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眼裡常含淚水,因為對你愛的深沉
以往我們說「印度神片」總不免帶著調侃、戲虐的意味,處處透露著一股來自泱泱大國的蜜汁自信。然而,帶著對印度電影以致印度這個國家的偏見和不以為然我們錯過了多少好作品,又多少次被狠狠地打臉。
曾經我就是因為這樣的偏見差點錯過了《三傻大鬧寶萊塢》這樣的佳作,任憑多少人強烈推薦,經典電影排行榜次次上榜,我絲毫沒有觀看的慾望,直到看過後才大呼上當,直怪這個譯名,什麼鬼?影片對當代教育的拆穿與諷刺真是絕妙。還有《我滴個神啊》當初是當搞笑片看的,但看過後卻被影片對信仰所作的探討震驚。與這兩部片一樣,《摔跤吧!爸爸》主演也是阿米爾·汗,被稱為印度的良心,這也是這部片不容錯過的理由。
這次的《摔跤吧!爸爸》是當之無愧的神作,也許它並未稱得上名垂影史的經典,也許在內行人看來還有諸多不成熟技巧,缺乏造就偉大的獨特意義。但對於一個普通觀眾而言,評價一部電影好不好似乎很簡單,那是一種直接的主觀感受,也許我無法邏輯清晰分析羅列出一、二、三、四......來證明它的好,但我清楚的知道它打動了我,觀影過程中我不止一次的熱淚盈眶,在喜怒哀樂這些複雜情緒越發稀少的平淡生活里,我們需要一些東西來擊中我們的心,讓情感和思想保持鮮活,這也是我喜歡電影的原因。
就像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在同一個作品中每一個人看到的也許是不同的東西。我們帶著不同的經歷不同的情感投入其中,得以觸動我們的是那些投射其中的我們自身而已,所謂的共鳴或共情。朋友問我《摔跤吧!爸爸》這部電影講的是什麼,我概括了幾個關鍵詞:父愛、夢想、勵志、體育、女權,最後一個詞我猶豫了很久要不要加,因為它是一個具有爭議的話題,但最後我還是堅持了自己的理解。所以關於這部電影有很多角度去抒寫感受,有人從電影工業的角度分析,有人從印度男尊女卑的社會現狀切入,有人強調它對印度社會的現實意義,有人談演員背後的努力和付出......而觸動我最深的是其中的父愛,是劇中父親那雙飽含熱淚卻隱忍克制的眼睛。
影片被人詬病最多的地方就是父親為了完成自己的夢想,強迫女兒去練習摔跤,甚至不顧女兒的反抗剪掉他們的辮子,忍受著來自周圍的嘲笑與惡意。誠然,我們在很多作品或現實中都可以看到這樣的父母,將自己未酬的壯志強加在子女身上,我們以受害者的視角對之進行批判,更以反抗之姿誓要掙脫父母的枷鎖,追求自由的意志。但電影中的父親是自私的更是無私的,他一開始也許只是想要完成自己的夢想,但這不僅關乎自己,更是一個國家的夢想,後來更是為了讓女兒擺脫印度女人出生起便註定的命運,為了給予千千萬萬地位低下的印度女性榜樣的力量,讓她們看到更多的選擇,更多的路。
哪有一個父親不愛自己的女兒,他們曾用最粗糙的手給她們最溫柔細緻的呵護,用最大的努力為她們擋住來自外間的風雨。但終有一天父親會老去,他希望你能學會獨立和堅強,掌握與生活斡旋的本領,哪怕在離開了他的庇佑之後你也能擁有精彩的人生。所以他不得不狠下心來,不得不看著你為成長付出的代價卻隱藏起滿腔的柔情,眼裡噙滿了淚水卻強忍著不能掉下。
多年後我才體會到小時候父親不斷嘮叨背後的苦心,他不會長篇大論的講道理,只是反反覆覆重複著那句話——「好好學習」,它曾讓我不勝其煩,甚至一心想要逃避。但是父愛就是這樣啊,它用笨拙甚至嚴厲的方式,收起現在寵溺的眼神,只希望將來我們可以擁有更好的人生。
我們終於長大成人,父親目送我們遠去,而他卻老了,曾經威風凜凜強壯偉岸的他甚至不再是女兒的對手,當影片裡父親與姐姐摔跤被摔倒在地時,姐姐為自己的勝利沾沾自喜,妹妹卻說:「不是技術不行,父親只是老了」......
曾經對父親的怨恨是不是在此刻也煙消雲散了呢。我想起上大學第一次離家時,爸爸堅持送我,因為他不放心第一次出遠門的我。我至今仍記得我因暈車虛弱的靠在他的肩膀上的那種感覺,那是記憶中的唯一一次親密接觸,他的肩膀結實有力,我安心的睡著,那一刻我完成了與父親的和解。現在,父親再也不會教育或苛責我,只是不厭其煩的叮囑我要小心,出門在外一定要小心云云。反而是他漸漸變成那個經常犯錯誤需要教育的小孩子。
也許,夢想開始時是始於強迫,是需要有人在身後不斷地鞭策。畢竟小小的我們哪有辨別是非的能力。但後來,它會成為我們自己的渴望,父親不是暴君,他只是老天派來幫助、支持我們的人,給予我們勇氣和力量,讓我們成就自己。
後來,女兒體會到父親的良苦用心,也喚醒了內心深入渴望改變命運的決心,摔跤不再是父親的夢想,而是女兒自己主動的選擇。她們開始積極地接受訓練,有了輸掉比賽後的不甘心和渴望贏的慾望,最後主動剪掉頭髮,勇敢的走向未知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