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我和我的冠軍女兒 Dangal

摔跤吧!爸爸/摔跤家族/WrestlingCompetition

8.3 / 217,392人    161分鐘

導演: 涅提帝瓦里
編劇: Piyush Gupta Shreyas Jain Nikhil Mehrotra
演員: 阿米爾罕 沙克希坦沃 法蒂娜薩納謝赫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菠蘿的河

2017-05-13 05:55:44

關於這個電影,我想說三點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摔跤吧爸爸》,剛聽到這個名字的時候,我想起了《鐵甲鋼拳》。應該是爸爸和孩子一起戰鬥的故事,看著朋友圈好評如潮,我想著應該不會差。看了之後才發現,真是好看啊!畢業到現在快一年,毫不誇張的說,這是這段時間最好看的電影。有多好看?反正,就是好看。

以下觀點僅只我個人膚淺的認識,肯定有偏頗有bug,又很亂,但此時此刻,我想這樣說。

第1點,關於這個電影。

整個電影很歡脫,但又搞得我哭哭笑笑的。說一下我的第一個淚點吧,就是吉塔和巴比塔以頭髮長虱子不想繼續練摔跤的時候,爸爸面無表情一個點頭,一剪刀就剪下去了。這個淚點確實有點怪,我自己也搞不太懂為什麼就跟著吉塔哭了。其實這個時候我有些生氣,為什麼非要把父母實現不了的夢想強加在兒女身上呢?!後邊的一切情節,包括小新娘跟吉塔姐妹說的那番話「你們的爸爸至少是把你們當成他的孩子,他在為你們著想,他為了能讓你們之後能夠主宰自己的未來,不惜與全世界對抗。」這些情節似乎都在解釋這個夢想,但我感覺卻都不是答案。直到我看完,我才恍然發現——爸爸的一生的遺憾其實並不是沒能成為世界冠軍,而是沒能得到可以成為世界冠軍的機會;爸爸夢想或許並不是成為世界冠軍,而是能夠得到成為世界冠軍的條件。所以,他窮其一生,並非想要左右女兒的人生,而是想要為她們爭取到讓他遺憾一生的那樣一個機會。

電影的情節很贊,是一方面。細節的處理上,也是讓人心頭一暖。對比最強烈的畫面,是姐姐吉塔參加雪梨國際賽和妹妹巴比塔參加全國賽的時候。迷失在「自由」之後的吉塔和一直追隨爸爸的巴比塔,一個慘敗一個全勝,不過我覺得最擊心的是,在上場之前,心高氣傲的吉塔和賽前給大地行禮的巴比塔,對比更為深刻。爸爸說,要抱有對土地的敬畏。吉塔第一次參加比賽,和最厲害男孩子在泥地裡摔跤,上場之前她像爸爸那樣給土地行了禮。吉塔的迷失是可以廣泛化的,很多人都會在新鮮的燈紅酒綠和紙醉金迷中,以為得到一切,忘記了最初的謙卑。

電影的細節做的很感人,體育專業的同事問我有沒有注意到爸爸的耳朵。摔跤手的耳朵大多是那樣像精靈耳那樣尖尖的,而電影也為米叔專門做了這樣的耳朵。影片中比賽的對手們,也都是現實生活中的摔跤高手,夠專業所以夠精彩啊。米叔在電影裡的身材變化也是一個很難得很珍貴的細節。因為照顧到每一個點上的細節,所以,這電影從品質上就足夠感動了。

所有人都知道吉塔最後肯定是要贏的,但是我們卻在最後三場比賽進行的過程中感到揪心。即使最後落後四分時候,就已經猜到要使出漂亮弧線的五分大招,可是編劇還是在過程中以我們想不到的細節來推出這個大家都心照不宣的結局。這很棒。而且最後爸爸被困住,不能去到現場指導,這才是最最精彩的地方。因為吉塔已經不再是爸爸指引下的另一個馬哈維亞了,她成為了自己——吉塔。

這個電影比較珍貴的還在於,他一如既往的保留了寶萊塢的歌舞元素。我感覺能在文化大亂燉的今天,能夠保留住自己的特色、能夠傳達自己的價值、能夠以自己的方式表達自己的開心,很酷。這樣一想,國劇國片的路還很長啊,對此我只能表示憂心忡忡並順便懷抱期待,畢竟我也救不了啊。

