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米爾汗影下的印度
在我的觀影歷程里,每個國家,都有屬於一些它們的代表作品,也有屬於它們自己的特色
美國,帶給我的感受大多是大片,大製作,像《環太平洋》《玩命關頭》,在影院觀看的時候,非常的刺激,非常爽快
以致於有的時候,場面的酣暢淋漓,也會讓我去不自覺的忽略劇情上的不完美
同樣,也有《電鋸驚魂》《潛伏》這樣優秀的驚悚懸疑作品,環環相扣,結局出其不意
西班牙,是一個快節奏的國度,《費馬的房間》《看不見的客人》《潘神的迷宮》,劇情極其的迅速,很少有拖沓不必要的鏡頭
日本,平緩,溫和,可能是因為語言中敬語較多的緣故,像《天使之戀》《NANA》看起來都非常的舒服,當然,日本的恐怖片除外,日本的驚悚片通常以噁心,突然,怪誕,變態為主
韓國的電影路子很寬,戲份很足,諷刺的角度非常多,像《辯護人》《熔爐》《哭聲》等等,笑中帶淚,淚中帶傷感,至今還記得,看《素媛》的時候,整個人哭得稀里嘩啦,停不下來
說到我國,我們國家的影視著作,題材很多與歷史,名著有關,如《建黨偉業》《十月圍城》《康熙王朝》《三國演義》《西遊記》,在電視電影裡面,我們經常能夠看到他們的影子,這也是一種我國文化的歷程與表現,現在,也拍出了《湄公河行動》《人民的名義》《暗黑者》這樣的片子,在某些程度上,也是有所諷刺與反映出我們國家存在的一些問題,漏洞,在這上面,也提示,指導了我們,要正確的應用職權,應用法律,為人民服務
言歸正傳,今天我要表述的,不是上述的美國韓國,也不是西班牙,日本,而是一個神奇的國度,印度
印度在我們的印象中,是一個開掛似的民族,在僅有的一些媒體報導上聽聞,擠到炸裂的火車,光著膀子露天洗澡,擁擠的貧民窟,各種性侵的案件,貧富差距極大,似乎這就是一個常態,也是一種寫照,就是這樣的寫照,深刻的印在了我們的腦海里
我們很多人都沒去過印度,也確實不知道怎麼釋懷腦海裡的這種感覺
但在印度的影片裡面,也許我們會有新的認識,新的改觀
我看的第一部印度電影,就是阿米爾汗主演的《三傻大鬧寶萊塢》,他演的蘭徹至今難忘,奇思妙想,快樂活潑,敢於頂撞老師,也敢於挑戰老舊古板的學習制度,還記得他在做完卷子最後一個走的時候問老師:「老師你認識我嗎?」,老師給予否定答案後,蘭徹把自己卷子放進混亂的卷子中,逃之夭夭,每次回想起這段,都會不自覺的笑一笑,自己有時還真是想試一試這樣的小舉措
在那之後,又陸陸續續的看過一些印度片子,例如《機器人寶萊塢之戀》《小蘿莉的猴神大叔》《功夫小蠅》《我的個神啊》《未知死亡》都是非常不錯的電影,在其中,也看到了一些屬於印度的奇特風格
印度的電影中,歌舞的片段非常多,可謂是一言不合就跳舞,但神奇的地方是,不管怎麼鬧騰,不管怎麼違和,你都討厭不起來。相反,在這種民族特色下,你也會不由自主的跟隨律動一起跳。在某些片段里,這些歌舞也不僅僅只是歌舞,在音樂與舞蹈中,它也起到了一個承上啟下的作用,有總結,有引出,這讓我想到了《歌廳》這部老電影,有異曲同工之妙
另外,印度宗教色彩很強很強,人們的舉措,服飾,言語,路上的建築,到處都能看到宗教的渲染,尤其在《小蘿莉的猴神大叔》裡,男主對宗教可謂是虞誠的信徒,半點出格的事情都不願意做。
而阿米爾汗,在這一部《摔跤吧!爸爸》中,帶給了我們一項全新的視覺衝擊
