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摔跤吧 爸爸》:爸爸能給的陪伴只有十年
阿米爾汗主演的《摔跤吧 爸爸》,其精彩程度不亞於彭於晏主演的《翻滾吧 阿信》,兩部電影講述的都是運動員的故事,打出的都是頗具人情味的勵志標籤,看完之後讓人熱血沸騰,忍不住想和電影主人公一樣努力幹出一番大事業。
兩部電影也有不同之處。阿米爾汗在拍攝這部作品前已經是家喻戶曉得明星,這部電影的推出,是讓阿米爾汗的演藝之路錦上添花,而彭於晏推出電影《阿信》完全是破釜沉舟,展現的是壯士斷腕的決心。
因此,兩相對比起來,更可貴的是阿米爾汗,他主動離開安逸的狀態,用超強的付出來讓自己成為準專業的摔跤隊員,「其摔跤動作的完成度,摔跤戰術的領略度,令人驚嘆。連印度國家隊的摔跤教練都稱,阿米爾汗有職業摔跤運動員的模樣了。」
閒話少敘,來談談這部印度電影贏得口碑又完成票房逆襲神話背後的故事。
阿米爾汗在電影中飾演印度的摔跤冠軍辛格,因為國家對男性運動員的支持力度不夠,辛格無法依靠打比賽來養活家人,他最終提前退役。但是,熱愛摔跤的他從未擱淺自己的摔跤夢想,「幫印度培養第一個世界冠軍」成為了辛格退役後最大的夢想。
為了完成夢想,他不惜毀掉兩個女兒的童年,讓女兒每天早上五點接受專業訓練,並和男性摔跤運動員同場競技。在印度傳統文化、體育局官員的阻撓下,辛格對他兩個女兒的訓練並不順利,電影外的我們一次次為辛格的遭遇暗暗捏緊拳頭。
故事從開始那一瞬間,便已經把結局寫好,這是一部沒有太多懸念的電影,但是在電影情節的安排上,導演卻做了最大化的戲劇性表達。
雖然辛格是電影主人公,但是來和影迷們講述故事的卻是辛格的侄子,一個憨厚得有點可愛的印度小男孩。他的台詞設計最為出彩,時而嚴肅俏皮,時而又一板一眼認真無比,有一股讓人忍俊不禁的巧勁。
電影跨度長達十年,這個講故事的小男孩也從最初有著麻桿身材、稚嫩臉龐的呆萌男孩,慢慢轉變成身材渾圓的大鬍子男人。
電影中有很多印度風情的表達,標誌性的印度舞曲沒有帶來讓人齣戲的舞蹈狂潮,專為電影創作的歌詞倒是讓人眼前一亮,它將一組不好設計台詞卻無比重要的訓練鏡頭串聯在一起。
誠如導演所說,電影為了戲劇性的觀賞效果,在電影原型的基礎上進行了多處情節篡改,這才讓原本就勵志的家庭故事更加動人,百轉千回的情節安排也更加引人入勝。
分析這部電影的創作思路,首先能感受到的還是阿米爾汗和兩位女演員的誠意。
這部電影拒絕使用替身,每一場摔跤場景的安排佈置、鏡頭調用,都有非常高的完成度。正因為無需使用替身,攝影師傅們在鏡頭的編排上才可以無所顧忌,不用擔心鏡頭會穿幫,大可盡情選用最動人的視角。
而為了實現不用替身的安排,阿米爾汗和兩個女主角用了很長的時間來學習摔跤。不單單是學習摔跤的戰術和動作,還將自己的力量進行了提升。
我自己就是一個健身愛好者,深知那肌肉塊的塑造,那力量的提升,都需要科學的方法、大運動量以及長時間的堅持。
或許為了電影做這些辛勤付出,在電影圈已經不再陌生。彭於晏、張震、張家輝都是個中好手。但阿米爾汗這一次的付出更甚,他竟然用先增肥的方法來給自己施壓。
「我瘋狂吃垃圾食品,完成摔跤手晚年的鏡頭拍攝,然後拼命健身,恢復到摔跤運動員年輕時的模樣,再回過頭去拍攝摔跤手年輕時的鏡頭。」阿米爾汗這話說的輕巧,可看過阿米爾汗瘦身視訊的影迷,無不為他的毅力感動。
電影成功與否,需要推廣宣傳,在這個以新聞標題、獵奇獵艷奪眼球的年代裡,阿米爾汗用真實的戲劇性的瘦身故事來和小鮮肉們的花邊故事抗衡,方法粗笨,給影迷帶來的直接震撼卻還是偏弱了一些。
可影迷也是有血有肉的,習慣了追逐好看皮囊的影迷們,會被阿米爾汗感動,只是會遲一些。在這部電影上映一星期後,阿米爾汗的這部電影終於在票房上完成了逆襲,一舉超過同期上映的星際異攻隊,躍居票房榜第一、
