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銀翼殺手--Blade Runner

银翼杀手/公元/叛狱追杀令

8.1 / 833,976人    117分鐘

導演: 雷利史考特
演員: 魯格豪爾 哈里遜福特 西恩楊 愛德華詹姆斯歐蒙 艾莫特華許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荷里狐

2017-05-13 05:19:48

還有兩年就到2019,《銀翼殺手》打造的未來世界我們等不到了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1982年,一部賽博朋克為主題的科幻電影打破了以往賣弄炫技的科幻電影風格,2800萬美元的投資(這其中邵氏也參與投資),只獲得了2700萬美元的票房總收入,可以說虧得一塌糊塗(直接導致邵氏不敢隨便投資美國電影)。

票房糟糕就算了,影片口碑在當時也獲得一致差評,美國著名影評人羅傑·伊伯特的評價令影片境遇雪上加霜,直到10年後羅傑才承認當年對《銀翼殺手》看走了眼。

賽博朋克感末世

可即便飽經磨難, 經過時間長河的洗禮,砂礫或許會被磨平,而真金只會越發光澤飽滿,《銀翼殺手》就是這樣一個例子。

和《E.T.》《星際旅行2》同期,打翻了當年觀眾們對於科幻片的一致審美——畫面光怪陸離,充斥著人們在日常生活里看不到的鮮活的外太空元素。

E.T.

如果說cult片只是滿足了一小部份人的獵奇心理,或許那個年代的人們或多或少抱著同樣獵奇的心態看待科幻片。

而到了電影技術水平發達的今天,人們不知道被演員們精湛的『無實物表演』騙了多少回,電影原來越變得只有令人眼花繚亂的特效而缺乏內涵,於是觀眾開始追求『走心』的作品。

也就是所謂的情懷。

物質匱乏的年代,吃得飽肚子就感恩戴德。當人人都奔向小康,追求精神世界的富足,才是生而為人的終極奧義。吃慣了清粥小菜,偶爾山珍海味提提鮮,反之亦然。

《銀翼殺手》得到久違的承認,甚至達到了和《2001太空漫遊》一樣的高度。

前兩天,《銀翼殺手2049》放出了一支預告片,高司令飾演的痞帥警察和老年版哈里森·福特重啟這部經典之作,令億萬觀眾無限期待:

/02:21/

那麼問題來了,當年這部《銀翼殺手》到底妙在何處,讓這麼多人對續集心心唸唸地期待?

滿屏賽博朋克風格下探討人與機器人的關係,或者往深了說,人之所以為人的原因。

科普下賽博朋克。

說到賽博朋克,就不得不提到蒸汽朋克,這是兩個相互關聯而又些微對立的詞。

賽博朋克

賽博朋克(cyberpunk=cybernetics+punk),是科幻小說的一個分支,以電腦或資訊技術為主題,小說中通常有社會秩序受破壞的情節。現在賽博朋克的情節通常圍繞駭客、人工智慧及大型企業之間的矛盾而展開,背景設在不遠的將來的一個反烏托邦地球,而不是早期賽博朋克的外太空。

典型的賽博朋克電影有82年的《銀翼殺手》,95年的日本動畫《攻殼機動隊》以及由此啟發的沃卓斯基兄弟的《駭客帝國》,還有上映不久的『寡姐』斯嘉麗的《攻殼特工隊》。

蒸汽朋克

蒸汽朋克(steampunk=steam+punk),蒸汽代表了以蒸汽機作為動力的大型機械,朋克則是一種非主流的邊緣文化,用街頭語對白書寫的文體,它的意義在於題材的風格獨立,而非反社會性。蒸汽朋克的作品往往依靠某種假設的新技術,如通過新能源、新機械、新材料、新交通工具等方式,展現一個平行於19世紀西方世界的架空世界觀,努力營造它的虛構和懷舊等特點。

代表作:《哈爾的移動城堡》、《雨果》、《太極》

蒸汽朋克和賽博朋克,一種面向過去,一種象徵未來,代表兩種對科技截然不同的態度,蒸汽朋克是大機器時代人類對生產力迅速進步的驚訝和熱忱,人們對科技持樂觀態度,渴望通過技術手段實現長足進步。