在這部片子裡,歌舞段相對於別的印度片來說,是比較少的,更多的是將歡愉的音樂與女兒們訓練及打鬥的場景結合起來,讓人有一種身臨其境,熱血沸騰的感覺,坐在螢幕前的我,也不自覺的想去打兩拳,摔一摔,宣洩一下對世俗的憤慨,在這點上面,我認為是非常成功的
而片子爭議點最多的地方,在於父權主義
女兒小時候是不喜歡摔跤的,從調後父親鬧鐘,背著參加晚會,這些情景可以看出來
而父親卻為了完成自己的心願,逼迫女兒摔跤,這就會有人說,父親太霸道,剝奪了孩子自己的自由
如果放在一個比較發達,且家庭生活不會有負擔的情況下,這樣,確實有點過份,至少,對於我來說,我也接受不了
就像是自己小時候被逼著學鋼琴,學書法一樣,自己並不喜歡,還是被要求去做,實在令人痛苦難受,雖然從現在來看,都不算什麼
我們很多人都有過被父母逼迫的經歷,卻依然感激父母曾經的嚴厲成就了今天的自己
我們中的大多數,都不會說對某個領域有百分之百的熱情,進而決定將此生奉獻於某個事業,只是在茫茫人海中做著一份養家餬口的工作而已,真正的去追尋屬於自己夢想的,追尋自己喜歡的事情的人,不多
不可否認,很多人的成功,有一部份真的就是父母在我們小的時候不給我們選擇的結果。我們本來就是父母生命的延續,我們小的時候也確實要依附於父母才得以生存和發展。
回到影片當中,這些感觸,這些情緒,都拋開之後,它存在的背景是無法忽視的,仔細思考這背後的現實,會發現,阿米爾汗飾演的父親,依舊是偉大的
片中的兩個小女孩,她們生長在印度偏遠地區,如果不摔跤,也只能落得個14歲就成為別家生育工具的下場,又談何夢想,就像那位結婚的姐姐一樣,到了結婚的那一天,所有人都開心,所有人都歡樂,但是作為主角的自己,從頭到尾,都是一副愁眉苦臉的模樣
她對小女孩說的話,也是有道理的,如果摔跤能給她選擇嫁給誰的權力,她會非常尊敬這位父親
幼小的兩個孩子可能不懂這些,正如我們小時候也不懂父母的良苦用心。在她們的眼中,或許嫁人就是每個女孩理所當然的結局
當然,這很多的時候也與旁人的眼光有關,旁人的嘲笑,旁人的譏諷,旁人的冷漠,都在不斷的打擊著她們
而當她們嘗試到摔跤成功後贏得的那份尊重,她們就明白了,完成父親的願望其實也許是自己最好的出路
她們明白了,父親同樣承受著她們的痛苦,承受著那些旁人的目光
世上絕大多數父親,都是愛自己的孩子的,他沒有必要用這樣的手段去羞辱,低賤自己的孩子
他確確實實,是想讓孩子有一個更好的未來
當女兒蓄長髮,開始打扮的時候,回到家裡的時候,父親沒有像往常一樣責備她,而是說這樣挺好看,這說明父親並不是什麼冷血動物,他與其他父親一樣,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美美的
訓練的時候,原本素食的一家人都開始讓孩子吃雞肉,母親跟父親吵架,別用我的廚房做雞肉,多麼濃烈的宗教色彩呀,在印度,父親未來孩子,連宗教的信仰都打破了,那還有什麼放不下的呢
但正如父親最初所說的那樣,「讓女兒能強到主動選擇自己的丈夫」。這就是最難能可貴的地方
不管是早婚、父權、官僚,還是摔跤運動本身的高強度性
在這所有的社會問題下,父親與孩子,都滿懷著希望與勇氣,堅定的做出了自己的選擇
從卑微的起點,直到一份遲到了許久的,屬於兩代人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