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錯怪的父愛
我之前從來沒看過印度的電影,就像很早之前流傳甚廣的豆瓣觀影鄙視鏈一樣,歐美片總是G點不斷,日韓片某些好題材有時可以看看,國產片純屬為了吐槽和打發時間才會點開,而印度,印度有電影嗎?
可這一週以來,《摔跤吧爸爸》讓我的朋友圈,知乎,豆瓣全面淪陷,好評幾乎是一邊倒的,而我終於拗不過友人的二刷熱情,抱著不大的期待走進了電影院。我沒想到,在看吉塔的每一場比賽時,我竟然比等高考成績還緊張;我也沒想到,看到吉塔連輸後哭著給爸爸打電話時,我跟著哭到紙巾不夠用;我更沒想到,有一天我會在電影院毫無尷尬的跟著其他人一起大聲鼓掌。
《摔跤吧爸爸》中成功體現出的體育拚搏精神,印度官僚腐敗的現狀以及女性反壓迫意識的覺醒,都是這部電影好評不斷的原因。而促使我寫下這篇影評的,恰恰是被一部份人抨擊得最厲害的父愛。我不想為阿米爾汗所飾演的父親洗白,比起用印度慘澹的現實來為之辯解,我倒覺得不如坦然承認電影裡他的所作所為確實有不完美的地方,但這絲毫無損他抗爭的偉大。
還是結合故事的背景印度來看,女孩子們從一開始對父親的不理解和反抗,到後來自發的訓練打比賽,轉折點是她們參加的那場婚禮。全程一言不發麵無表情的新娘,很認真的在兩姐妹訴苦後告訴她們「我羨慕你們有這樣的父親」。印度的童婚比例非常高,很多女孩14歲之前就被迫嫁給一個自己從未見過面的男人,從此餘生只與鍋碗瓢盆作伴。女孩們卻有一位想讓她們逃脫這種命運的父親,甚至不惜為她們對抗整個世界。女孩們從新娘身上看到了一個渺無希望的未來,也看到了父親的良苦用心。這之後她們兩個一路開掛,從邦級冠軍到全國冠軍,甚至是獲得了最後大英國協比賽的金牌,終於實現了父親為國爭光的理想不說,她們自己也可謂走上人生巔峰。
這短短幾句話可以概括的劇情,卻是十分不易的突破之旅。在大女兒獲得全國冠軍榮歸故里時,鏡頭掃過幾個神情麻木的婦人,我當時不禁出了一身冷汗,如果不是父親的堅持,兩姐妹最後也會變成與她們一樣的家庭主婦。誠然,女孩練習摔跤在村民看來荒誕至極,也讓她們兩飽受白眼,而父親又何嘗不是呢?自尊心極強的父親在第一次帶女兒參賽時遭受了工作人員的奚落和拒絕,經濟拮據的他為了給女孩們增加營養,在大街上懇求賣雞的老闆便宜點,並自學烹飪給女兒做飯。印度本就是個男尊女卑,兩性地位極其不平等的國家,對於兩個女兒而言,出生在這個落後的小村莊裡,如果不力求改變,只能落得個14歲就成為生育工具的下場,又何談夢想?
這種反抗的精神放在中國也是稀缺的,社會對傑出女性的判斷標準總是不同於而且往往是低於男性的,比方說「女孩子臉才是最重要的,工作可以稍微差一點」「有個穩定的工作,早點結婚就好了」。可我希望未來能有的聲音是「女孩子也要做到頂尖,成為一流的數學家、工程師、程式設計師」「不用拘泥於瑣事,無論你做什麼我們都會支持你」「多想想大事,不要放棄你的夢想」。女孩子,也可以成就最輝煌的事業啊。
話說回來,為什麼我一定要結合印度的背景來反對大家對這部電影父權的批判,打個比方,如果你的面前擺著滿漢全席,你大可以選擇哪道菜最合你胃口,可如果你面前只有一碗粥,而你的父親這時給你弄來了兩個饅頭,雖然也不好吃,但這父親足夠被稱為偉大了。