而賽博朋克則是另一種世界觀——隨著科技逐漸進步,機器取代且戰勝了人類,相比機器文明的高度發達,人類社會卻向著悲觀的反烏托邦化進發——社會腐化、貧富差距明顯、人類秩序面臨全線崩塌。

《銀翼殺手》體現的,正是末日時代的人類社會。

在斯科特的世界觀裡,未來世界西方思想已不佔世界主流,按照應聘的暗示,以日本為代表的東方文明更勝一籌(這裡我表示默哀)。

片中多次出現在電子屏上的日本女人

故事發生在未來(人類大量移民到其他星球)的洛杉磯,發展出高度智力、和人類一般無二的仿生人們本為人類服務而生,卻在自我意思復甦後渴望得到更為長久的生命而回到地球,被『返聘』的警察男主奉命追殺這些仿生人。

場面宏大的電影畫面和腦洞清奇的劇情都不討論,使《銀翼殺手》霸佔科幻電影交椅位置的,還是對於人類與機器關係的思索,下面我們細說。

警察的工作是戰艦除惡,那麼警察面對罪犯時,可曾有過一絲一毫的心軟——假如要射殺的是一個有血有肉有家人的人?

我們總看到電影裡塑造的老司機對第一次殺人的菜鳥警察說:放輕鬆,我知道這很難,但你需要過這一關,你既是殺戮,也是拯救。

但當對手變成動物時,我們就心狠一些,稱之為『捕獵』;而當黑洞洞的槍口對面是機器人時,我們更加心狠一些,人類美化自己的行為『淘汰』。

男主在消滅仿生人時,不曾有一絲一毫的『愧疚』、『同情』或類似情感,就好像白開一次性筷子一樣輕鬆。

意外地,男主愛上了高雅美麗的仿生人女子,這個時候的男主,更多是對機器的發號施令——

隨著劇情發展,男主的認知在潛移默化中發生了微妙的變化,比如體現在他和他的『機械姬』個感情關係上——

Rachel出現明顯的自我意識,Deckard沒有像對待其他仿生人一樣毫無情緒地將其殺死,而是接納並認可了女仿生人的情感,甚至將自己自然地放入這段關係中。

講真,再去殺其他仿生人,豈不是在謀害情人的種族?假如未來科技社會發展到機器人也具有人權,這不就是種族屠殺?

反觀機器人。

全片高潮——片末雨中Deckard和機器人生死格鬥那段戲,無論是智力、體力都高過人類一等的仿生人處處佔據上風,將男主逼到絕路。

當觀眾們都以為男主這次必死無疑時,仿生人頭目卻意外地救了男主一命。

並貢獻了全片經典台詞。

I』ve seen things you people wouldn』t believe. Attack ships on fire off the shoulder of Orion. I watched c-beams glitter in the dark near the Tanhauser Gate. All those moments will be lost...in time. Like tears...in the rain.

我看到過你們這些人絕對無法置信的情景 戰艦在獵戶星座之肩燃起的熊熊火光 C射線在幽暗的宇宙中划過了『唐懷瑟之門』  但所有的這些瞬間,

都將消逝於時間, 就像淚水湮沒在雨中。

劃分人與機器有很多標準,其中最典型一條——同理心。

現代心理學判斷一個人是否可能具有潛在攻擊性人格時,必測一項同樣也是——同情,即對他人所受苦難是否感同身受。一般來說,對他人受苦受難無動於衷的,有可能『不經意間』傷害別人而不自知,因為不會為自己對他人造成傷害感到自責。

顯然,男主對機器人們, 沒有(不包括Rachel)。

而當機器人進化出對人類弱者悲天憫人的情懷時,他們不是聖母,卻比人類更高級?那麼人類是什麼?當人類自以為高傲的情感不再具有唯一性,我們又該如何區分人和機器人的界限?體內有機器組成的就是機器人?那現代醫學放人人體的各種仿生器官怎麼算…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