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年沒看過印度影片了。上一部電影應該是《貧窮窟裡的百萬富翁》,不知算不算印度電影,導演是英國人。一想到印度電影,就會想起載歌載舞的旋律,華麗的服飾,慶典的氛圍,窮小子愛上富家女的橋段,皆大歡喜的結局。
多年前曾看過一篇報導,稱「印度是全世界電影產量最高的國度,一年出產影片上千部。」
《摔跤吧,爸爸》要放在印度的社會環境下去看。不然可能會產生「何不食肉糜」式的疑問。
學過歷史都知道,印度有「種姓制度」。雖然後來被廢除了,但在社會的實際運作和生活中依然有「種姓」的影響,人,生下來是分為三六九等的。
印度又是一個非常嚴重的重男輕女的國家,女孩子幾乎沒有選擇未來的機會。《摔跤吧,爸爸》裡,借一位少女新娘羨慕摔跤的姐妹倆「有個好父親」的話,說出了印度女孩的人生之路——與鍋碗瓢盆為伍,十幾歲就嫁作人婦。
這是一個根據真實故事改編的影片。爸爸馬哈維亞·辛格·珀尕(讀gǎ。爸爸的名字好長,記住他叫「珀尕」就好了,就像《流浪者之歌》讓我們記住了拉茲和麗達)曾是印度國家摔跤冠軍,後因生活所迫放棄摔跤。他希望能生個兒子幫他完成夢想——為印度贏得世界級金牌。
不料命運捉弄,他接連生了四個女兒,在村里被人笑話。偶然的機會,兩個女兒把幾個男生打得找上門去,他決定教女兒摔跤,決心把女兒培養成能為印度爭奪世界摔跤金牌的人。期間,經歷了女兒的抗爭,輿論的非議,國家教練誤導,曾經的失敗等等,大女兒吉塔最終奪得冠軍,二女兒也獲得全國冠軍。印度國歌響徹在體育場內,吉塔站在冠軍領獎上,印度國旗高高懸掛。
所以我說這是部印度「主旋律」電影,正能量。故事情節很簡單。但,好像,我們已經好多年拍不出這樣的電影了。為什麼?為什麼?答案啊,在風中。
影片開始,因為生了一個又一個女兒,爸爸知道沒有兒子去幫自己實現未能實現的冠軍之夢時,非常沮喪,看到可以培養女兒的可能性並付諸行動時,我忽然想到網上的一個小段子:自己飛不起來,就在窩裡下個蛋,要下一代使勁飛。
那些自己實現不了的夢讓孩子去實現的家長,在國內目前的語境裡有極大可能被指「價值觀有問題」,「自己飛不起來,下個蛋要下一代飛」,控制兒女的人生。
可為了改變命運,又有什麼錯呢?
我曾看過一個二十多歲還在上大學的女生寫的文章,言語中對父母當年不逼自己一把多有責備。如果父母也逼著自己學習琴棋書畫,有個愛好和特長,不至於到了大學才發現自己一無所長,想起小時放棄的畫畫和小提琴,都學了個半吊子。當年她自己不想學了,父母也不逼她,回頭又寫文章責備父母——你們為什麼不逼我?!
珀尕把兩個女兒逼成了世界冠軍和國家冠軍,郎朗被父親逼成了世界級的鋼琴演奏家,蔣方舟被母親逼成了作家,少年成名保送清華……不逼孩子的家長,真的未必是好家長,真的將來可能會被孩子抱怨。
像我這種淚點很低的人,看這部影片其實沒掉幾滴眼淚。只是珀尕對吉塔說:「你要得金牌,得銀牌別人不會記住你,而榜樣永遠不會被遺忘」時,掉下眼淚;只是在珀尕說:」你的勝利不是你一個人的,你會是所有不願意一輩子面對鍋碗瓢盆的女孩子的榜樣。」時掉下眼淚;只是吉塔眼看就輸掉最後一局時卻在最後一秒反敗為勝,珀尕被囚禁在地下室聽到印度國歌響起,知道女兒贏了時,跟著他掉下了眼淚。
影片裡的爸爸是女兒的精神支柱。雖然吉塔有教練,但坐在比賽場上的爸爸才是他真正的教練。當最後一場比賽爸爸被教練囚禁不能臨場指導,吉塔靠父親給予的精神力量、靠自己贏得獎牌,她才真正地「成功」和「成長」了。
這部影片對印度這個國家的所有女性的意義可能就是:讓那些看不起女孩的人閉嘴巴!
飾演父親的阿米爾汗有「印度的劉德華」之稱。據悉,51歲的阿米爾汗為了演繹《摔跤吧,爸爸》男主角19歲、29歲、55歲三個人生階段,先以正常的體形完成19歲戲份的拍攝;隨後迅速從138斤增肥至194斤飾演55歲發福中年大爺;最後花了5個月的時間瘦成144斤,體脂率從37%直降到9.8%,完成29歲的戲份。
阿米爾汗本身就是一個大寫的勵志的人啊!
丁是丁:簡書籤約作者,部落格讀書書評人。目光炯炯,內心溫暖。新書《你與更好僅一步之遙》在噹噹京東亞馬遜天貓淘寶等平台熱銷中。自媒體公號「丁是丁(ID:dsd555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