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我和我的冠軍女兒 Dangal

摔跤吧!爸爸/摔跤家族/WrestlingCompetition

8.3 / 217,392人    161分鐘

導演: 涅提帝瓦里
編劇: Piyush Gupta Shreyas Jain Nikhil Mehrotra
演員: 阿米爾罕 沙克希坦沃 法蒂娜薩納謝赫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草蒙茸

2017-05-12 05:29:32

想要嗎?來搶啊!搶到就是你的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文|草蒙茸

圖|網路

1

一場電影放完後,影院裡的觀眾不退場,全體起立,熱淚盈眶齊唱國歌。全世界,大概也就只有印度國寶級演員阿米爾汗能夠做到。

而上面這場景,就發生在他的電影《摔跤吧!爸爸》播放完之後。

這是一部根據真人真事改編的電影,講述了曾經的摔跤冠軍辛格培養自己女兒當摔跤手、為國爭光的故事。

電影的最後,當辛格的女兒收穫印度史上第一枚摔跤金牌、印度國歌響起的時候,那的確是非常振奮人心的一幕。但打動人心的並不僅是這一枚金牌,至少對於女性來說,它還代表著:女性並不低於男性。

但女性能夠走到這一步,並不容易。

在故事剛剛開始的時候,辛格是落寞的:他想要個兒子來繼續完成自己的夢想,但妻子卻接連生了四個女兒,直到有一天,他的女兒把鄰居家的兒子打得鼻青臉腫,他才突然意識到:女孩也可以當摔跤手。

至此,辛格的觀點轉變了。




但社會的觀點沒有轉變:他帶著女兒去訓練,周圍響起的是嘲笑與譏諷;他帶著女兒去比賽,人家說:等下次舉辦廚藝大賽時你再來吧。

他甚至連一塊專業摔跤墊的錢都申請不下來:人家說,那不是女孩幹的事。

甚至連他的兩個女兒最初,也不讚同父親對自己這樣的訓練:他憑什麼要把他的夢想強加給我們?憑什麼我們不能有自己的人生?

可她們自己的人生又是什麼樣呢?

大概會像她們的朋友那樣:年僅十四就要嫁給一個未曾謀面的男人,為他生兒育女操持家務,這一生,再沒有其他可能。

那姑娘哭著說:我多羨慕你們,至少你們的父親是為你們好,讓你們可以為自己的人生做主。

至此,這兩個姑娘的觀點也轉變了。


(娃娃新娘,年齡從8至14歲不等)

她們開始努力訓練:打敗堂哥——在家族中得到承認;打敗男摔跤手——在當地得到承認;獲得全國冠軍、獲得大英國協冠軍——在全國範圍內得到承認。

兩個被人嘲笑的姑娘,最終成為全國人民的英雄。

但這樣的尊重,是別人拱手送來的嗎?

不是!是她們憑藉自己的努力,打敗了社會的偏見。這尊重是她們贏來、或者說憑藉自己的努力、從世俗中搶來的。




2

印度是一個很奇怪的國度。女性地位極其低下,結婚時要出一大筆嫁妝,許多男人靠妻子的嫁妝翻身、但卻絲毫不尊重妻子。

他們覺得,女人嘛!就是生兒育女操持家務的,什麼都不懂,也不用懂,當然也就用不著尊重。

一個辛辛苦苦為他照顧家、還帶來一大筆嫁妝的女人,在他眼裡可能還不如一頭牛值錢。

就是這麼不講道理。

在《摔跤吧!爸爸》這部電影裡,有個被刪減的片段是這樣的,母親對父親說:你讓我們的女兒摔跤,以後誰敢娶他們?

這就是那個社會共有的觀點:女人無論多成功,嫁人很重要。她最大的價值,體現在婚育上。

但父親卻回答說:誰配得上我女兒?到時候該我女兒挑男人了。

這話說得很漂亮!誰說女人就只有被挑的份兒呢?她們是展台裡的物品嗎?

在最終的比賽前,父親對女兒說:這場比賽很重要。你是在跟所有歧視女性的人戰鬥,勝利不僅屬於你,也屬於千萬個被認為不及男生的女生,屬於那些被禁錮在家庭中的女生。

這才是一個好爸爸。他認為女兒也可以同樣優秀,他說女兒也可以有自己的人生。他不以「把女兒嫁個好人家」,當成女兒最大的目標。




(真實的辛格和他的女兒們)

3

但「擁有自己的人生」,是一件很難、很難的事情。而且,不僅在印度。

表面上,它難在那些看得見的阻礙上。但根源,卻是橫亘在我們頭腦中根深蒂固的思維。

比如那些,「女孩不必那麼拼命、幹得好不如嫁得好」的言論。

又比如那些聰明漂亮的女博士,明明可以抬頭挺胸地走在街上、卻不得不隱瞞自己的學歷、以求在婚戀市場上賣的價更高。

他們和她們,都沒有意識到,她們最大的籌碼,是她們的頭腦、她們的智慧、她們可以對社會做出的種種貢獻。

但這麼大的貢獻卻都被無視了。她們可笑地在「男人、女人、女博士」中,被分成了第三類人。整個社會都是沉浸在一種荒唐的預設中:女博士不值錢。因為她們在婚育市場上價值不高。

一個女人,無論多優秀,她的第一價值,永遠是婚育。

4

但其實之前,也不是這樣的。

1955年,貴州民主婦女聯合會刊物發表了《在合作社內實行男女同酬》的文章,毛澤東看到文章後親批:「建議各鄉各社普遍照辦」,從此,「婦女能頂半邊天」的口號響徹全國。

2001年,婚姻法第22條規定,子女可以隨父姓、也可以隨母姓。有地區為改變傳統觀念、改善性別失衡狀況,進行「姓氏改革」,鼓勵子女隨母姓。

但今天呢?

他們說:女性回歸家庭是社會的進步(無視女性被鎖在家裡幾千年,這才剛出來幾十年);

他們說:生理不同、不可能完全平等,因此女性少的行業是因為不適合女性,招得少也是必然;

但在女性較多的行業,他們卻說要平衡性別比,因此政策上要向男性傾斜。

現在,他們又是延長產假、又是鼓勵生育的,有的地區居然還放「痛經假」。

一個名為「保護」的糖衣炮彈,持之以恆地將女性趕往家庭。

「如何平衡家庭與工作」這個問題,從來就只有女性需要面對。

面對這種情況,我們怎麼辦?

5

1908年,一群婦女在紐約街頭遊行,要求提高工資、降低工時、爭取投票權。1909年,婦女節誕生了。

1945年,鄧穎超主張在婚姻法中加入離婚自由、保護逃婚婦女的條款,中央同意了。

2017年,1月22日,全美幾十萬民眾就走上街頭,要求新總統尊重女性權利、支持民權、反對歧視和停止族群分裂,在遊行的標語中,有一句我們熟悉的「婦女能頂半天邊」。

無論是我們還是世界範圍內,每一點進步,都需要女性自己去不懈抗爭。搶來的,才是自己的。低眉順眼扮賢惠,就只會讓自己越來越低聲下氣。權利,是搶來的、爭來的、不是別人讓來的。

就如同電影中,吉塔和巴比塔這兩個姑娘的行為,帶動了無數原本想都不敢想的姑娘,也投身於摔跤事業。

所以,想要什麼,就去搶吧!搶到了,就是你的。

草蒙茸:好讀書、不求甚解。愛寫字、隨想雜談。公眾號:隨想雜談(suixiangzatan)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