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有一天,你要獨自上場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佛家有人生三重境界之說:第一重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第二重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第三重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
在《摔跤吧!爸爸》中,女兒吉塔由一個對摔跤一無所知的小女孩成長為一名世界級摔跤賽事冠軍的過程便經歷了摔跤歷程的三重山水境界。
作為曾獲得全國摔跤賽冠軍的父親,馬哈維亞一直希望為印度贏得一塊國際摔跤賽事的金牌,未能如願,便將希望寄託在未出生的「兒子」身上,「我沒能做到的,我們的兒子會完成,他會為印度贏得金牌」。但上天不遂人意,馬哈維亞期望的兒子一直沒有出現,而是接連得到了四個女兒。夢想幾乎破滅之際,馬哈維亞意外發現女兒吉塔和芭比塔血液里流淌著摔跤的才能,於是,他將希望轉寄在女兒身上,「金牌誰拿都一樣,不論男孩還是女孩」。吉塔和芭比塔也由此開始了未曾設想過的摔跤人生路。
01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沒有意向徵集,沒有反饋渠道,女兒被迫承擔起父親的期望,開始了艱苦的摔跤訓練,並不得不穿起了短褲、剪了男孩子樣的短髮,這在保守的印度是會受到多少人的指點與議論。最初吉塔和芭比塔充滿抗拒,但迫於父親的強勢卻不得不從。
吉塔和芭比塔偶爾大膽放縱一天不進行訓練而去參加女伴的婚禮引得父親當眾勃然大怒,吉塔與芭比塔在新婚女伴面前哭訴父親的無情與專斷,新婚女伴卻緩緩道:「可你們的父親是愛你們的,他讓你們摔跤,以後可以有的選擇。而我,卻只能早早嫁給一個我未曾謀面的男人,之後過日復一日重複的生活。」女伴的這番話點醒吉塔和芭比塔,第二天,不待父親督促,二人一早便乖乖起床晨練。兩人按照父親的教導學習摔跤,作為姐姐的吉塔在第一次被帶去摔跤場競技比賽後,鬥志與想贏的慾望都被激發,更加嚴格的加強自我訓練。
此時吉塔正經歷的便是其摔跤第一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這時的父親既是父親,也是教練,是一座沉穩可以依賴的大山,他的指導便是金科玉律。
02 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贏得全國摔跤冠軍後的吉塔要求到印度國家體院接受更加專業的訓練與指導。離開生活的小村莊和父親的魔鬼式訓練與監督,初涉大學生活的吉塔開始接受全新生活帶來的新鮮感與刺激,身邊女孩子們的生活、飲食習慣無一不對她產生誘惑與影響,吉塔也開始「反思」並排斥父親曾經對自己進行的訓練,「我現在是國家級摔跤運動員了,不是什麼事都得按照爸爸的意願做,我們那兒的訓練很自由的,沒有那麼多規矩。……得有人告訴爸爸,他的摔跤技術落後了。」
在一次離校返家,吉塔直接挑戰了父親「過時」的摔跤術,用自己大學裡新學到的技術挑戰父親的權威與正確性。面對女兒的挑戰,馬哈維亞意識到女兒心態與思想上的變化,心裡有痛但他並未點破。返校離家時坐在人力車上的吉塔滿臉志得意滿,她可是要走向國際競技場與舞台的未來摔跤手啊,怎麼能囿於家鄉這片小天地與父親」落後「的把式。滿心驕傲的吉塔不曾得知,此時身後角樓上一位心思沉重而又有一絲落寞的父親正默默地望著他的女兒漸行漸遠。
此時的吉塔正經歷的便是她摔跤世界的第二重境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她不再奉父親的教導為圭臬,而是帶著新鮮的經歷與體驗開始對自己過往所接受的來自父親的指導進行批判與否定。
03 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
但接受體育院校專業教練指導的吉塔在國際賽事上卻一次又一次失利,甚至陷入一輪游魔咒,遑論獲得獎牌。在準備大英國協運動會這一重要賽事之際,面對外界的否定與內心的不安,吉塔心頭早已捲起千層風浪,父親是此時唯一能使她穩住的錨,在妹妹芭比塔的鼓勵下,吉塔撥通了給父親馬哈維亞的電話,痛哭流涕的她向父親道歉。馬哈維亞當即決定要到女兒身邊去,她需要自己的支持與指導,「(吉塔),要時刻記得,你是如何走到今天的,金牌不會長在樹上,你得努力,得有激情,得下功夫。」
