李慧蘭的妹妹要報警,李慧蘭的母親不允許,說丟臉。而李慧蘭則是聽到丈夫要剁手指,立馬就開門。另一個場景是兇手要帶真正的李慧蘭走,在樓梯那一幕,李慧蘭說「不能走,我上次離家出走,他(丈夫)已經被上頭談過一次話了,而且我還有女兒,不能沒有父親。」

這兩幕真的讓叔痛其不爭,憐惜不起來,也明白了兇手為什麼最後選擇虐殺。因為根深蒂固,因為潛移默化,因為無可奈何。
我們某些傳統思想還存在。
根深蒂固:「家醜不可外談」、「寧拆一座廟,不毀一樁婚」、「丈夫為天」、「夫為妻綱」、「出嫁從夫」、「嫁雞隨雞,嫁狗隨狗」……

我們整個社會的輿論是很可怕的。
潛移默化:「你要讓孩子沒有父親嗎」、「女人二婚不容易,你還有個孩子」、「你怎麼可以不要孩子,這麼自私」、「你走了,孩子怎麼辦,有後媽呀」、「你有沒有想過是你的問題」、「你都這把年紀了別折騰了」、「男人嘛,都這樣,我也是這麼過來的」、「男人打老婆這不是很正常嗎」……

我們的受害者……
無可奈何:「我不能走,我有孩子」、「我不能跟你走,他們會說我出軌的」、「離婚,我從來沒有想過」、「我沒有能力單獨撫養孩子」、「他以前不這樣,最近壓力大」、「他是愛我的」、「爸媽說不能離婚」、「是我沒有用」、「離婚我會成為一個笑話」、「警察不管」、「這是家暴?不不不,他沒有」、「我不能說出去,他會丟臉的,然後就會打我」……

受不了了怎麼辦?不是我死就是你亡,或者一起。

是不是覺得危言聳聽,是不是覺得很脫離現實,是不是覺得很誇張?那麼恭喜你,你很幸福,你沒有被家暴。可是以上是真實存在的,而且有很多很多女性,無論歐美亞洲都是在經歷無數次毆打、冷眼相對才報警才尋求專門的組織幫助,很少很少是第一次就站出來為自己發聲。因為她們認為,這是偶然,而她們身邊的人也這麼覺得。想要幫助他們的人也許還會受到來自自己身邊的人的阻止——她們不著急,你著急什麼?這是別人家的家事。

最後慢慢地,這些受害者就被洗腦了,她們妥協了,她們拒絕幫助她的人,她們認為這就是命。然後有些人開始在悲劇發生之後痛其不爭,認為她們這樣也是活該。但是她們的「活該」,難道袖手旁觀的人沒有罪過嗎?說她們「活該」的人是不是當初也是造成她們悲劇的一員?

其實,「痛其不爭」是可以被改變的。中國的反家暴法已經出來了,有更多的組織站了出來,有很多領袖站出來,鼓勵更多被家暴者現身說法,說服她們。這些都說明更多人去關注家暴。


有一篇叫《我來告訴你們,為什麼我們要「殺掉」那些被家暴不反抗的女人》,是豆瓣上最熱門影評之一。寫這篇文章的女孩叫小軟,與其說她是寫影評倒不如說是有感而發講了自己的故事,一個曾經長期生活在家暴環境下的女孩,用自己的視角寫出來的故事。大家可以去看看,一個女孩怎麼從家暴陰影走出來,怎麼用自己的方法去改變自己的父母,說服他們離婚。

離婚率高不是一件值得去擔心的事情,這是證明越來越多人追求幸福的結果。以前離婚都是迫不得已,現在不是。因為男女經濟逐漸獨立,女性真正在一步步找到自己的主動權和話語權,男性也不再小瞧女性,而是越來越尊重。整個社會現在存在著根深蒂固和潛移默化必須被逐漸抹去。

人都是獨立個體,沒有誰能用自己的意願揣測誰,哪怕是善意。

很感謝陳正道導演用了這麼一個視角去講一個故事,雖然這個故事有點為了懸疑而懸疑,從而忽略他真正想表達的東西,這一點不如《催眠大師》。有人認為陳正道用了一個很極端的家暴案例來講故事,不客觀,太片面,但我想說片面、極端往往才能吸引到大眾去關注,而家暴無論是那種形式,哪怕是冷暴力,只要是家暴,它就是一種極端。

最後我有一個不成熟的小建議,導演您能把黃渤段奕宏楊子珊三個人跟李慧蘭樓梯對話、推下樓梯、酒瓶敲腦袋、哭著捂死,這三段戲完整放出來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