「好的作品,一定有一個完成度很高的故事。習慣追逐大明星花邊趣聞的人們,終有一天會被小人物的故事感動,而小人物的故事如果能勾勒出他所處的時代背景,那麼一定會被人們長久地銘記。」這是我在一次新聞業務課上得出的觀點,其實電影和新聞創作是相通的,它們都需要一個站得住的主角,同時要展現出一個群體、一個生活圈的狀態。
摔跤冠軍辛格既是一個嚴厲的父親,同時又是一個教會女兒實現人生價值的導師。
讓女兒成為實現自己夢想的工具,當然不夠溫情,也不正確,但是在一段時間的魔鬼訓練後,兩個女兒想通了自己的道路,找到了自己對摔跤的喜歡,繼而主動投身專業訓練,這樣的轉變真實而動人。
這個世界上,從來沒有一件事情如競技體育一般殘酷。
尤其是在運動員認同了「金牌至上」的法則後,運動便成為了一場沒有退路的前行。「得不到金牌,不但實現不了理想,連基本的生活保障都無法完成」。
在這樣一條通往金牌的狹窄之路上,我們會自然而然地被吸引,兩位女主角在競技過程中肩負的重重壓力,讓影迷們感同身受。
國家隊教練不懂得分析運動員的優勢和短處,固執己見、獨斷專行;解說員反覆強調這是一個從小村莊走出的運動員;為了阻撓父女相見,大反派不惜動用父親的力量來設置令人扼腕嘆息的阻礙……這一切都在不斷強化一個關鍵詞,那就是階級固化。
那些家境優渥、有著官商背景的人,似乎更容易獲得成功,這已經成為了人們對社會不滿的最重要的表現。
不服,卻也認同了。
而這部電影進一步夯實了這個大眾情感基礎,只不過,能夠靜下心來看完這部電影的人,終究還是會被辛格和他兩個女兒的故事感動。
「雖千萬人吾往矣。」那種一往無前的決心,沒有人比阿米爾汗更明白,因為他已經為了電影變成身高165公分的矮胖子,再為了電影收尾瘋狂健身,瘦回完美身材。其間有過放棄的想法,卻最終堅持了下來。
正是這電影內和電影外的真實故事,讓影迷相信:即便窮人家的平凡孩子的夢想更難完成,但是並非不可實現。雖然要辛苦一些,但是夢想若最後實現,相信成就感也會更大一些。
電影把兩個女運動員枯燥的訓練故事進行了藝術化的處理,呈現到電影中的情節始終是更容易被影迷消化的人性表達。無論是吉塔在國際賽場接連受挫,還是吉塔在印度和男性選手競技的安排,都給人溫情脈脈的力量。
畫風突轉,是吉塔回歸家鄉的弒父情節到來。
吉塔不再相信父親的能力,認為父親那一套方法已經過時,她用面對面的殺伐將自己的父親狠狠地摔倒在泥地裡。
終有一天,我們要完成對父輩的超越。因為我們走向壯年的同時,父親卻走向了老邁。
從踐踏父親的尊嚴、否定父親開始,大女兒吉塔藉助自己對摔跤的全新理解,站上了更加寬闊的競技場。
而不斷的失敗,一定程度上是因為她忘卻了摔跤的初心。
她開始飲食無度,開始隨波逐流,她並沒有以前那麼專注於訓練和追逐勝利了。
吉塔進入國家隊後的墮落,相信很多年輕人都會感同身受。人們很容易失去專注度,面對誘惑時無法堅持,而這些都是人生的彎路,人們若無法堅持,便走不到成功。
父親的召喚讓吉塔最終實現了理想,而對父親的過度依賴,同樣是成功路上最大的絆腳石。
沒有人一輩子都能在父親的庇佑下安全的成長,終有一天要離開襁褓或者溫室,獨自面對人生的考驗。
從離開父輩那一刻,你擁有的便只是從父親那裡學會的做人品格和一些系統的技法,你是掌控自己人生的唯一主宰,沒有人幫你兜底,甚至沒有人能幫助和陪伴你。
我很喜歡這部人情味頗濃的電影,電影用十年時間來完成一次成長。
於辛格來說,他的成長不單單是容顏的衰老,更是對女兒愛意的昇華,默默關注是父愛的最好表現,孩子年幼時需要指引,長大了便只需要默默的支持,以及適時的點撥。
而對於吉塔來說,她的成長更為艱難,她站上了更高級的舞台,那是她的父親都未能到達的高地,父親也有眼界受限制的時候,吉塔開始學會獨自面對,兼容父親的教誨,不忘學習摔跤的初心,即便拿不到金牌,也能夠更靠近夢想。
在這個只關注金牌的年代,吉塔何其幸運,拿到了最後的冠軍,也讓這個勵志的故事走向了圓滿。
吉塔都能在險境中取得勝利,我們面對更多更容易實現的成功,哪有資格說不努力的喪氣話。
更多精彩,請關注公眾號 奔跑的寫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