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自己的方式感悟《摔跤吧爸爸》
難得的好電影,豆瓣8.0分以上的電影,一般都不錯,何況她目前9.3分。馮小剛都讚不絕口。
印度電影總是有她獨特的風格色彩,歌舞穿插必不可少,但不覺累贅。80年代末還未入學時就看過很多有意思的印度電影,至今很多畫面還能浮出腦海,我曾試圖把情節告知論壇網友,但未能尋回那些影名。
這部電影,真正引起我共鳴的是,以體育之摔跤項目為載體,去展現人生哲學及生命意義。2001年19歲的我邁入了武漢體育學院的殿堂,分配到東區201大型集體宿舍,當時住了18個同學,整一條樓道都是這樣。但有意思的是樓下是拳擊館,樓道的那一邊就是摔跤館!每天一到凌晨5點多,必然有摔跤健兒們摔「摔跤假人」(訓練道具)的聲音,你想想,每次把道具假人用各種方法往地上摔,加之是在二樓,不是一樓,那聲音震耳欲聾!就是在這種鬧鈴下,我們高考派的學生才爬起床來晨練了。在影片中,女主人公訓練的對手是男生,她也是一次次地與男生較量當中提高了水平。這在我們體院的摔跤館,女摔跤運動員要與男摔跤運動員對決,也是經常見到的事。這種對決,第一次看到時,男女運動員在地面上各種摟抱翻滾壓制技術動作,對於我們這些18、19歲的青春期旺盛的年輕人來說,極具震撼,不,震「驚」!動作比電影裡來得更加直接、赤裸裸。
影片的這些情節,不由自主地讓我回到了「風華正茂」的年代。那是一個酷熱的武漢,是一個冬天有蚊子的地方,是一個體育的聖壇,高手雲集臥虎藏龍的地方。一不小心,步入中年的我,突然有了致青春的感觸。影片中,父親送女主去印度的體育學院高就,一如父親送我去武體,一切那麼熟悉。父女進入校門,各種競技訓練場面撲之而來,也正如我當初邁入武體,一模一樣。父親給女兒的長途電話,影片中是有專人接駁的,一如我201寢室隔壁的小賣部,那一部座機,承載了多少的愛!
如今,武體漂亮了,早有了藏龍島校區。但我心中依然想念那時的武體。畢業十多年,我不曾專門返回看望母校,因為不想破壞原來的那份美好。其實,高中一直憧憬著北京體育大學,因為這是中國最高的體育院校。也許暑假會去北京一趟,但我無意遊逛北體大,不是高傲,而是心中的美好及最好,於畢業之後,就不再是她!
回到影片中來,印度片確實過於「低級」,但這種至簡恰恰返璞歸真!男主演拍了很多經典電影,《三傻大鬧寶萊塢》好像是他拍的,當時我差點因為這個LOW的片名而錯過。《摔跤吧爸爸》適合初次約會的男女看,適合全家人看,適合初為人父者看,適合親朋好友消遣看,總之「通吃」,「簡單低級」的這部電影你可以看出你所需要的那部份,化簡為繁,至繁歸簡。就自己來說,這是一部理想信念、人生哲學、育兒理念的電影。
父親對極高之追求,寄予大女兒身上,父親是全國冠軍,大女兒是全世界冠軍,這一切都在固執的父親的安排推動下,成真了,人生若有如此,會是怎樣一種體驗,想都不敢再想!當然這種育兒方式值得商榷,但常人就是缺乏一種寶貴的品質------「固執」。自己也有很多理想沒有實現,有些是下半輩子再怎麼努力也不可能破壞客觀規律而實現的。也不會寄予我的孩子左左右右去實現,但是要教會他們一些東西很有必要。影片中父女的衝突非常搶眼,不僅在體育競技里,在所有的技術行當中,徒弟成才了,很有可能與師傅產生對技術不同的理解,這個真沒有對錯,這和哲學中的「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是一樣的意義。只是影片中讓師父尊為真理,也有影片是讓徒弟掌握真理,也有師徒共通,在現實技藝學習中,會有這個階段的,就比如我而言,武體的體育技能培養,自己悟出很多理念就推翻了高中我的授業恩師的觀念,現在想想,無所謂推翻。
影片中其實最精彩的是半決賽,比決賽還對我的胃口。決賽特意讓父親避掉,很有意思,終生理想即將在女兒身上實現時,自己卻不在場。通過聽見國歌才明曉答案,人生很多事情往往如此,不必深究,命運自有定數。決賽前父女的交流,把意義提升到了很高的層面,這是有現實原型的電影,很多經典的電影都是依據現實原型來拍攝的,如《貓叔遊戲》、《我的父輩》、《兵臨城下》等。女主最後的5分,正是父親育兒方式正確的絕佳體現,非常讓人認同,對於有兩個孩子的我來說,男主對女兒的這句話,十分共鳴。「爸爸不會每一次來救你,只能教給你方法,你必須自己拯救自己」!此影此句,可與《角鬥士》的「我活著只為我的家人,其餘的一切皆為塵土」媲美!對於左左右右,我能給予什麼呢,給一個籃球?教會體育技術?亦或是「以武入哲」,領略人生之價值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