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摔跤吧!爸爸》原片名為「Dangal」,在印地語中的意思是摔跤運動。影片故事根據真人真事改編,講述退役的摔跤冠軍馬哈維亞•辛格•珀尕將自己的兩個女兒培養成摔跤冠軍的歷程。
本片於5月5日在國內上映後,收穫了極佳的評價。一方面,關於影片主演阿米爾•汗為演繹摔跤手爸爸而不惜增肥再減重的敬業精神贏得影迷讚嘆。另一方面,片中對印度國內男女地位不平等現狀的反思、對體育界官僚作風的批判,也讓人看到了影片主創通過電影作品引導大眾關注社會癥結的真切努力。截止5月10日,《摔跤吧!爸爸》已經累計收穫票房1.75億人民幣,取代阿米爾•汗另一部直指印度社會弊端的影片《我的個神啊》(關於此電影,
影評在此),成為在中國內地票房最高的印度電影。
(雅虎印度:阿米爾·汗的《摔跤吧!爸爸》擊敗《星際異攻隊2》躍居中國票房榜首)
《摔跤吧!爸爸》在中國備受追捧的消息也傳回了印度國內。在上面這篇雅虎印度援引自寶萊塢生活網站(Bollywoodlife.com)的新聞報導中,記者闡述了在海外電影引進限額固定、且大部份進口影片偏向好萊塢的中國市場,《摔跤吧!爸爸》能夠取得里程碑式的票房佳績實屬難能可貴。更有分析師將本片在中國同檔期電影市場競爭中擊敗好萊塢大片《星際異攻隊2》的「戰績」稱之為「印度電影值得驕傲的時刻」。這篇報導還提到了《摔跤吧!爸爸》之所以能夠取得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片中真摯的父女關係能夠引起中國觀眾的共鳴,從而扣住他們的心弦。
影片中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吉塔與巴比塔姐妹,在現實中同樣充滿因體育運動而帶來的朝氣之美
(身著摔跤服的吉塔·珀尕與巴比塔·珀尕)
而包括她們在內,珀尕家族的六朵姐妹花(其中有兩名是馬哈維亞兄弟的女兒,她們的父親不幸死於土地糾紛)都在馬哈維亞的悉心教導下走上了摔跤之路,並在各種級別的賽事中都取得了優秀成績。而吉塔本人,就像影片中父親所希望的那樣,擁有了自主選擇的戀愛,並於2016年11月20日與印度摔跤手帕旺•庫馬爾走進了婚姻殿堂。
(戴著紅色頭巾的阿米爾·汗攜劇組成員出席吉塔的婚禮)
關於吉塔,許多觀眾一定為她在片中摔跤決賽裡的驚天逆轉而熱血沸騰。可是現實中,那場決勝真的如此具有戲劇性嗎?其實影片伊始就有說明——在人物的真實經歷基礎上,本片存在著些許藝術加工。如此想來,為了增強故事的感染力,某些細節做出一定的更改也是可以理解的。
那麼,吉塔為印度摘得第一枚國際賽事女子摔跤金牌的決賽,真實賽況究竟如何呢?帶著這個疑問,筆者打開了2010年新德里大英國協運動會的官方網站(早已停止更新、僅供查閱參考所用)。
(2010年大英國協運動會官網首頁)
在摔跤項目的賽程頁面,筆者最終查到了新德里當地時間2010年10月7日16:30開始的55公斤級女子自由式摔跤決賽的對陣資訊。
(建議點擊查看大圖)
幸運的是,關於本場決賽的回合結果表仍然可以下載。為了各位讀者老爺看著方便,筆者把PDF文件轉成了圖片,放在下面。
(看不懂也沒關係,下面就有說明)
簡言之,吉塔以兩回合11-0的懸殊比分擊敗了澳洲的本斯特德•艾米麗選手。她憑藉抱摔方式贏取了11分中的5分,勝利方式是Victory By Fall(絕對勝利,即壓制對手雙肩觸地保持一定時間而獲勝)。
顯然,從電影敘事的角度來看,這樣壓倒性的速勝無法充分體現吉塔在高超技藝之外的不屈韌勁以及父親對她成長的幫助。影片的改編無可厚非,但需要讓大家知道的是,真實的吉塔比電影中的形象更有統治力。
而且,吉塔這枚突破性的金牌也激勵了印度女子摔跤選手向冠軍發起更多的挑戰。在她奪冠後的第二天(2010年10月8日),也就是巴比塔收穫51公斤級比賽銀牌的同日,又有兩位印度女子選手分獲59公斤級和67公斤級比賽的金牌。在此後的國際大賽中,吉塔及她的姐妹們,與其他摔跤巾幗一同拚搏,為印度贏得了一次又一次的榮譽。相應地,女性運動員的號召力和榜樣力量也隨之不斷增強。
(吉塔與丈夫及妹妹參加印度職業摔跤聯盟賽事推廣活動)
在上面這張照片中,站在中心位置的正是吉塔和她的夫君帕旺•庫馬爾。最左邊的是巴比塔,而最右邊的則是2016年里約奧運會58公斤級女子自由式摔跤銅牌獲得者薩克希•馬利克。馬利克的銅牌是印度代表團在里約斬獲的唯二兩枚獎牌之一,另一枚獎牌同樣來自女子項目——P.V.辛度在羽毛球賽場收穫一枚寶貴的銀牌。
在體育競技並不發達的印度,女子選手為國爭光的事例正越來越多。然而這些正面的事蹟對於當今印度女性地位整體偏低的糟糕現狀來說,仍然是杯水車薪。近年來,女性在印度遭受侮辱、強暴、販賣、謀殺的案件屢見報端,甚至連外國女遊客也未能倖免。2016年12月31日(即《摔跤吧!爸爸》在印度國內上映一週後),在印度第三大城市班加羅爾迎新年活動中發生的大規模騷擾女性事件,更是引起全球輿論譁然。
事件次日(今年1月1日),克里希納•普尼亞,2010年新德里大英國協運動會女子鐵餅項目金牌獲得者,在印度拉賈斯坦邦楚盧區一個鐵道口勇敢地制止了三名男子對兩名少女的性騷擾。她在接受BBC採訪時表示:
「此類案件頻繁發生的原因,在於部份男性習慣於物化女性並視女性為低一等的所在。如果這些男性有機會向女性下手,那麼他們根本就不會猶豫。」
「不久前全印度還在為兩位青年女選手在里約奧運會為國爭光而歡呼雀躍,轉眼間我們就目睹在班加羅爾發生的醜陋一幕,這簡直是莫大的諷刺。」
「看到女性哭泣的照片令我十分難受。在印度大城市尚且有這樣的事情發生,若是在鄉鎮農村的話更加不敢想像。」
一項賽事、一位英雄、一位明星、一部電影,和整個社會系統性的頑疾相較起來實在顯得力不從心。然而,無論是電影作品,還是珀尕姐妹等人的真實故事,確然地向印度國內性別歧視的不平等現象——它已經發生並且正在惡化——發出了挑戰之聲。他們的努力,通過文化和競技領域的雙重輸出,贏得了世界範圍的關注與理解。所有的演職人員、運動員、教練員的辛勤付出,都在為自己的國家向好的方向轉變貢獻著微小卻不可磨滅的力量。
就這一點而言,中國當代電影產業,應有脫帽致敬之謙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