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我和我的冠軍女兒 Dangal

摔跤吧!爸爸/摔跤家族/WrestlingCompetition

8.3 / 217,392人    161分鐘

導演: 涅提帝瓦里
編劇: Piyush Gupta Shreyas Jain Nikhil Mehrotra
演員: 阿米爾罕 沙克希坦沃 法蒂娜薩納謝赫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布布

2017-05-14 08:55:37

世界那麼大,爸爸想讓你們去看看


週末去看了評分高達9.2的《摔跤吧!爸爸》,確實挺好看的,有笑有淚,有熱血有感動。

不過客觀的說,若是抽離故事發生的背景,即女性地位低下的印度,單從整部電影的故事脈絡和敘事節奏來看,只能算是一部中規中矩的體育勵志片,遠未達到神作的程度。

同類型的奧斯卡最佳影片《百萬美元寶貝》豆瓣評分也不過8.5分。

網上對這部片子有很多爭議,主要集中在父親為了完成自己的金牌夢,不顧兩個女兒的意願,強迫她們練習摔跤,操控她們的人生,這到底是不是女權幌子下的父權。更有言辭激烈者,稱父親的價值觀令人作嘔,父女情只是滿足私慾後的獎勵。

說這話的人,我覺得他嘔點有點兒低,可能腸胃不太好,應該去醫院看看。不知道他心目中什麼樣的父親才是夠格的?

但是,我願意給這部片子打五星,就是因為這位略顯霸道專制的父親。他不夠完美,但是他很真實,他甚至讓我想起了我的父親。

同樣身處經濟不發達的地區,一個是印度北部村莊,一個在中國中原農村;同樣家裡孩子眾多,一個有四個女兒,一個有兩個女兒一個兒子;同樣文化程度算不上很高,一個是退役摔跤手,一個是趕上了動亂年代高考取消;同樣沒什麼錢,一個在印度種田,一個在中國種地。

他們有很多共性,同樣專制霸道,說一不二,一個強迫兩個女兒練習摔跤,一個強迫三個孩子拼命讀書;同樣嚴厲苛刻,一個讓女兒五點起床跑步訓練,不顧反對剪去女兒的長髮,一個決不允許孩子看電視,大年三十還把孩子關到堂屋唸書;同樣盡其所能,付出所有,一個因為專業摔跤場不收女孩子,就在自家田地裡造出一個摔跤場給女兒練習;一個為了讓孩子能去好一點的學校唸書,不顧親人反對離開家鄉,舉家搬遷至縣城。
 
說到底,他們所求的都一樣:給孩子提供儘可能多的選擇。

孩子還小,不懂生活的殘酷,不知道前方等待自己的命運是什麼,只知道埋怨父親太霸道太嚴厲,村里其他女孩子都不用練習摔跤,不用拼命學習,她們過得都很開心。

但是父親們知道。他們知道那些女孩子的路通向哪裡,看看村里那些在灶台和孩子中間消磨了一生的女人們,那就是唯一的歸途。

做家庭主婦並沒有不好,如果這是孩子們自己的選擇。但孩子們太小,她們還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那麼在她們可以自主選擇前,父親們只能用他們不多的那點見識,傾其所有,只為孩子們爭取哪怕多一點的可能性。

人生最痛苦的事情,莫過於沒有選擇。爸爸只是不想讓你們痛苦。

影片中有個鏡頭讓我印象深刻,吉塔坐在搖搖晃晃的小卡車裡,一路塵土飛揚的駛過村莊的泥土地,家鄉越來越遠,而她離世界越來越近。

世界那麼大,你們那麼好,爸爸想讓你們去看一看。

我其實也理解那些抨擊父親專制的評論,確實,父母和子女之間理想的關係是平等溝通,尊重彼此,父親不該將自己的意願強加在子女身上。如果有選擇的話,我想馬哈維亞也會是這樣一個父親。但是,他們忘了,馬哈維亞沒有其他選擇。

當生存還是第一要素的時候,談什麼自主,談什麼個人意志,都是空中樓閣,沙砌城堡。

有時候跟同事聊天,說起家鄉的一些事情,她們往往會覺得不可思議。我小時候用煤油燈的時候,上海的同事家裡已經有了冰箱,同在中國,我們的生活環境整整相差二十年,更何況相對貧窮的印度。吉塔的閨蜜14歲嫁了人,我幼時一起玩耍的小姑娘也早早輟學,嫁做人婦,現在也是三個孩子的母親了。

所以無所謂專制不專制,若不是馬哈維亞的專制霸道,吉塔和巴比塔早已在鍋碗瓢盆間消耗了一生;若不是父親的專制,我也沒機會坐在電腦前,敲下這些有的沒的的廢話。

讀書於我,就如同摔跤之於吉塔和巴比塔,只是父親們能給出的最好的選擇。

唯一的差別應該是,吉塔夠爭氣,一路摔跤成了世界冠軍,而我並沒有達到父親的期望,我有點難過,也有點想我遠在家鄉的父親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