認真觀摩研究女兒每次比賽視訊後,父親認為吉塔的教練只給出了技術指導,而未根據吉塔自身的強項——擅長進攻,進行針對性戰術部署。於是在女兒迎戰第一位對手時,馬哈維亞給出了「進攻」的指導:你只管大膽地進行進攻而非防守,用你自身的強項去迎戰對手。而此時場上吉塔學校的教練給出的卻是「防守」的策略。在父親的指導與親自坐鎮觀看比賽下,吉塔終於不再一輪游,經過一番苦戰贏得了對手。馬哈維亞在觀察女兒吉塔即將迎戰的半決賽對手後,指導女兒此輪重在「防守」:你的對手是一個同樣擅長進攻的摔跤手,所以你不要急於出手,你要做好防守,等待對方喪失耐心,漏出破綻,2分鐘很短,但它有120秒,足夠讓你等到對方暴露缺點(註:當時大英國協運動會摔跤比賽每場6分鐘,分3局,每局2分鐘)。而此輪,賽場上的教練基於上輪比賽吉塔積極進攻取得的戰果對吉塔給出了「進攻」的指示。吉塔牢牢記住父親的指導,堅決防守,不給對手破招的機會,終於在對方喪失耐心急於求成之際抓住對手的破綻迅速進攻,取得了半決賽的勝利。
決賽之際,面臨大戰,吉塔向父親詢問至關重要的這一次決戰要採取何種策略,父親沒有談具體的策略而是跟吉塔說了如下一番話:「明天的策略只有一個,孩子,明天的比賽你一定要讓人們記住你,如果你獲得了金牌,你總會被遺忘,如果贏了金牌,你會成為典範,典範將被永遠銘記在心裡。看到那個小女孩了嗎?如果你明天贏了,勝利不僅屬於你,勝利還屬於數千萬個被認為不及男生的女孩,勝利屬於那些被禁錮在家務、相夫教子的女孩。明天的比賽很重要,孩子。你的對手不僅是那個澳洲選手,還有那些歧視女性的人。」
第二天的比賽,馬哈維亞被教練設計關在了雜物間未能坐鎮觀戰女兒吉塔的決賽。面對強大的對手,吉塔心裡不免發憷,觀眾席父親的缺席也讓她隱隱感到不安,而今天的對戰,父親給出的策略幾乎是空。在三局僵持之後進入加時賽「抱腿摔跤」,吉塔抽中為被抱腿一方,在摔跤比賽中幾乎已被判定99%失敗。在幾近定「生死」的關頭,吉塔迫使自己靜下來面對內心的恐懼,幼時被父親逼迫跳入水中的畫面浮現腦海:在水中的吉塔孤立無援苦苦掙扎,父親的聲音從頭頂傳來:你只能靠自己,爸爸不可能永遠來救你。靜而神明的吉塔對對手使出了聲東擊西,並趁對手錯誤判斷進而錯誤應對之際,拿到了摔跤單技最高分5分,從而反超對手,取得了最終勝利,全場沸騰,而吉塔,也終於實現了父親的夢想,在國際摔跤賽事上為印度拿下一枚金牌。
這便是吉塔經歷的摔跤事業中的第三重境界: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此刻便是一種回歸,物我相融,通達自洽。而此刻,吉塔也實現了自我的超越,她終於可以獨自上場。
焦灼萬分的馬哈維亞在雜物間聽到了印度國歌的奏響,他知道,女兒贏了,女兒為印度贏得了一塊國際摔跤賽事的金牌。被解救出雜物間的他最終在女兒吉塔接受媒體採訪時回到賽場,面對滿身傷痕、滿懷委屈、滿載榮耀的女兒,他說出了一直未曾對女兒說過的話:你一直是我的驕傲。
正因你一直是我的驕傲,所以你要親歷成長的層層境界,因為,總有一天,你要獨自上場。
後記:
一篇寫來不是那麼順暢的影評,心裡的想法林林總總,落諸筆頭卻又總有些言不由衷。
說來讀書、觀影到底是很私人的事情,一個人喜歡讀什麼書、觀什麼影,從讀書、觀影中獲得怎樣的體悟都與個人先天心性和後天際遇有關,至此說「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倒也不是一句套話了。
《摔跤吧!爸爸》一片是阿米爾·汗的又一力作,有人從影片中看到父權,有人從影片中看到體育,有人從影片中看到愛國,有人從影片中看到對印度女性的激勵意義,還有人從影片中看到女權,不過說到女權,以個人對女權粗淺的理解並不認為此片體現出太多女權色彩,這是別話。
個人觀影結束更多看到的是女主個人成長的三層境界,而在撰寫影評過程中又體悟出父親在大賽前對女兒進行戰術策略部署所體現的人生處事認知的三境界:第一層為認識自我,即在面對未知的環境時要認識到自己的強項,用強項迎戰未知;第二層為認識他人,在對自己有所認知對他人有所了解後,還要有足夠的耐心去真正認識他人,等待「ta」暴露出一個完完全全真真切切的「ta」,此時你才知道如何處理與真實的「ta」的關係;第三層為認識世界,即對世界萬物運作規律有所認知,此時應對方式不再是前兩層的通過認知進而拆招,而是無招勝有招,當你洞悉了世界的運作規律,當你體悟了人性的幽暗曲深,也便有了應對世間萬物的方式。萬物之始,大道至簡。而父親對女兒的策略指導與教練簡單的防守進攻號令在影片中形成鮮明對比與戲劇化衝突,這也便是道與術的區別,教練的所謂摔跤技能也只能是奇技淫巧罷了。
另外,此篇題目借用了李娜的自傳題目《獨自上場》,觀影結束,跳進腦子裡的一句話便是,你要直面內心的情緒與恐懼,接納它,處理它,放下它,總有一天,你要獨自去見一見這世界,總有一天,你要獨自上場。
是為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