摔跤吧!爸爸/摔跤家族/WrestlingCompetition
導演: 涅提帝瓦里2017-05-13 10:09:56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許久沒有在看完電影之後如此感慨,夜深仍是輾轉反側。如果是關於奮鬥、關於父愛,那麼這部電影成功得毋庸置疑,可既然標榜了女權主義,那確實還是不夠看的。
之前先刷了影評,發現在網上一邊倒的讚賞聲中,提出這部電影裡關於女性主義的批評的人被壓制的死死的,甚至被嘲諷「政治正確」。批評的聲音成了「不食人間煙火的清高」和「何不食肉糜」的外賓,這實在就有點可笑了。我倒是不知道這年頭左傾的帽子能扣的這麼容易,如若真是如此,那LGBT人群一定是最左派的存在了(圍笑)。
扯遠了。
那說回來的話,我自己在看的時候,一開始我是「出離憤怒」的。女孩子如果要擺脫囿於灶間的命運就一定要成為摔跤手嗎?當母親問到如果她們受傷了怎麼辦,父親一句 那就治好她們 就可以輕鬆打發了嗎?摔跤是父親的夢想,女兒就一定要幫他實現嗎?想要反抗而找的藉口,就是剪掉頭髮看起來像個男生一樣嗎?甚至於到了電影的中後期,小女兒也控訴著姐姐:你做錯了,不是爸爸的技巧過時了,是他的身體不如以前了。可笑,那麼體能上的男女之別、重量級的不對等又如何解釋?小女兒中了父親的毒,也中了激進女權主義的毒。
其實故事的本身是沒有問題的,但編劇有問題。無論是大女兒的蓄髮也好、塗指甲油也好,這些本身並沒有什麼錯誤。真正的女權追求的是獨立,是平等——女性平等享有追求夢想的權利,也同樣享有保持女性本性的權利。我可以在事業上和男人一樣競爭,也可以愛美愛紅妝。可是編劇粗暴的把這些歸於對於父親的否定和叛逆,反而讓主題蒙塵。看到大女兒和父親冰釋前嫌剪回短髮,我便知道,故事的結局一定是勝利,我鬆了一口氣,有點開心;也沉了一下心,有點失望。所以電影很精彩,比賽的場景很生動,但我做不到感動涕零,我齣戲了。
本來想好是要長評的,但再寫下去可能一天一夜也分析不完。我好像又回到了大學畢業寫論文的那個時候,想要為解構主義之下的女權主義做注卻百思不得其法,因為下定義本身即是對於解構主義的反叛。就像我從來不說,我們「不要歧視同性戀」。真正做到不歧視又怎麼會說這樣的話呢?如果有人說「我不歧視異性戀」,估計會被當作笑話吧,「不歧視」的本質,不就是認為它有著會被歧視的點嗎?女權主義的觀點亦如是,何謂女權?難道權利不該是「人人生而平等」嗎?
波伏娃在《第二性》裡提到,「男人的極大幸運在於,他,不論在成年還是在小時候,必須踏上一條極為艱苦的道路,不過這是一條最可靠的道路;女人的不幸則在於被幾乎不可抗拒的誘惑包圍著;她不被要求奮發向上,只被鼓勵滑下去到達極樂。當她發覺自己被海市蜃樓愚弄時,已經為時太晚,她的力量在失敗的冒險中已被耗盡」。我慶幸於今日之社會,女人們多了更多的選擇;但我也深切看到百年之後的現在,這一切的狀況依然存在。
囉嗦了半天,憤青和二逼的氣質好像越來越明顯了,所以我還是閉嘴巴。我只是有一個小小的美好的願望,就是所有的人都可以自由去追求夢想並為之努力,誰都不用成為誰的附屬,男孩子們不必一定堅強,女孩子們不必一定嬌弱。誰都可以為知己者死,誰也都可以為悅己者容。願每個人都可以被世界友好的對待,都可以擁有當下,也擁有詩和遠方。
PS:致敬阿米爾汗,致敬偉大的電影工作者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