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能拿無數金牌,卻拿不出一部電影
印度電影《摔跤吧,爸爸》在中國大陸上影半個月,豆瓣得分9.3分,高得嚇人。它講述了一個印度摔跤女選手學習成長的故事,竟讓無數中國人為之激動落淚,這種情況實在少見。影片的情節架構其實很簡單:在印度北部的農村,女孩子極其沒有地位,很多人剛滿十四歲就會被嫁給一個毫不相幹的人,從此圍繞著鍋碗瓢盆度過一生。但電影中兩位小女孩的父親不這樣想,他發現了自己兒女有著摔跤的天份,所以他要培養女兒們成為一名摔跤選手。小女孩的母親擔心女兒們學摔跤,長大了沒有男人肯娶,可父親卻充滿驕傲的告訴對方:我不要她們被別人選擇,我要讓她們有選擇別人的權利!
於是,父親和女兒在嘲笑、諷刺、刁難,甚至父女之間因誤解而疏遠的過程中,慢慢成長。女兒們不得不和男孩子在野地裡比賽;印度體育局的官員腦滿腸肥,卻不肯為女子摔跤提供一張正規的比賽墊子;當女兒取得一定成績後,徒有虛名的國家級教級狂妄自負,讓女兒在國際比賽中連連受挫,還與父親反目。
這些情節,像一個浪,又一個浪,敲打著觀眾心頭的憂傷。讓人不知不覺中,與影片的主人公同呼吸,共命運。當影片最後,女兒終於在父親的指點和鼓勵下,獲得世界級運動會的金牌,為國爭光時,影院的觀眾也含淚自發為其鼓掌,彷彿遺忘了國籍。
同呼吸,共命運。這是多麼主旋律的詞彙。印度在世界體育大賽中的成績,根本沒法跟中國相比。奧運會上的金牌數,中國更是把印度遠遠甩在身後。可惜啊,中國能拿無數金牌,卻拿不出一部能讓中國觀眾買帳的主旋律電影。
在我上初中的時候,最反感的作者是魯迅,最討厭的古典文學作品是《詩經》。因為魯迅的文章總是這麼難讀難懂,索然無味。而詩經中句子更是連字都難認。可後來,我讀到《魯迅全集》的時候,才發現魯迅的文章居然這麼有幽默、這麼犀利,這麼引人深思。而《詩經》裡優美的詩句更何其之多,無怪紅透中國的瓊瑤作品引用了那麼多詩經中的美句。我這才明白,不是魯迅和《詩經》不好,是當年的課本中,那些編寫教材的蠢貨們,斷章取義選擇的魯迅和《詩經》太糟糕。那些肉食者鄙的老爺們,自以為是的宏揚著主旋律,卻與大眾的距離越來越遠,讓大眾覺得主旋律倒足了味口。其實其正的原因,不是主旋律有什麼問題,而是高高在上自以為引領著主旋律的人出了問題。
貫穿這部印度電影的,是父愛、抗爭、改變命運、國家榮譽和永爭第一的信念。他沒有虛偽的教條,他大膽的說出了阻礙印度體育發展的,就是這些尸位素餐的印度體育官僚。所以他們的抗爭,為改變自己的命運,也為改變國家的面貌。影片中的父親在告訴自己的女兒,更像是在告訴他們的國民:打敗對手的機會其實就躲藏在恐懼的身後,你敢於面對恐懼,就把握住了機會。所以,當印度的國歌奏完,全場靜得連一根針掉在地上都能聽見時,突然冒出了一個兒童清脆的聲音:印度,必勝!這裡面的深意,則需要觀眾們自己去體會了。
我盼望著,未來能有那麼一部中國電影,當它講述著一個普通中國人奮鬥的故事,也能讓中國觀眾同呼吸、共命運時,當影片的結尾響起「長江長城,黃山黃河,在我心中重千斤」的旋律時,全場觀眾也能自發的起立、鼓掌……
中國現在是世界第二經濟體,國力強盛。軍事、體育完全碾壓印度,可中國新一代有影響力的影視作品卻不知差了印度多少。當別國正在飛速拼博前進時,真希望中國不要未富先腐,只喜歡上了啃小鮮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