摔跤吧!爸爸/摔跤家族/WrestlingCompetition
導演: 涅提帝瓦里2017-05-14 09:24:01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摔跤吧,爸爸》這部影片在幾個月前,我看過介紹,故事內容也基本了解。 雖然帶著故事概念去電影院看,但真的沒讓我失望! 我發現現在很多影評里都出現了(父母應不應該把自己的夢想強加在兒女身上?)的辯論題。 但是我個人並不覺得影片裡出現這樣的衝突。我看到的是一位父親的成長和付出。
影片中,人物的心理變化很突出,也體現了每個人物的成長。 爸爸的心理變化:一開始是想能有個兒子來完成自己的夢想,因為在舊觀念里只有兒子才能替我拿到金牌;但他並沒有重男輕女(都知道印度的直男癌很嚴重)。 接下來,突然有一天發現自己女兒並不比男兒弱,甚至更強,所以他說到:「無論是男孩拿到,還是女孩拿到,金牌就是金牌!」所以他跟妻子要了一年的時間。這一年時間,他是在激發孩子的潛質,同樣也是在跟傳統作抗爭。「我不要男人選她們,我要她們選男人。」我相信如果一年後兩個孩子不能堅持,也沒有對摔跤的有熱情,爸爸是不會繼續去逼迫的!這一點在女兒去參加同伴婚禮時,爸爸出手打了哥哥(應該是哥哥,對印度人有點臉盲)。然後失望的走出人群時,他那時候心理是在掙扎的,是不是該放棄了。 到後來女兒上了體育學院,送女兒去的路上他是開心的,因為女兒會接受更好的教育。但是到學校後,發現教練並沒有那麼好,在他試圖去跟教練交流時,卻遭到教練的看不起和當面拿女兒發威,他開始擔心和害怕了 ,所以有了後面跟女兒的衝突。 在女兒在比賽中遇到瓶頸時,他鼓勵,他想方法,找方法,觀看映像給女兒找破綻,找戰術。在跟校方面前,替女兒認錯,為女兒在人前流淚「她們只做錯了一件事,就是她們的父親實在太瘋狂。」 到最後,女兒拿到金牌時「我以你為榮! 」 (很多人覺得殘忍,為什麼那麼多年才說出這句話,但我們的父親不正是這樣嗎?不善言辭,父愛如山)阿米爾·汗把一個父親的成長演繹的淋漓盡致。在生活中不止是孩子在成長,父母 也在跟著成長。
女兒的心理變化: 開始對於父親的訓練十分排斥,因為爸爸的訓練,被嘲笑,被排斥,所以在抵抗,在反革命(在反革命這段體現了女兒本質里有反抗,映射了對傳統的開始反抗)。之後在參加同伴婚禮時,從同伴那裡聽到「他為你們遮風擋雨,抵抗全世界,默默的忍受你們鬧脾氣,為什麼?為了讓你們倆有未來…有自己的人生。」兩個孩子終於明白了爸爸的用心,但是並沒有愛上摔跤,只是覺得爸爸是對的。在女兒參加第一次比賽時,觀眾從開始的嘲笑到後來的佩服,讓女兒體會到了被尊重和接受的喜悅。心裡是真正接受了摔跤!在女兒進入體育學院時,一切都是新鮮的,思想觀念朋友圈都跟之前截然不同。同時教練的教育也開始影響了女兒,所以有了跟爸爸的衝突。(相信很多朋友都經歷過這個階段)到最後,經歷了很多比賽,女兒開始找不到自我時,回歸了爸爸的懷抱,從爸爸那裡找到了自己想要走的路。女兒的成長代表著我們的成長,從開始接受父母的教育,到反抗父母,看不慣父母,到後來成熟了,才明白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在為我們好。
媽媽的心理變化:當聽到爸爸提出讓女兒進行摔跤訓練時,媽媽是憂心匆匆,把各個方面問題都給爸爸提出來,但在每個問題在爸爸面前都不是問題時,最後妥協了。在堅決反對雞肉進廚房,讓女兒他們分開吃,到後面可以圍在一起吃飯。她在慢慢接受這樣的反抗,她也希望自己的女兒不被傳統所束縛!
《摔跤吧,爸爸》中我不僅看到了對傳統的反抗,同時看到了作為父母和孩子的成長。我們每個人走了路都不一樣,,但所經歷的各種時期心理的成長大概都是一致的。父母在我們身上同樣也付出了各種的期望,我們反抗過,排斥過,同時也在成長著。
現在,你活成你爸爸的驕傲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