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文化極濃的優質電影(從女權及父女關係角度出發)
本來以為劇情發展會有些不同,但又想到導演一般拍的都是正能量,宣揚主旋律的電影,所以劇情幾乎是可預測的。但不得不說整個電影看得精神緊張,十分精彩。
感覺整個電影第一反應了女權的覺醒,阿米爾汗的摻雜著痴意的愛國情懷與永不放棄的精神,對政府和官僚風格的諷刺,傳承與發展的關係。
一個小人物如何在外界都不支持的情況不絕處逢生?太艱難了,堅持會被非議,所有不同於社會的「異類」都被封之為瘋癲,但如果你堅持,就有可能成功,若不堅持,則永無成功可能。當然這個的前提是,你的選擇的道路是對的。比如影片裡阿米爾汗帶領著女兒對於女權的堅持,對於傳統技巧的支持。但又必須說,這是藝術的處理,在現實中,傳統技巧又真的能完全戰勝國家體育學院的現代技術嗎?我覺得影片裡雖然言辭里說的是「土技巧」和「現代技術」的不同,但實際上是這個國家教練和阿米爾汗的差距。一個土生土長的國家教練,真的能不知道以前的「土技術」嗎?相較而言,倒是阿米爾汗,堅持「土技術」可能反而沒有接觸過「現代技術」。如果教練是個理性且能力足夠的人,在知道兩種技術的存在,並都有接觸之後,自然會有比較,怎麼會不知道那個需要保留,那個需要改進?相對於此,對於女主geeta來說,她的心思用到別的地方了,而且初期都在用教練教的打敗教練教的其他學生,自然只能比純熟度,無法看出這種技術的不足與破綻(此時,女主還不成熟,也不能客觀的做出獨立的判斷,必須通過大賽的打擊,才能真正意識到現在的這條路是走不通的。沒有經歷過風雨與打擊,不可能獲得成長。)。但「土技術」又真的好嗎?如果真的好,為什麼geeta沒能拿到奧運冠軍,只是獲得參賽資格?說明依然漏洞百出,它也並不是完美的。
而我看這部電影,我更多的看到了女兒和父親的關係,我一開始的時候特別擔心,不論男生女生都會是這個「獨裁者」的利用工具,不在乎兒女感情,尤其是把自己女兒的頭髮剃掉的時候,整個人在影院裡的心情是十分複雜的。讓我想起文革時候的陰陽頭,都是在頭上做文章,在印度那麼一個傳統又信奉宗教的國度,女生又是那麼在乎自己關乎美麗的頭髮。這應該能算得上是奇恥大辱了吧。或許直至那時,作為父親的阿米爾汗依然是在任性的堅持自己的夢想,而只不過這種任性的獨裁在違背女性意願的同時,卻又在長遠上與女權主義不謀而合。是的,他獨裁,他沒有給女兒選擇的機會,練習摔跤是他替女兒們做的決定,但我相信他也有為女兒著想,不論如何,那是他親生女兒。只不過這個他自認為的「好」在很多情況下不一定就等同於女兒所追求的「好」,不過好在,女兒們除了覺得苦,並無其他思想,直到大女兒進入大學,開了眼界,然後才出現了真正的反抗。
女兒的成功,歸功於父親的基因,父親的獨裁,父親的才識,一步步都是父親在後面推著,哪怕最後的決賽,沒有父親她差點失敗,直到最後一摔,通過比賽證明了自己的能力與獨立,終於也能獨擋一面,為父分憂。她們所需要做的,就是「聽父親的話,然後努力落實。」沒有父親她們就是一介草民。
可能對於她們來說,這已經是最好的出路,縱使人生有千種萬種,父親替她們挑完,她們認了,活得也是十分出色。但若是能在她們看盡世間百態之後再給予她們選擇的權利,當然就會讓姑娘們產生自己的思想與選擇,可能是加固原本的信念,也可能是心思飛到大洋彼岸,從此不再專心習練,但不論結果如何,明白的思想總比盲從更好。
ps:還有一點……我本身不是很能夠理解印度作為一個獨立的國家,參加大英國協運動會的心理。對於現在來說,可能只是一個單純的運動會,但在看影片的時候,我如果是印度人,可能真的會覺得有些不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