第2點,關於體育。

我超級愛看各種比賽,即使自己不會。那種勝負未知的激昂,能調動我全身的多巴胺。我會在12年張繼科奪冠的時候振臂高呼,會在16年張繼科贏了對鄭榮植的半決賽上哭的肝腸寸斷……我覺得競技體育的魅力,在於,它是實現目標的一種最為直觀的形式。它和生活中目標不一樣,因為它簡單粗暴夠直白,所以才能更簡單粗暴直白地被觸動。從初中開始,曾經夢想當一個體育記者,或是解說員。那終究是一個美好的願望。現在覺得,如果在搞完案子的某天下班,回家打開中央五台,看一場無關痛癢的比賽,就很棒。不過我還是希望身邊能有一個人,跟我一起看,不需要在看到勝利的時候相擁而泣,也不需要在看到失利的時候送上安慰。只要他,在我或哭或笑、或瘋狂歡呼或罵罵咧咧的時候,笑著看著我,砸過來一個抱枕,說「傻不傻」,就很好。

喲呵,離題了,其實我想正經地討論一下體育體制的發展。這個問題,里約奧運會期間我有過深刻的思考,那個時候我大學畢業,等著入職,生活鹹得必需要思考了。《摔跤吧爸爸》電影中人物受到的很大程度上的阻力,大多來自於他們國家的體育體制。爸爸馬哈維亞是這樣 女兒吉塔和巴比塔也是這樣。我之前講過,或許爸爸的遺憾只是沒法得到成為世界冠軍的機會。而這個遺憾,必然是這個體制造成的。這個體制里有什麼,不作為的官僚、看似權威的專家、固有模式的訓練 當然還有其他我沒看出來的。

「不作為的官僚」,大家顯而易見,就不多說了。

「看似權威的專家」,吉塔第一次回家一直在表示教練是專業的,所謂「專業」的權威,我感覺頂多算一種相對高水平的研究方向。不存在權威,才是最厲害的。打破權威的觀念,說白了就是接受高手在民間,這才科學。

「固有模式的訓練」,這個我真的只是講講我淺薄的完全不科學的想法。影片中我看到印度的摔跤應該是公有化資源的訓練模式,其實沒毛病,我們國家的大部份項目體育也是這樣發展的。但問題就在於,體育是世界的,當一個項目遭受到衝擊的時候,沉迷昔日的輝煌,不進行變革,那真是會有些失望,對,沒錯,我說的是羽毛球。不是觀眾接受不了失敗,而且我們期待看見改變。時間在變 對手在變,一成不變的體制跟不上發展的進度。說實話,李娜超級棒,她算是完成了一種市場化的體育制度變革,而且成功了。但並不是每一種體育都要走這條路。比如神壇上的桌球,利用公有化資源不斷更進成條塊分明、各司其職的團隊,很複雜我也不怎懂,但就這一個傾其全力,鍛造了國家胖球。

第3點,關於女權。

看著電影的時候,我有點擔心,這個電影會有人試圖扛起「女權」大旗嗎?電影裡爸爸對抗所有認為女孩子就應該操持家務、鍋碗瓢盆的既定觀念的時候,我並不覺得這是女權的感召,我覺得這是對既定模式的打破。因為我感覺最觸動的,不應該是「女人,你也可以的!」,而是「為什麼你說不可以,我就不可以?」。而且我不太願意高喊「女權主義」,總覺得,喊聲越大,可能越是缺乏。我所生活的周圍,還好,我並沒有看到和感受到什麼事情需要我去竭斯底里得高喊女權。而且我感覺,歧視、偏見,或者說是刻板印象里對某個群體的限定,並沒有隻存在於性別。蔡聰在奇葩說里談到,當下對盲人的限定導致國內的盲人教育只有學習按摩,導致盲人會被稱作殘疾人而不是視障人士。他說,其實盲人只是對這個世界的體驗和普通人不太一樣罷了。其實根本不存在殘疾或是健全。事實上,我們不由自主的限定很多東西,性別,反而並不是最嚴重的。我也並不是說女權主義不好,畢竟在我生活周圍之外的太多地方,太需要去勇敢地扛旗鬥爭。而我只是站在我自己的這一小片天空下,覺得,還有很多性別之外的既定模式,需要我們去打破。

三點說完了。

電影是個好電影,我這是第一次寫影評,我感覺寫的很亂,全都是自己的感受。不過,對一個電影最好的評價,應該就是,它能讓一個人想到很多、想說很多。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